第13章
电子商务的7年之痒
转眼几年过去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群雄四起,国际巨头纷纷涌进,电子商务领域的并购案此起彼伏。
阿里巴巴、慧聪、亚马逊、eBay等国内外电子商务巨头先后掀起争夺浪潮,一浪高似一浪。
除了上述非直接竞争对手外,百度的老对手Google也在电子商务上大展拳脚。2006年6月29日,Google推出了Google Checkout(即Gbuy)。尽管Checkout一开始主要是针对Google AdWords客户,为其提供付款便利,但借助付款方式,Google显然可以轻易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虽然百度之前没有启动电子商务,但却一直关注着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
2006年12月,通过研究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态势,百度的战略分析部门发现,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eBay在中国正在走下坡路,eBay易趣在中国虽然还是老大,但发展速度明显慢下来了;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虽然成立很晚,但市场份额增长非常快。
第38节:电子商务的7年之痒(2)
百度经过分析认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得非常迅猛,不是淘宝打败了eBay易趣,而是因为eBay易趣原地踏步,做了很多不符合电子商务发展规律的事情;而淘宝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情,所以成长得快。
百度对用户的搜索行为进行研究,从中发现用户的需求。通过分析用户网页搜索数据,发现每天数亿次的搜索需求和数千万的社区化沟通背后,用户的商业性需求越来越多,这显示着大量用户在通过网络寻找商品信息、消费者对该商品的评价等。
这如同城市里某个街区巨大的客流、人气和强劲的交易需求,很容易形成繁华的商业区。在网络时代,百度好比一个人口密集的市区,在很旺的人流基础上,容易形成活跃的集市,商家和过客在此都会得到方便与实惠。其实,在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社区已经沉淀了很多消费经验分享的帖子。
在百度看来,如同他们先后推出贴吧、知道、百科、空间一样,百度如果做C2C(电子商务),不过是发现了用户的商业需求,自己做出产品去满足这种需求而已,而搜索目前还是电子商务的主要入口。但是,接下去的问题是,百度能够做好吗?毕竟,eBay已经在中国盘踞了多年,淘宝也已发展起来。百度此时进入,还有多少胜算?
百度能否做得比别人好,不仅要结合百度现有的技术开发能力,更要结合百度现有的资源综合考量。李彦宏认为,虽然百度比较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但百度的成功概率还是非常大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也是百度的使命所在。
中国网络购物浪潮的蓬勃发展正为互联网技术打开一道商业的大门。2005年以来,许多人逐渐接受了网购,并成为生活习惯。2006年,国内C2C市场的总交易额达到258.35亿元,其中淘宝占58.64%的市场份额,易趣的市场份额为28.16%,一拍为11.97%。据有关预测,2010年的交易额将飙升至789亿元。但是,此时中国网络购物占整个零售市场的份额不到1%,而美国这一数字为4%,韩国高达12%。
电子商务的功能在于:有足够丰富和有品质保证的商品供大家交易;有高效率的平台供人们发布商品信息,并有检索、社区及商品行为数据库、物流、支付、售后服务等完善的配套服务。
在李彦宏看来,一方面,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只是露出了冰山一角。接下来几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进入飞速增长期,未来会诞生与沃尔玛、家乐福相媲美的网络零售巨头。另一方面,现有的电子商务网站还不是特别完善,距离极致更有不小的差距。百度相关部门对当时主流的C2C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发现用户在交易方面其实仍存在着许多不便,买卖双方间缺乏畅通渠道,很多买家无法迅速找到自己所需的物品,卖家也很难通过平台系统来展现自己的店面优势,在售后服务和用户分享上也存在很多缺失。因此,大多数人所认为的C2C模式还是B2C的性质。
第39节:电子商务的7年之痒(3)
在百度人看来,绝大部分C2C网站的商品搜索功能都做得不好,因为它们不是专业做搜索引擎的。比如,在有些平台搜一个英文品牌,如果打错一个字母,就找不到该品牌的产品,这其实只需最简单的纠错、识别功能。在百度,这种技术非常成熟,因为搜索是需要常年积累的技术。在日、韩、欧、美等市场,强劲的门户网站或搜索引擎往往同时提供一流的电子商务服务。
