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金正日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科普学习 > 金正日 > 第4章

第4章

书籍名:《金正日》    作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司机无可奈何地交出了钥匙,但他想决不能照金正日同志的吩咐先回家去。

        金正日同志看透了他的心思,便说,我不见你回家去,就坐着不动。这样硬是叫他先回去了。

        司机想到不该无谓地浪费他的时间,只好噙着泪离开了那里……

        当时目睹过这一情景的干部说:“准是今天晚上他又叫司机先下班的。”

        本以为金正日同志会立刻动身回去的,但他扫视着人们,象是在找人。人们疑惑地朝后看,原来他找的是站在最后面的电影翻译员。他大声叫他说:

        “走吧。快上车吧。”

        他打开车门等他上来,而翻译员再三谢绝。

        可是,翻译员终究没能拗过他,只好上了车。等他一上车,金正日同志一边起动一边问他:

        “现在可以径直回家了吧?”

        翻译员的家在西平壤车站附近,离这里很远,他想如果坐车回家去会更多地耽误金正日同志的时间,便说要去工作岗位,因为他的工作岗位离这里近一些。

        车即刻开动起来,走不多时间就到了他的工作单位的门前,于是,他很快下了车。

        “我在这儿等你,快去拿你的皮包吧。”

        翻译员听到透过车窗传出来的他这句话,感到浑身僵住了:本以为自己是在为金正日同志着想才这么做的,实际上却更加耽搁了他的下班时间。

        金正日同志看到他的充满歉疚不知所措的神情,便再次对他说:不必多想,快去把皮包拿来吧。

        翻译员想到再不该多耽误他的时间,一口气跑过去把皮包拿来了。

        汽车重又奔驰起来。街上万籁俱寂,只有街灯在困乏地眨着眼。

        金正日同志看出翻译员心情不安,便问起了他的家庭情况:家里有几口人,妻子做什么工作,有几个孩子,他们都在哪个学校读书。

        他这样亲切的问话,倒更使翻译员感到惶愧。汽车驶过普通平原奔向翻译员家附近的大街,又往胡同拐了几次,一直开到了翻译员家的大门前。

        金正日同志没等他说出表示感谢的话,就说回家太晚了,对不起,多注意健康,然后掉转了车头。

        翻译员望着他的车驱散着晨雾远去,心情沉重地想,金正日同志这时候才回家呀。

        但翻译员没有猜对。金正日同志的汽车并没有往市内他家的方向驶去,而是转向下堂里那边。那是去电影制片厂的路。

        汽笛声

        1974年5月,金正日同志到我国北方进行现场指导,在一个深夜乘火车来到了先锋车站。

        前来迎他的干部们请他到住所去。

        可是,他却说:

        “我到住所去,就要麻烦那里的同志们,我就在这车厢里睡吧。”

        这时,长长的一列货车轰隆隆地通过了站区。

        车站上,夜里也是沸腾的。

        干部们想,在这样噪音不断的地方,金正日同志怎么能休息呢。于是,再次请他到住所去。可是他反倒动员他们说,你们也够疲倦了,快去睡吧。

        金正日同志所在的车厢的灯光久久地亮着。干部们焦虑地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叫他休息好呢?一位干部指示车站的工作人员,要使列车不鸣汽笛,放慢速度通过站区。

        站区逐渐安静下来。一列列火车屏声静气地通过站区。

        干部们很怕有列车鸣汽笛或发出巨响,仍然担心地守立在站区。

        过了一些时间,金正日同志突然打开车门出现在车厢门口。

        他向急忙跑到他跟前来的干部查问,为什么工作不分昼夜的铁路这样清静。那位干部犹犹豫豫,不知该用什么话来回答。于是,他又问:

        “为什么听不到汽笛声?”

