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大汉帝国风云 铁血丹心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玄幻小说 > 大汉帝国风云 铁血丹心 > 第22章

第22章

书籍名:《大汉帝国风云 铁血丹心》    作者:猛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于是大家不顾死活,一拥而上,刀,枪,矛,斧,长箭一起招呼了上去。号角兵连中三箭,依旧紧紧抱着马头吹响最后一声,随即被一箭射穿了咽喉,长箭透过脖子,狠狠钉到了马头上,一马一人轰然倒地。

            士卒们随即奋力杀退身边敌人,与杀回来接应的公孙虎合在一起,立即结成了一个桶形圆阵。部队尚余二百多人。这种强力冲锋的队伍,他们在战场上的意义就是以命相搏,为自己军队争取到更大的胜利或者更多的生存机会。所有的战斗中,他们的死亡率都是最高的,甚至于全军尽覆。

            但这就是荣耀。人终归都要死,为荣耀而死,死得其所。鲜卑人崇尚勇武,心中对这个根深蒂固。

            长鹿部落大军的右翼已经展开,紧紧贴伏在中军侧翼,不时用手中的长箭突袭公孙虎的突击前军。

            柯最眉头紧缩,大声对传令兵道;“告诉右翼部队首领,全军分成前后两部,一旦敌后军进入中军腹地,立即从中军前后展开包抄,务必把敌人的后军包围。”

            阙居看到战场的形势不是很好,脸上神色非常紧张。

            “看到没有,铁狼,公孙虎,段松,没有慕容风。大帅的最后一击,我们都会灰飞烟灭的。”风裂指着战场,谈笑风生。

            阙居厌恶地望着他,“你就那么喜欢死吗?”

            “是的,我一定要死在这里,要死在这个战场上。”风裂近乎疯狂地张开双手,对着血腥的战场叫喊起来。

            段松距离公孙虎五十步。

            段松那张始终都是笑眯眯的脸,现在却不笑了。他和部下顶住了二轮不算非常密集的箭雨之后,终于看到了公孙虎的身影。他立即由马上坐直身躯,在如雷一般巨大的马蹄声中,大声吼道:“分……列……”

            部队本来二十人一排,在听到冲锋号声后,突然变阵,以十人为一排,兵分两路,就象树桩被一箭劈开了一样,一分为二,干净,简练,快速。

            段松高举战刀,在空中尽情地挥舞着,嘴里大叫起来:“呼嗬……呼嗬……”一千士卒随声附和,空中一片雪亮的战刀,“呼嗬……呼嗬……”

            二支部队都没有长矛,立即敌兵相接。段松手上的战刀飞舞的就象切菜一样,每一下挥起,都带起一溜鲜血。由于段松这支部队的冲击速度太快,整个摆在正面迎敌的敌军立即被击溃,就象一个人被一记重拳砸到胸腹,立时就痛的弯了腰一样。长鹿部落大军被击中,痛苦的折了腰。两支人马就象两股旋风钻进了敌人中军,随即一路向前奋勇杀去。

            长鹿部落的右翼分成上下两军,开始小心翼翼的从前后包抄过去。

            铁狼望到了小山,看到了山上有许多的人在对着战场指指点点。虽然看不到具体的人,但他知道,那上面一定有阙居。前面的士卒突然发出了一声巨大的欢呼,他们终于杀出了左翼敌军的阻击。

            铁狼一马当先,冲出了人群,回头向两边望去,敌人就象一群输红了眼的赌徒,或者象一群被抢了猎物的恶狼,气势汹汹的扑上来,力图重新补上这个缺口。铁狼大叫起来:“分割包围,分割包围。兄弟们,杀啊。”嘹亮的号角声立即响彻了战场。

            中间的巨龙开始变阵。在一声声号角声中,大龙中间突然各自向相反方向冲出两条小龙,将正与自己逆向而行的左右两条细龙拦腰截断。而在这同时,巨龙的头尾也各自冲出两条逆向而行的小龙。中间的两条小龙斩断左右的细龙之后,再次一分为二,向分别从头尾冲出的小龙会合而去。左右两条细龙立即被斩成了四截。而且,马上就有可能被包围。

            “风大人,你是不是想等到我的部队全军覆没了,你才出兵救援?”阙居看到自己的左翼大军正在被分割包围,心痛如绞,他对着坐在地上的风裂怒吼道。

            “鹰部落的铁骑战术不愧是鲜卑第一。可笑柯最以为自己了不起,把铁狼做他的奴隶。今日一战之后,柯最当真是天下最大的笑话,他在战场上被自己的奴隶打败了。”风裂边说边大笑起来。

            阙居脸都气得变形了,他一把抽出战刀,大叫起来:“风裂,你出不出兵?”

            风裂随意望了他一眼,同情地说道:“原来你对打仗是外行。不要担心,现在两军势均力敌,等分出胜负,恐怕还要等到一个时辰之后。”

            “咦。”他突然好象发现了什么,对阙居道,“铁狼已经完成了包围,这小子怎么还象发疯一样,不顾死活狂攻起来。难道真的没有援军?”

