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科普学习 >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 第162章

第162章

书籍名:《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作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不过,是不是"吹牛",美蒋当局是再也清楚不过的了。此后不久,U-2又接二连三被打了下来,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1962年9月21日,对岳振华来说是个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岳振华作为空军党代会的一名代表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见面,毛泽东即伸过他那有力的大手,将岳振华的双手紧紧握住,连声说:"岳振华同志,岳振华同志,打得好,打得好哇!"

        "克难英雄"落难记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合同和协议,撤走专家,使中国人猛然醒悟:我们希望得到外援,但绝不能依赖它!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唯一出路。

            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一批又一批军内军外的科技精英神秘而又迅速地云集大西北,开始着手建立中国自己的尖端武器试验基地。

            美国和台湾国民党当局都急于获得这些情报,可是"黑猫"中队的2架U-2,1架被击落,1架训练时坠毁。

            美国人不惜血本,于1962年12月20日再次向国民党空军提供了2架U-2高空侦察机。

            新来的2架U-2与前2架U-2相比,身上又多了一个"新玩艺儿"——电子预警系统。这种电子预警系统可以探测到萨姆-2制导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并能准确测定导弹阵地的方位,引导飞行员采取规避动作,逃避导弹的打击。

            1962年3月28日,"黑猫"中队1架U-2从南朝鲜的某个机场起飞,直奔我西北地区而来。

            部署在甘肃某地的地空导弹4营立即进入一等战备。然而,U-2飞至距4营阵地113公里时,4营刚打开导弹制导雷达天线,原本保控直线飞行的U-2突然飞了个"S"形航线,在萨姆导弹的射程之外溜走了。

            1962年6月3日和9月25日,这种戏剧性的场面又重现2次。萨姆-2的制导雷达天线一打开,U-2立即飞"S"形航线,2架U-2安然归巢。

            "3·28"、"6·3"、"9·25"战斗的失利给"543"部队敲响了警钟:U-2装上了新玩艺儿,照过去的打法不灵了。中国空军领导机关号召"543"部队人人开动脑筋,思考对付U-2的新战法。

            从此以后,"543"部队的官兵们吃饭谈它,散步说它,睡觉想它,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不久,有人提出一个主意:缩短开制导雷达天线的距离,把U-2放得很近再打开制导雷达天线捕捉它,使它来不及转弯机动。

            可是,距离近到什么程度才是打开制导雷达天线的最佳时机?

            一位细心的参谋在研究了前几次作战的经过后发现,每一次U-2都是在萨姆-2制导雷达天线打开后差不多有20秒钟时间才开始机动转弯。这说明U-2从发现导弹威胁信号到实施机动转弯有近20秒钟的反应时间。要击落U-2,只有在这20秒钟上作文章了。

            可是按教令的规定,从打开天线到发射,完成所有操作动作需要6-8分钟的时间,现在要在20秒钟内做完,谈何容易。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岳振华和2营的官兵们真是绞尽了脑汁。他们研究完了上机练,练完了再研究。就连吃饭时大家也端着碗围在一起用筷子在地上比比划划。

            "营长,导弹接电预热需要2分钟,过去在开天线之后,现在把它放在开天线之前,这不缩短了2分钟吗?""好主意!"

            "营长,你那个口令简单点行不行?比如'开天线'简化成"开';'X波道发射'事先你和引导技师定好在几波道发射,到时候你喊'发射'不就行了吗?""可以考虑。"

            "营长,我们试试能不能把某些开天线后应做的动作,改到开天线之前?"走!到机上去看看。"

            ......

            经过100多次的模拟演练和50多次的开机试验,2营摸清了开天线后要做的14个动作,有9个可以放到开天线之前去做。剩下5个动作,经过反复演练,可在10秒钟之内完成。经过精心计算,2营决定将开天线的距离缩短到38公里以内,这大大超出了苏联条令规定。这种方法后来被迫名为"近快战法",并在所有地空导弹部队中进行了推广。

            1963年10月,根据空军司令部的命令,地空导弹第1、2、3、4营,分别进驻江山、上饶、弋阳、衢州,由西南向东北,组成160公里的拦截正面,准备伏击进犯的U-2。

            11月1日,空军副司令成钧在上饶召开作战会议,各地空导弹营营长、政委到会。

            经过研究,会议决定:各营一律在距离37公里以内才可打开制导雷达天线。

            就在作战会议正在进行之时,1名参谋来报:1架U-2于7时23分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经温州窜进大陆。

            8时,U-2临近地空导弹群,可是它并未进入地空导弹群的火网,而是在地空导弹4营的东侧35公里处一穿而过,直向西北平去。

            成钧副司令员判断:"它又是到西北侦察,肯定还得回来,咱们打回窜之敌!"