这为百度介入留下了巨大空间。
凭借上述优势,百度着手从产品、技术、资源、服务四个方面系统地解决问题,在产品体系上强化与各个社区产品的联系,让用户体验一个完整、快捷、高效的交易服务。这正是百度最常强调的"完整体验"概念--从售前的供求信息整合,到买卖沟通,到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百度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和自身技术优势。
百度产品副总裁俞军表示,"百度将以C2C作为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突破口"。百度采取的是"ESE模式",即基于搜索引擎的电子商务。
当大家对上述问题达成共识后,百度进军电子商务的提议在产品决策会上获得了一致通过。
第40节:社区化C2C(1)
社区化C2C
要成功进军C2C,百度必须找准一个恰当的突破口。在百度进军电子商务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彦宏直言不讳地表示--百度电子商务要走"搜索+社区"的路子。
目前,电子商务还处在发展初期,基本上处于成本竞争阶段,要让用户的使用成本更低,网页速度更快,发布商品变得更迅速,维护更简便等。使用电子商务的人群比例还不高,还处于市场的培育期,还没有大规模收费的基础。电子商务下一阶段的竞争核心是服务,谁能提供更好、更有价值的服务,谁就可能最终胜出。服务竞争的阶段结束后,消费人群就会变得非常稳定,吸引越来越多的买家进入,这时候C2C平台就很容易成为一个用户群庞大的社区。
在李明远看来,苹果公司已经到了社区营销的阶段。社区成员可以享受较低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对未来有更好的预期。社区成员的消费行为、与品牌的互动都会被积累、记录下来,最终形成一个忠实的消费群体,这些人追捧苹果的产品,如iPod,已经将这种产品作为自己必需的一样东西。
百度也希望能把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成社区型的C2C。
艾瑞市场咨询公司200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4月,C2C类电子商务网站用户覆盖人数为6 380.3万人,其中49.2%的用户在访问C2C电子商务网站之前都会预先使用搜索引擎,查询货品详细规格、价钱或货比三家。
百度在国内的搜索引擎市场已处于无可匹敌的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达74.5%。有数据显示,国内C2C霸主淘宝网有超过30%以上的流量是通过百度搜索获得的。试想一下,如果将这种份额收归自己所有,百度将变得多么强大。
李彦宏坦言,百度半路杀进电子商务C2C市场,除了要争夺电子商务带来的难以想象的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搜索引擎的商务价值。
搜索引擎之于电子购物,电子购物之于搜索引擎,两者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倘若无法双管齐下,必定有一部分应得的利润会悄然流失。在这点上早有先例,eBay在美国曾遭遇过这样的尴尬:在某段时间,虽然注册卖家很多,但很多企业都把广告支出投到Google上去。于是,eBay在懵懂中流失了很多本来可以装进自家口袋的钱财,而当时还没涉足电子商务的Google不知不觉间便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中获利不少。
百度也有类似的教训,不过不是在搜索上,而是在社区上。
主要负责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的王湛每天都动着脑筋,看如何对症下药,用切合的模式实现百度流量转化成收入的最高效率。但最初,社区的吸金潜力并没有被释放出来。王湛回忆起"超级女声"非常火暴的时期,百度关于"超级女声"的贴吧每日流量有2 000万,一个"李宇春吧"每天发帖量就超过百万。用他的话讲:"当时贴吧形式很简单,就是文字,就是你发完一个帖子,再刷新一下,就已经又更新了30个帖子了。"
但收益几乎为零。
那时候,百度在广告收入这一块的营销还不成熟,还没意识到能为这些有共同兴趣爱好和话题的人群量体裁衣,提供广告服务。吸取教训的百度现在已经注意把资源整合起来,推广给客户,然后再帮客户定制宣传,从中挖掘商机。
上述例子也透露着一个信息:百度的社区平台确实非常强势,拥有一大批用户群。
这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大资源。社区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