            “中间战场你的部队已经占据优势了。”风裂指着战场对阙居道,“公孙虎的二百多人在中心,你的中路部队包围着他。而灵狐部落的段松又从外面包围了你的中路部队。你的部队被他冲击得太厉害,损失不少。还好柯最没有命令右翼部队及时补上去阻击,否则就没有现在的好形势了。你的右翼部队包围了段松部。这种层层包围,解决起来最是消耗兵力。你立即命令右翼的部队不惜代价,解决段松。否则一旦被段松击破内圈包围与公孙虎会合,优势将不复存在。”

            阙居一翻白眼,“如果你再不出兵,我就下令撤退。我不干了,回长鹿部去。”

            风裂笑起来,“你既然找死,我怕什么?你如果下令撤退,我今天就把你长鹿部落的五千人马全部灭掉。我们先来一个内讧,再把所有的便宜都让给大帅。”

            第七章  必死之局(2)

            阙居绝望的大叫起来:“风裂,你疯了。”

            铁狼在完成对敌人左翼部队的包围后,立即命令士卒们聚集更多的人马,在最短的时间内展开了对东南方向被包围敌兵的围歼战。以优势兵力,围歼其一部。激烈的肉搏战打得非常惨烈。铁狼身先士卒,挥动战刀,鏖战在最前列。士卒们受到激励,无不奋勇争先,与敌搏命。

            段松知道如果不能及时撕开敌人对公孙虎的包围,他们的情况就非常危急。一旦公孙虎部队伤亡一尽,内圈敌人就会返身全力攻击他们。这样在内外夹攻下,伤亡必定惨重。虽然将他们包围起来的敌人右翼也只有一千人,他现在指挥部队完全可以轻松的脱离包围。但他要救出公孙虎和二百多名士卒,所以他立即命令全部人马不惜一切代价,首先撕开敌人的内圈包围,救出公孙虎部队。

            六百多名士卒根本就是杀红了眼,丝毫没有畏惧段松部队对他们的包围。公孙虎和他的部下对长鹿部落士卒进行的血腥残杀,极大的刺激了士卒们凶悍的本性。他们咬牙切齿,疯狂的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公孙虎的桶形防御阵形。

            公孙虎的战马已经被射杀,他就站在队伍的最外围,挥舞着大斧,不停地咆哮着,大声指挥部下射击,挺矛长刺,搏杀。在他脚下,堆满了被他杀死的敌军尸体。但敌人太多,几个人围击一个,正面不行就侧面,侧面不行就在人缝里射冷箭。想尽一切办法,杀死一个是一个。

            段松的部队一面被人在后面攻击,一面又要应付内圈敌人的突袭,另外还要组织人突破内圈包围,大家纠缠在一起,手忙脚乱,但成效甚微,损失倒是在不断增长。段松愤怒了。

            由于敌人最外围的兵力不足,所以只在中军战场上的前后设有重兵,而在两侧兵力则较为单薄。柯最的这种安排也是无奈之举。在人数相当情况下,只能堵住敌人冲击大军后营和防止敌人撤退这两个最为影响战局的行动路线。至于纠缠大战,那是高兴还来不及的事。

            段松敏锐的观察到敌军中军右翼侧面的敌人较少,有五十步左右的空间。这个距离正好可以让马跑起来。所以他率先带领几个部下纵马跑到最远处。有几个敌骑跑过来阻击。

            他双手举刀劈死了一个冲上来的敌兵,大声对部下喊道:“集结,集结,重整队形,重整队形!”

            号角兵举号猛吹,声震耳鼓。从不同方向纵马跑来七八十个骑兵,与段松站成二排。段松也不管四下射来的长箭和逐渐逼近的敌骑,用力拉起马缰,战马受痛,前踢高高扬起,昂首怒嘶。段松半仰在马上,挥舞着战刀,大声吼道:“呼嗬……呼嗬……”

            士卒们情绪高涨,一个个视死如归,同声应和,“呼嗬……呼嗬……”

            号角兵适时吹响了冲锋号。

            段松一松马缰,战马象箭一般射了出去。立刻,战场的小小一角再次响起了急骤奔腾的马蹄声。

            公孙虎一直在努力寻找突破点,准备与段松会合。二军虽然仅仅相隔五十步,却好象隔了一座山一样,怎么也不能聚到一起。公孙虎听到了段松重整队形的号角声。他立即明白段松在做最后一搏。时间再拖下去,他这支部队也不要救了,基本上死光了。

            公孙虎立即对部下大声吼道:“向东北方向移动。”桶形阵势在坚持了半个多时辰后,再次被敌人夺去了一百多条生命。虽然敌人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但对于被重重包围的突击前军来说,却是致命打击。剩余一百六十多人在公孙虎的带领下,缓缓转动阵势,向东北方向的包围圈靠近。

            长鹿部落的右翼军队显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一名千长的指挥下,立即吹响了缩小包围圈的指示号角。长鹿部落的士卒听号行事,立即舍生忘死,再度凶猛的扑向包围圈内的敌军士卒。

            公孙虎在战场上零乱的号角声中,清晰的听到了段松部队吹出的冲锋号角。公孙虎神情兴奋,情绪高涨,举起大斧,振臂高呼起来:“兄弟们,随我杀出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