            11时15分,U-2果然回窜。

            成钧副司令员下令:"各营指挥员火速回阵地!"

            岳振华冲出会议室,跳上吉普车:"快!回营!最快速度!"

            这架U-2飞过三门峡,飞过信阳,飞过九江,直奔2营设在上饶的阵地飞来。

            2营是在2天前才风尘仆仆地赶到上饶阵地的,长途颠簸使指战员们疲惫不堪,但一听说有情况,大家马上又来了劲头,有位连长还打趣地说:"又送货上门啦!U-2,U-2,真是优待二营!"

            营指挥所根据航速推测,U-2已进至距2营阵地35公里处。

            35公里,已经超出了当天作战会议规定的37公里开天线的要求。37公里已够紧张,35公里风险更大。

            "开,是有几分冒险,但如果不开,放虎归山,危害更大。"岳振华不怕担风险,果断下令:"开天线!"

            天线打开了,但3个跟踪显示器上均没有目标。

            U-2越来越近了。所有的眼睛都盯着荧光屏。

            "就是它!"高低角引导显示器右下边缘,半个米粒大小的信号露了出来。

            说时迟,那时快,引导技师和跟踪操纵员相互配合,迅速转入自动跟踪。

            岳振华大喊:"发射!"

            "射"字尚未出口,排长王觉民的指尖已压向按纽。

            从开天线到发射导弹:8秒!

            第1发导弹迎头截击,眼看逮住U-2,忽见U-2一转机头猛然向右大片度转弯,导弹也跟着向右猛转,但因动作过猛而折断。幸好第2发导弹及时赶上,一口咬住U-2,接着轰隆一响,飞机解体。飞行员见势不妙,急忙弃机跳伞,落地后被解放军和民兵生擒。

            驾驶这架U-2的是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叶常棣。他从1960年开始驾机侦察大陆,1961年入大陆侦察9次。1963年2月被派往美国接受驾驶U-2训练,8月至11月1日又3次驾驶U-2深入大陆侦察。他是台湾空军有名的"克难英雄",曾2次受到蒋介石点名接见,获得过飞虎奖章,是蒋经国家里的座上客。就在这次被击落前10几天,蒋介石还接见了他。

            "当时,我已经看到海岸,满以为完成了任务,正准备出海下滑,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巨响,自己被甩出飞机......"叶常棣被俘后沮丧地说。

            再次击落U-2的消息迅速传到北京,传遍大江南北,神州大地举国欢庆。党和国家以及军委的领导人纷纷打电话、电报向2营表示祝贺。2营再次受国防部通令嘉奖,立集体一等功。12月26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岳振华"空军战斗英雄"称号。

            与此相反,国民党当局对这次U-2被击落一事,采取"不承认主义",对外谎称U-2是因发生故障而坠毁的,并声称叶常棣已"壮烈成仁"。

            然而,这种自欺其人的把戏并没有瞒过世人的眼睛。11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刊载一篇题为"国民党空军:U-2和生日"的文章,不无幽默地把击落U-2和蒋介石的生日联系起来:"上星期,在蒋介石大元帅过了76岁生日的第2天,北京宣布已在大陆上空击落了另1架U-2飞机。"

            1964年5月8日,2营奉命从内蒙古赶赴福建漳州设伏。

            6月6日,是2营大喜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2营"英雄营"的称号。

            2架U-2被击落后,国民党空军又变换了以往的战术,将单批单机改为多批单机入窜大陆,对同一目标进行侦察。

            7月7日9时34分,1架U-2由上海入陆,9时44分,另1架U-2由广州入陆。当2架U-2分别窜到新城、上饶附近上空时,上级指挥所向2营通报:1架RF-101可能于11时10分起飞入窜大陆。RF-101与U-2正好相反,是低空高速侦察机,低空和垂直机动性能都很好,加速也快,可在100-150米超低空飞行,最大时速1900公里。

            2架U-2,配以RF-101,南北夹击,有高有低,而人民空军在漳州只有地空导弹2营,4发导弹,只能对付其中的1架,怎么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