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金正日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科普学习 > 金正日 > 第43章

第43章

书籍名:《金正日》    作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他指出茂山矿的开采前景,对在采矿等工作中提出的困难问题指出解决办法,跟干部们一起巡视了露天坑。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突然张望从采矿场下边的狭谷到铁山峰的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

        “工人们走着到作业场去吗?”

        干部们一听他的问话,才醒悟到他为矿工们走那险峻的道路上下班操心。

        “撤了火车铁轨以后,工人们从那条道步行到工地去上班。”一位干部回答说。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用严肃的语调说,工人们那样吃力地走着上班,怎么能做好工作呢。

        干部们感到内疚,低下了头。

        他们想,亲爱的金正日同志一眼就看出了问题,那么操心,而身为矿山的主人,自己为什么没体察到这一点呢,这种引咎自责的心情使他们深感不安。

        事实上,过去用人车往上搬运货物的时候,干部们也还重视那人车。上下班的矿工们坐人车也感到方便。随着采掘梯段的递降,没有必要用人车搬运货物,就撤了人车铁轨。他们光考虑搬运货物,对矿工们上下班就没有关心,谁也没想到要根据矿的实际情况重新铺人车铁轨的问题。

        可是,亲爱的金正日同志一眼看出这个问题,如此操心。

        于是,他立地采取解决工人上下班用人车和公共汽车的措施。

        过一会儿,亲爱的金正日同志作要改善工人的后勤工作的指示,突然说,在茂山地区种西瓜和香瓜可能得到好收成。

        干部们一时懵懂不解。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在这春天他提起种香瓜和西瓜的事,再说,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在这北方地区种香瓜和西瓜能有好收成。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体谅他们的心情,提醒他们说,自古以来,茂山香瓜和会宁香瓜很出名,在工人聚居的地区要大量种香瓜和西瓜,夏天供给他们。

        干部们顿时眼眶发热,不知所措。

        金正日同志把连他们负责工人生活的人也没想到的问题都一一提出来开导他们,他的慈父般的恩情有多么深厚啊。

        金正日同志还以体贴入微的慈祥的母亲的心情一一具体了解在远离平壤的这个地区是否能收看清晰的电视画面,饮用水是否清洁,结了婚的复员军人是否都有住房等等问题,并予以解决。

        干部们领会了亲爱的金正日同志洞察矿山实况及矿工的生活,是出于使生产供给国民经济的基本原料---矿石的矿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崇高意旨,于是个个满怀激情,仰望着他。

        诺言

        在街道和游园地,到处花团锦簇,野玫瑰花和玫瑰花盛开的1987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

        那天,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视察平壤市许多地区,来到即将竣工的北塞街住宅建筑工地。

        不久以前,这里净是低矮简陋的平房,房檐紧挨着屋檐;今天雄伟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连成一片。

        这里的楼房形式多样、规模各不相同,每座建筑物虽各有特色,但都一样宏伟壮丽。

        金正日同志一一察看富丽的大楼,面带满意的微笑。

        “北塞街,总的来说,形成得很好。

        “建筑物布置得整齐有致,形式也不错。”

        他高度评价建设者的工作。

        他走遍有四千多套住房的街道,很惋惜地说,原打算在4?15节日以前完工让居民搬进新居,可到现在还没有完工。

        干部们因使他操心而负疚抬不起头来。

        他语重心长地说:

        “在建设北塞街期间,原来住在那里的居民,这几年在别人家里挤住一起,可能有很多不方便。在拆除北塞街的时候已应允原来住在这里的居民住进新盖的住房,若不让他们早日搬进北塞街住宅,可能会给党的威信带来损失。”

        接着,他再次环视干部们说:

        “在这里新建的住房是我业已应允给北塞洞居民的。”

        他强调这些房子谁也不许随便分配。

        金正日同志早已估计到竣工以后,可能发生有人把住房分配给别处的人而不分配给原来住在这里的居民的事。因此在组织拆迁的时候早就指示事先给当地居民住房证承诺他们搬进新盖的北塞街住宅。

        这是党向人民做的诺言。所以,如果现在有些干部处理不当,哪怕只有一户拿住房证的居民不能迁入新居,也算是没有信守诺言。

        他体察到原住在北塞街,现在和别户人家挤住一起的居民在生活上会有很多不方便,所以强调要早日竣工让那些居民迁入新居。

        这时,干部们想起了不久前他所说的话。

        那天,亲爱的金正日同志了解了原住在西斋洞而住房被拆除的居民的生活情况,说:

        “对拆除西斋洞住房时领了新住房证,而和别户人家挤住一起的人不要失约,住宅一告竣工,就无条件地给他们分配新住房。”

        他就是如此为人民的住宅问题费心,有一次他严厉地告诫说,若工业建设有些迟延,那么受点批评,采取措施就可以有所挽回,但若住宅建设迟延,就会给人民生活带来不方便,不管事后怎么向人民道歉,也不能减轻或消除罪过。

        “在北塞街盖的住宅有4000套左右,用  10天时间就可以乔迁完毕。如果通知将迁入北塞街住宅的人搬家,那么他们即使用牛车也会搬来的。”

        他那豪放的话语声激荡在人们的笑声中,可是他那真挚的情意使干部们不禁眼眶发热。

        由于亲爱的金正日同志关怀备至,北塞街的住宅很快圆满竣工,使人们沉浸在乔迁的欢喜中。

        那些从前住在简陋的北塞街平房,拆迁的时候领了住房证的人当然全部乔迁新居,另外还有许多人家也乔迁到北塞街的一套三四间的好住房。

        这确实是令人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的光景。

        这件事说明了只有我们党才能向人民做出承诺并一丝不苟地履行自己的诺言,世界上任何一种担保也不能与之相比。

        的确,这是只有在我们党和我国人民之间才会有的信任和关怀的叙事诗般的画幅。

        试验田

        1964年也同往年一样,到了6月处处刺槐的花香扑鼻,初夏的熏风阵阵,柔嫩的新叶轻轻飘动,这是一个星期天发生的事。

        一位在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身边工作的干部到他的宅邸去拜见他。

        那位干部走进庭院见到异常的情景,不觉有点愕然。

        眼前的风景跟他想象的庭院风景是完全不同的。

        在庭院里生长的不是观赏树木或花草,而是枝叶繁茂的经济林,在一小块一小块的园圃里长的不是花卉而是庄稼。

        只见稻子、玉米、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白菜、萝卜、茼蒿等蔬菜,甚至爱国草等饲草的园圃连成一片。

        每一片园圃上都钉有牌子。

        玉米园圃上钉有这样的牌子。

        玉米试验田(1)

        品种  义州  X号

        播种日期  5月5日

        每坪株数  19株

        每坪施肥量  底肥  3公斤

        追肥  1公斤

        …………

        庭园仿佛是某一农业研究所的一个试验田。

        那位干部看到这惊人的光景,失了神似地四处张望,忽然在一块园圃上发现正在干活的亲爱的金正日同志。

        他在小麦茬口种大豆,一见那位干部来了就很亲切地笑着说,那儿还有一把锄头,拿着到地里来吧。

        那位干部拿着锄头走到他身边。

        出乎意料地在他身边帮他种大豆感到格外幸福的那位干部,非常高兴,目睹金正日同志做这种活儿不免感到惊讶,受了极大感动。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说,种后茬大豆,叶子长得小,密植也不会影响到阳光照射,尽可能把种子播得密一些,还一一告诉行距和株距。

        “种得这样密,只后茬一町步可能打两吨左右吧。”那位干部跟在他后面一边埋种子,一边向他说。

        金正日同志麻利地埋着种子,愉快地说估计收3吨,不是两吨,前后茬合起来收成将达到6吨半。

        那位干部听他这么说,很吃惊。直到那时种旱田以种一茬地为主,间或有种两茬地的,每町步收获不曾超过4吨。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看到他吃惊,就直起腰笑起来。

        金正日同志说,几年来他遵照主席的旨意,把天蓝大麦和旱稻,天蓝大麦和二茬谷子,天蓝大麦和大豆等粮食作物定为两茬口,前茬在10月5日左右播种,后茬在6月28日左右播种,收成已达到6吨半。

        接着,他强调说,改良品种,固然能提高粮食产量,但那要等待好长时间,占领七年计划所预定的600万吨粮食高地的潜力在于两茬耕作和密植法;把种两茬地的面积增加10万町步,采用密植法,就可以增产25万吨粮食。

        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我国,在平原地带要1年种两茬作物,在中间地带要两年种三茬作物,一切作物都要采用密植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