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快乐人生七步骤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文学理论 > 快乐人生七步骤 > 第5章

第5章

书籍名:《快乐人生七步骤》    作者:玛西·西莫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13节:快乐真的不需要理由吗?

            

            好缘由的快乐

            

            这是人们通常赋予快乐的定义:和家人、朋友关系融洽,事业成功,经济条件有保障,好房好车,善于运用才学和力量。这种乐趣来自于我们生活中需要的健康的东西。

            

            但是别误解我。我完全赞成这种快乐!我的话才说了一半。好缘由的快乐依赖于我们生活中的外部事物。如果这些东西变了或者失去了,我们的快乐通常就随之消失了。

            

            在内心深处,你知道生活不是混日子,也不是让自己麻木痛苦,也不是非要去控制每样东西。真正的快乐其实并不只是快乐经历的累积。真正的快乐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存在。

            

            在快乐模式图上其实还有更高的一个层次:没有缘由的快乐。

            

            无缘由的快乐  这是一种真正的快乐,一种不依赖于外物的平和、安宁的状态。

            

            无缘由的快乐并不是昙花一现的得意洋洋、兴高采烈、情绪激动。它并不表示你要像个傻瓜一样1周7天、每天24小时地咧着嘴大笑,也不是指经历一些肤浅的快感。无缘由的快乐不是一种情绪。实际上,当你做到无缘由快乐时,你可能处在任何一种情绪中,有可能是悲伤、恐惧、愤怒或者是感觉受到了伤害,但是你仍然能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平和与安宁。

            

            当快乐完全不需要理由的时候,你就把快乐带给了外部世界而不是从外界汲取快乐。你不必利用周围的世界让自己快乐。你快乐地活着,而不是活着为了快乐。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观念。我们大多数人的焦点都集中在好缘由的快乐上了,我们想尽可能地编织快乐体验,就像串一串珠子项链一样,去打造一份快乐的生活。我们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努力发现“好珠子”,去编织一串快乐的项链。

            

            在我们这个项链的比喻里,无缘由的快乐就像是本身已经拥有了一串快乐的项链。无论我们在项链上串什么珠子,好的、坏的其实都无关紧要。我们的内心就是穿过这些珠子的那条线,它就是快乐,是它为我们创造了一份快乐的生活。

            

            当快乐完全不需要理由的时候,你就到达了快乐的最高境地。你的生活并不一定看上去完美,但不管它看上去如何,你都仍然快乐。

            

            13世纪波斯诗人杰拉鲁丁·鲁米这样描述说:“快乐,并不来自身边;温暖,不从火中而来;光明,你的刻度从零开始。”每当我请100位快乐人士描述快乐无缘由的状况时,我就不断地得到同样的答案:

            

            ?轻松感和愉悦感。

            

            ?感到有活力、精力充沛。

            

            ?心情舒畅、心态开放。

            

            ?感到对自己和他人的爱和同情。

            

            ?对生活充满激情。

            

            ?心存感激、宽容。

            

            ?生活平和。

            

            第14节:快乐真的不需要理由吗?

            

            ?活在当下。

            

            马蒂厄·理查德是一位法国科学家,30年前皈依了佛教,他常常被研究者称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研究发现他的大脑可以随时入定,也可以随时走入冥想状态。他的《快乐--开发生命中最重要的技巧指南》(

            

            )一书是我所见到过对快乐最清晰的阐述。他写道:“我理解的快乐是绝对健康的头脑中产生的深沉的欣欣向荣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快乐的感觉,轻快的感情或情绪,而是一种乐观的状态。

            

            ?  你能做到不需要

            

            理由的快乐吗?

            

            以下的测试将快速展示出你目前处于何种快乐的状态。

            

            用1到5分来评价以下每一个陈述:

            

            1分=根本不符合

            

            2分=有点符合

            

            3分=比较符合

            

            4分=相当符合

            

            5分=完全符合

            

            1?我经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会感到快乐和满足。

            

            2?我能活在当下。

            

            3?我感到有活力和生机,精力充沛。

            

            4?在内心中,我能够体验到一种深层次的平和与安宁。

            

            5?生活对我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6?我不会因为糟糕的情形就感到垂头丧气。

            

            7?我对自己所干的事业有热情。

            

            8?多数时候我会笑或者感到愉快。

            

