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大同婆姨
“夺、夺少?”这次,连郑毅也有些惊讶了。特么的。大虞一年的税收总额,也只有四五千万两啊。单纯的抄了一个王家和八大并商,居然能抄出大虞将近二十年的税收总和!这……这时的郑毅,满脑子都是在想着用什么办法,把剩下的世家大族,也全都给他抄了!那时候,他该有多少钱?别说练十万新军了,练个一百万都只是时间问题!刘承恩并不知道郑毅在想什么,而是在自顾自的说道:“是啊陛下,这还只是单纯的从他们地窖、商铺中搜到的白银数目。”“像其他的黄金、珠宝、珍珠、古玩、字画、田产、地契什么的都还未计算,若是将这些资产全部统计完成的话,至少也得需要半年时间。”“初步估算,抄家所得财产,大约会在十八亿到二十亿不等。”“其中王家家产最多,单纯的田产便有三百余万亩,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嘶……”这下子郑毅真是惊了,三百多万亩田产,这特么的得养活多少流民啊。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三百多万亩田产,是不用交税的!每年大虞光是从这群世家、官员身上,都少了多少税收?单纯的一个王家都是如此,更别说其他世家了。尤其是南方世家,比之北方世家,只会多,不会少!“还有呢?”刘承恩从怀中掏出来了一份账本,恭敬的递了上来。“陛下,这是老奴列下的账本,其中记载了当前抄没王家和八大并商的所有家产,但并不包括他们的田产、房产等。”郑毅打开账本查看,盏茶时间后突然笑道:“听说你是以过六十大寿的名义将这他们都诓骗到了军营?”刘承恩不好意思道:“陛、陛下,为防止打草惊蛇,让他们早有所准备,老奴不得不出此下策,才能将他们一网打尽。”“否则一旦直接抄家的话,不但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抗,还有可能引起一连串的变故。”“八大并商几乎每家都建有高墙厚堡,说是抵御山贼土匪,但在老奴看来完全是为了造反准备的。”“几乎每家家中库房都存有大量兵器和铠甲,若非不用非常办法,实在很难打下来。”“毕竟八大并商在并州发展多年,尤其是王家,并州边境上下几乎都被他们渗透透了。”“若非不是有徐牧军大将军前来支援,此时也有可能发生意外。”郑毅点头道:“难为你了。”“这其中有一部分财宝,乃是八大并商送给你的五十大寿大礼。”“既然是送给伱的,那么朕就不夺人所好了,全都送你了!”刘承恩神情一愣,连忙道:“陛、陛下,老、老奴对陛下忠心耿耿,绝不是为了这些身外之物……”郑毅摇头道:“有功,就要赏。你为朕立下大功,朕若是不赏的话,其余人该怎么看朕?”“以后,还有人为朕忠心办事吗?”“多、多谢陛下!老、老奴惶恐……”他纠结了一下,最终又咬牙道:“陛、陛下,老、老奴还有一事要禀告。”“哦?何事?”“老、老奴还私下收受了八大并商送、送的女子,是、是大同婆姨,有、有三十二、不、三十四人!”郑毅随手将账本扔到桌子上,似笑非笑的望着刘承恩道:“朕,还以为你不会说呢。”“噗通”一声,刘承恩连忙跪倒在了地上,忙不迭的磕头道:“陛、陛下饶命!老、老奴老眼昏花,才会做出如此糊涂事情,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老刘啊,你还是说谎了。”“陛下?”刘承恩抬头,眼神奇怪道:“老、老奴不知……?”“你收了王家和八大并商三十二位大同婆姨不假,但是另外两人,应该是抄家时从王家抢来的吧。”“那两人,应该是王中和子嗣的侍妾,朕说的可对?”“出来他们外,好像还有另外两名女子,是你从锦衣卫手中要来的?”“陛下、陛下!”刘承恩用脑袋使劲地磕着地,发出一阵‘咚咚’声。“老奴糊涂!老奴糊涂啊!被那女子一阵蛊惑,才、才做出如此……”“罢了。”郑毅道:“三十二位大同婆姨,都是可怜人,询问她们去处。若愿意跟随你的,便留下来。”“但若是不愿跟随的,给予他们每人一定银钱,放她们自由。”刘承恩额头紧贴地面,颤声道:“是、是,陛下!”“另外两人,查明她们是否身怀有孕,有孕者打入天牢,听后处置。”郑毅冷漠道:“无孕者,由锦衣卫查明身份,处理方法同上。”刘承恩身躯一震,磕头如捣蒜道:“陛下!老奴知错了、老奴知错了……”“你忠心于朕,朕十分清楚,但朕不想让自己人身边留下把柄,明白吗?”“老奴知道了!”“下去吧。”“陛、陛下,那两位从锦衣卫要来的大同女子,是、是老奴献给陛下的!”刘承恩跪地道:“那两位女子乃是大同婆姨中的佼佼者,是由专人训练,本来就是留下来拉拢高官的,被老奴获得。”