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诗歌戏曲 > 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 第二百零四章 镇政府开会号召学习黑土屯,许承安成了特邀嘉宾

第二百零四章 镇政府开会号召学习黑土屯,许承安成了特邀嘉宾

书籍名:《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作者:香草柠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施秋宁这一收假,清闲了两个月的许承安也忙碌了起来。

        和他一起忙起来的还有黑土屯的村民。

        九月末先是秋收,随后秋木耳也到了采收的季节,得忙不停蹄地至少忙上两个月左右。

        然而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丰收的喜悦。

        不怕忙起来,就怕一直闲得蛋疼。

        钱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脱贫致富。

        ……

        九月末,粮食秋收之后,镇政府组织那些有集体林木资源的山村再次开了个会。

        镇政府会议室,书记周建国和镇长陈元中亲自主持,此外出席的还有农业办主任罗有为,农机站站长王学昌,都是重要人物,可见对这次会议的重视。

        其他的几乎都是阳平镇那些有林木资源的村屯支书。

        但有一位特邀嘉宾——许承安。

        作为黑木耳项目的发起者和带头者,许承安在这个农副产品计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受邀出席了该次会议。

        而且,他被安排坐在王学昌的身边,也能看出镇政府对他的尊重。

        赵卫民也是春风得意得很,他的位置在农业办主任罗有为之侧。

        以前黑土屯作为整个阳平镇最穷的村屯,参加会议的时候,这种靠近镇政府领导的座位哪可能轮得上自己啊,几乎都是坐末尾的。

        可是屯里的黑木耳种植园一采收,晒成干耳卖给许承安之后,黑土屯就成了这里所有屯子最有钱的,这也使得赵卫民来镇政府被安排开会坐的位置都不一样了,这也是支书地位的侧面反映。

        其他的村支书均一脸兴奋。

        今天来的支书都是大山脚下的村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路不好走,田地数量相对也少的关系,虽说没有黑土屯那么穷,却也是难兄难弟。

        如今,和自己情况相似的黑土屯种黑木耳成功了,原本的地理劣势成了优势,也给了自己屯子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这些支书们哪能不高兴。

        既然黑土屯能种,自己屯子按道理也是很有机会的。

        整个会议室,唯一一脸郁闷的人就只有黄村的村支书刘万达了。

        之前他还嘲笑赵卫民分地晚,黑土屯不如黄村呢。

        谁知隔壁死对头却是咸鱼翻身了。

        他神色矛盾,坐在会议室末尾一声不吭,就像个局外人似的格格不入。

        到了会议时间,周建国摆了摆手,众人安静下来。

        周建国喝口茶清了清嗓子,出声了:“这次组织各位村支书来镇政府开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和阳平镇重点推广的黑木耳种植项目相关……”

        这位镇书记不喜欢搞官僚主义那一套,开会从不墨迹,都是直奔主题的。

        “各位都已经知道,今年初黑土屯利用集体林地资源种黑木耳,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种出来的木耳品质好产量高,经我镇的阳平黑木耳加工厂处理并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很快便被抢购一空!”

        “……”

        周建国说了几句,便把话筒交给了身边的镇长陈元中。

        陈元中也没啰嗦太久,就是表明自己的重视态度。

        随后农业办主任罗有为和农技站站长王学昌相继发言。

        几个镇政府的领导都说完了,周建国再次出声:“赵卫民支书,你给其他支书汇报下黑土屯上半年的木耳收获情况呗!”

        “是,书记!”

        赵卫民闻言精神一振,站了起来。

        他早有准备,周建国事先通知过他得汇报情况了,所以赵卫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心情有些激动,他能在镇政府会议上得到表彰和发言的机会可是相当稀罕。

        赵卫民的腰杆挺得比青松还直,一脸骄傲地道:“各位领导,各位村支书,我就简单地汇报一下,我屯黑木耳种植园春季黑木耳采收晾晒之后,总共产出干木耳一万两千三百五十五斤四两!最小的耳场产干耳86斤,收入六百零三块!最大的耳场产干木耳超过三百斤,收入两千一百六十八元!”

        这话一出,镇政府会议室里瞬间就轰动了。

        最小的耳场收入都在六百块以上,还是春耳的收入,这可不得了啊。

        等秋耳一收,全年下来种木耳收入最低的村民不都得破千?

        别说这里的所有村屯代表都来自山村,就算那些条件好的村怕是都比不了!

        刘万达也是吃惊得很。

        黄村就在黑土屯邻村,对于死对头黑木耳丰收,村民挣了大钱的事他早有耳闻,不过现在听到还是难以置信。

        要知道,曾经的黑土屯,比起黄村还要穷!

        刘万达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说好大家一起穷的,你突然就脱贫了算怎么回事?

        赵卫民做了个简单的总结汇报便坐下了,也不浪费太多时间,让别人能大体了解下情况就行,可不能长篇大论。

        周建国很是满意,笑着说道:“黑土屯的成功,也给咱们阳平镇很多有条件的村屯指名了一条可行的,光明的脱贫致富之路,让我们为他们勇于创新和尝试的精神鼓掌!”

        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刘万达也不得不跟着鼓掌。

        就算再不情愿,在领导眼下还是得做做样子的。

        等掌声平息下去,周建国这才继续道:“黑土屯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而在座的诸位支书都来自山村,你们的村屯都有着集体山林资源,土地和气候,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

        “黑土屯能种黑木耳,你们也都能种!”

        “我们镇的农技站站长王学昌亲自跑去每个村屯都看过,按道理,你们的村屯条件都适合种黑木耳!”

        “你们唯一缺的,就是种栽种的技术和经验!”

        说到这里,周建国提高了音量:“而我很高兴地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件事!”

        “阳平黑木耳加工厂的许承安许厂长,同时也是黑土屯黑木耳种植园的首席技术指导,已经在他的加工厂里建起了一个黑木耳技术培训中心,欢迎所有有志于想种黑木耳的村屯集体过来参加培训!

        “培训的所有花销免费,并且包培训期间的食宿,让我们感谢许厂长!”

        会议室里再次轰动,掌声雷鸣。

        这些村支书正想着怎么向黑土屯偷师呢,不料别人就主动把技术和经验拿出来分享,还免费上培训课并包食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