        那位干部只好照实向他说明了一切。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他早已猜想到是这么一回事,便温和地说:

        “睡在列车上听不到汽笛声,怎么能入睡呢?列车的汽笛声就是祖国的呼吸声,列车的跑动就是祖国的脉搏跳动。让它们和往常一样鸣着汽笛奔驰好了。

        “那样我也才会入睡的。”

        虽然他的语声温和低沉,但有力地扣动了人们的心弦。

        他又回到车厢里去了。

        站区和往常一样沸腾起来,响起了亲切的汽笛声。

        “愉快的休息”

        1974年夏天,天气非常闷热。

        可是,金正日同志依然埋头于工作,根本不想休息。

        有一天,他突然把有关干部叫了来,告诉他们做一下准备,下个星期日到郊区去,也可算休息。

        干部们都希望他能休息一下,高兴地想:这下可如愿以偿了。

        他们屈指企盼的星期日早晨,金正日同志坐的轿车驶出了繁华的首都市区,车窗外丰收在望的田野象一幅图画展现在眼前。

        金正日同志对窗外望了好一会儿,然后打开了小型录音机。和他同车的干部们以为他要欣赏音乐,也倾耳聆听。出乎意外,录音机里传出了耳熟的金日成主席的声音。

        “这是主席昨天做的教导。他对平壤市的一些建设项目工程停滞不前,表示忧虑,教导我们要赶快采取措施。”

        金正日同志在奔驰的车上也字字句句地仔细研究金日成主席的教导。他的一个休息日就这样开始了。

        上午10点钟左右,汽车到了目的地——一座人工湖边。

        “这里真是个好地方。是引起人们无限感怀的地方。”

        他感怀深切地说,这里的大海一股宽阔的人工湖,蕴含着应该世代相传的关于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颂歌。

        当干部们安排这一天的日程的时候,他走进湖畔的住所,打开手册,打电话找了几位干部。

        他向他们转达刚才在车子里重听了一遍的金日成同志的教导,并指出了贯彻这一关于平壤市建设的教导的具体途径。

        就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的党的工作者前来拜见金正日同志。

        干部们深怕打搅金正日同志难得的休息日的平静,想把他们打发回去。

        这时,金正日同志打完了电话,走出来瞧着手表问道:

        “没有人来找我吗?”

        当他知道地方党的工作者到了,很高兴地迎他们,并带他们走进屋里。随行的人们都有些愕然。

        原来,金正日同志已在前一天晚上给地方党的工作者打了电话,叫他们到这里来的。干部们不知道有这回事。

        快到午饭时间了,可是他继续听取地方党工作者的工作汇报,并对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分别予以解决和加以指导。

        随行的干部告诉他时间已过,他说就要结束了,可是他的谈话却持续好久,上午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金正日同志用完午饭才愉快地对干部们说:

        “该办的事办完了。我们到湖上去钩鱼和游泳吧。”

        他和随行的干部们一道高高兴兴地到湖边去了。

        金正日同志边游泳边向他们讲:游泳在体育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各种游泳的方法以及有关国际游泳比赛的知识。

        过后开始钓鱼了。

        夕阳西斜,钓鱼的乐趣真是不同一般。

        金正日同志刚抛出鱼钩就钓上来了一条挺大的鳜鱼。

        “看吧,我起头了。”

        大家一看他先钓上一条大鱼,都着急了,这里那里地换着位子,全神贯注地钓起了鱼。

        他们接连钓上鱼来,一阵一阵地响起欢呼声。然而,金正日同志却静静地坐在那里。一位干部小心翼翼地走近他一看,鱼儿直枪鱼饵,可是地沉入深思之中,眼盯着水面却视而不见。那位干部告诉他鱼饵要给抢走了。他这才拿起鱼竿说:

        “啊,我在想别的事来着。”

        他说,坐在湖边,思路畅通起来,回到平壤要马上去见艺术工作者。

        他说,前些日子看了一部新的作品后,提出了修改方向,可是创作人员说,有一个场面他们实在没有把握。因此一直想着那个问题,现在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

        原来,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解决艺术创作中提出的问题。

        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这天傍晚,他和干部们分手时,愉快地说:

        “今天是一个愉快的休息日。”

        他的愉快的休息,就是工作。

        喜悦

        1982年4月,我们民族的喜庆日4月15日即将到来的一天。

        这天傍晚,金正日同志视察了即将竣工的一座建筑,并做了具体的指导。

        这样花去了很长时间,再过30分钟左右,他要去参加另一个活动。然而,他叫几个干部坐上他的车,说:“……现在要去看看纹绣大街。”

        一位干部对他说,时间不够了,最好改天再去纹绣大街。

        金正日同志笑了笑说:

        “纹绣大街上盖起了现代化住宅,人民该多么高兴啊。人民的喜悦,也就是我们的喜悦……时间不够,就去转一圈也行啊,

        他说着,执意上了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