            9?我相信世界是友好的。

            

            10?我在每件事中寻找收获或者总结教训。

            

            11?我能够忘记不愉快的往事并宽容别人。

            

            12?我自爱。

            

            13?我在每个人身上看到他们的优点。

            

            14?我改变能改变的东西,并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东西。

            

            15?周围有很多人支持我。

            

            16?我从不责怪或者抱怨他人。

            

            17?消极想法不会笼罩我。

            

            18?我会感激他人。

            

            19?我感到与远远超越自己的某种东西相关联。

            

            20?我的生活因为有目标而备受激励。

            

            打分

            

            如果你的分数在80~100:你在很大程度上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如果你的分数在60~79:你很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如果你的分数在40~59:你有过真正快乐的体验。

            

            如果你的分数在40分以下:你基本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

            

            无论你的分数是多少,你可以一直朝着更加接近真正快乐的目标前进。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从哪里开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迈出开始的第一步。一旦你读完了这本书,并开始实践7个步骤和快乐习惯,快乐的指数就会有改变。到那时把这份问卷再做一次,你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步了。

            

            快乐是一种自然状态

            

            快乐不需要理由并不只是一个好主意。在后面的部分我将继续介绍,这是一个特别的可以衡量的精神状态,其特征是清晰的大脑活动、心脏节奏和身体的化学反应。

            

            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每一个主观体验都会作用于身体的特定对应功能。无缘由快乐的人左脑的前额皮层更加活跃,拥有规律的心脏搏动模式,还有更多特别的与平和、安宁关联的神经传递--后叶催产素、血液中的血清素、多巴胺以及内啡肽含量高。

            

            真正的快乐在所有的精神和宗教的传统历史上都曾被提及为一种状态。在佛教里,它被叫做无因喜悦,基督教称之为内在的天堂,犹太教称之为内在的神圣快乐感(ashrei),伊斯兰教把它叫做神圣的快乐和安宁(falah),印度教称之为纯粹的福祉(ananda)。有些传统说法叫做悟道或觉醒的状态。

            

            我注意到全世界对于这个概念的普遍认同。无论我走到哪里,当人们听到快乐并不需要理由这个表述时,都会在他们中间引起共鸣。我们似乎直觉上就知道寻找快乐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真正的快乐不必去创造,它就是一种自然状态。本书后面的部分将带你回到那个自然的状态。

            

            第15节:实践快乐

            

            第二章

            

            实践快乐

            

            事物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作家、哲学家

            

            想想你认识的快乐的人。通常,这些人就像小太阳一样,在他们的周围散发着暖意和积极的力量,他们影响并带动每个他们周边的人。他们是乐观主义者,不仅看到瓶子里还有半瓶水,还带着水罐随时补水,并且给别人的瓶子里装满水。他们不一定是拉拉队队长,有时候他们只是静静地在喧嚣中存在,不过他们的内心却充满着平和、满足和平静。他们是那些你愿意与之分享时光的人,即使在你最灰暗低落的日子里,他们也有能力让你快乐起来。

            

            我有这个福气,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位这样真正快乐的人伴随着我,那就是我的爸爸马克。他的快乐起点显然要比一般人高出一筹。无论他做什么或者去哪里,他都好像永远都带着一种能点燃快乐的火花。然而,我父亲的快乐并不是根源于他的外部生活环境。他在经济大萧条时代长大,家境贫困,甚至连交学费都很难,他只有163厘米那么高。但是这些困难没有一样让他烦恼,他热爱每样东西。

            

            在牙医学校毕业后,父亲还去过一家巧克力工厂实习1年,他应征入伍为二战服役4年,在南太平洋的军队中任牙医。尽管他并不情愿卷入到战争中,但也从没有丧失内在的快乐感觉。在海外时他每天都给母亲写信,一共写了858封,有些信至今仍然保存完好。他甚至在参军时积攒了足够的钱,退伍后回到家乡用这笔钱开了一家诊所。他很热爱牙医这份职业,他退休的时候,还做了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这些故事在后面的章节将更多地阐述。

            

            第16节:实践快乐

            

            战后,父亲仍然面临挑战,有时候他会钱包瘪瘪入不敷出,我们这几个孩子不怎么成器,他的健康情况也每况愈下,但爸爸仍然能够总是保持快乐的心情,90岁的生日时他还去打了高尔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