“这两女子虽然出身贫贱,但是样貌身段全都是一等一的好,比之后宫嫔妃……”“唉……朕实在是看不得这些苦命孩儿,就留在宫中吧。”郑毅挥手道:“处理完你的私事后,再来伺候。”“诺!”刘承恩再次使劲磕头,随即跪在地上不断的后退,如同一只老狗一般。直至回退到了大殿门口,再次磕了几个头,才缓缓起身,踉踉跄跄的离开了大殿。“刘承恩……”郑毅喃喃道:“毕竟只是个普通人,而且已经五十高龄,没有几年好活了。”“就让他在宫中安享晚年吧。”是夜。郑毅于白玉京内临幸两位大同婆姨。不得不说,不愧是号称‘四大名妓之首’的大同婆姨,比之普通女子更加热情、更加的水润,让郑毅流连忘返。正永七年,元旦。帝率百官于太庙祭天,是日天降大雪,百姓尽皆欢腾。瑞雪兆丰年,此乃大吉!正永七年,元月初十。刘承恩奉帝旨意,对大同王氏及其八大并商者抄家。抄得白银八亿六千万两,黄金三千万两,古董字画、金银珠宝无算。令,还有大量田产、山林、房产、店铺等等待查抄。户部、工部、礼部共出动六十余位官员前往查抄,由锦衣卫监视,预计完全查抄完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正永七年,元月十五日。上元节,帝亲赐上元灯节,与民同乐。是夜,京城共发生七十二处火灾,烧毁军民房屋二百三十五栋,居民伤亡五十二人。帝大家震怒,斥责五城兵马司及京城府尹,下令彻查。同时,命户部、工部修缮居民房屋,救济灾民。正永七年,元月三十日。大朝。有二十一位五品以上官员弹劾司礼监掌印太监刘承恩,言其收受贿赂、打压异己、残害忠良。并且在并商一案中收取并商贿赂、七位女子,中饱私囊,侵占国产,应赐斩立决!刘承恩气呼呼的看着眼前站立出来的二十余位大臣,眼神差点都要杀人了。他可是为陛下办事啊!那些财宝,陛下都已经答应给咱家了。还有那七位女子,都是自愿跟随咱家的,咱家可是好人啊。放她们回去,她们没有一技之长,只会伺候男人,最终归宿还不是花街柳巷?如此,为何不跟了他,还能搏一个清闲安稳?自己虽然不能人事,但对她们也是极好的。怎么到了这群官员口中,居然变成了霸占良家女子?实在是……冤枉啊!“陛下……”刘承恩艰难回头,他的生死都在郑毅的掌握中。郑毅想要杀他,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这时候的他,才明白了势力的可怕之处。郑毅淡声道:“刘承恩所做一切之事,朕已知晓,亦是朕之主意。”一句话,将这些官员弹劾刘承恩的话语给按住了。诸多官员也是无奈,只能是退了下去。这时,徐牧军突然侧身道:“陛下,臣有本启奏。”“哦?徐爱卿有何要事?”徐牧军道:“臣回京已有月余,如今莽荒二州初定,但州内亦有大量武国探子和匪盗,臣愿意早已返回莽荒二州,镇压二州动荡。”郑毅道:“徐卿不急,朕还有要事要和你商议呢。”他可不想让徐牧军这么快离开京城,徐玄武那边事还没解决呢。徐牧军道:“不知陛下有何要事?”郑毅心中一动,道:“朕意图成立大虞军校,选举军中合适年轻将士与有意向军方发展的士人入校学习,如国子监一般教授年轻将士。”“啊?”不只是徐牧军,就连其他大臣也被郑毅这一突然袭击给搞蒙了。军校……是什么玩意儿?专门培养将士的地方?但是我大虞已经侵占了武国两州之地,而且大虞境内叛军也已被镇压,没有地方打仗了。陛下怎么还要培育武将?“正所谓居安思危,我大虞占了武国两州之地,此仇武国是绝对不会放过的。”郑毅道:“待武国新王以定,势必会反攻莽荒二州,为此我大虞更该注重培育年轻武将,以充实军队。”“诸位爱卿,可有意见?”这……诸多大臣议论纷纷,神情古怪。建立军校?和国子监同级?那群只会打仗的武夫,岂不是要和他们文官相提并论了?诸多大臣的眼神,全都望向了最前方的内阁。如今整个内阁当中,只剩下三人,威势大不如前。卢向清迟疑了一下,列身道:“陛下,我大虞读书人全都精通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无不精通。”“以微臣看来,国家危难之际我等文官亦可上阵杀敌。此事,还望从长计议。”李元浩也列身道:“陛下,卢大人所言甚是。”“当务之急,我等还是要优先完成陛下您设立的‘五年计划’。”“其中雍州大运河因叛军之事直到现在还未开始,京安大运河亦是刚刚动工,此两项工程需动用百万民夫。”“朝廷精力,实在有限。”另外一位辅臣郑宗兵,却并未说话,而是在考虑着什么。“兵王叔,你有何看法?”月初了,爆更一个月,求个月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