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战后各国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实践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各种不同的空降作战类型,但从反映其基本特征的作战任务、作战性质来区分,主要为以下三种:
1.用于纵深攻击的空降作战
即使用各种不同编成的空降部队,在敌人不同的防御纵深采取各种垂直攻击行动,以破坏敌防御部署,协同正面部队进攻或登陆,以及合围和歼灭敌人。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多的一种空降作战类型。
根据空降纵深的不同,用于纵深攻击的空降作战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敌战役纵深的空降作战。由于空降纵深较大,使用的兵力较多,通常采取空降战役的组织形式。各空降部队根据总的企图和计划,在统一时间内,在较大的地幅进行一系列的空降战斗,以割裂敌战役布势,保障进攻或登陆部队达成战役目的。空降纵深最远者达100公里,投入兵力在1个师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类的空降作战有7次,如德军1940年5月入侵荷兰时的空降作战,1941年5月攻占克里特岛的空降作战;苏军1942年1月在维亚济马的空降作战,1943年9月在第聂伯河的空降作战;美、英军19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空降作战,1944年9月在荷兰战役中的空降作战,1945年3月在莱茵河的空降作战。这种空降作战,以强大兵力直捣敌战役纵深,能给敌以重大打击。但由于参加作战的兵力较多,组织复杂,协同困难,同时限于当时的技术保障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类的空降作战,大多是付出的代价高,取胜的把握小。
一种是在敌战术纵深的空降作战。空降纵深一般不超过30公里,作战兵力为营、团规模,和正面作战部队保持直接的协同,主要用以配合正面作战部队的战术行动。由于作战规模较小,组织、保障比较简单,易于实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类作战有30多次,一般都比较成功。
2.用于战略突袭的空降作战
即使用较大兵力的空降部队,组成空中突击集团,在地面部队发动入侵的同时,在对方军事、政治、经济中心等战略要地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袭击。其目的是一举破坏对方神经中枢,配合地面突击集团对敌实施快速占领。这种强大的首次突击直接指向对方防御薄弱的战略腹地,往往使对方来不及动员、组织力量进行有效的抵抗而迅速溃败。由于它能达成最大的战略突然性,取得最佳的效果,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空降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种类型的空降作战德军有两次,用于闪击丹麦、挪威和荷兰。
3.用于敌后袭扰破坏的空降作战
即以一支精干的分队,空降到敌人后方,对一些敏感目标或敏感地区进行袭击、破坏,由于它行动灵便,更有利于达成突然性,往往能以很小的代价,获得重大战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空降作战类型。空降纵深根据任务而定,由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既对战术目标进行袭击破坏,也对战略目标进行袭击破坏。因此,它既是一种战术行动,也可能是战略性质的行动。在实施方法上,通常是利用夜暗隐蔽地空降,在敌不意的地方进行突然袭击,速战速决,快打快撤。完成任务后有的撤回到自己的防区,有的和当地群众或游击队紧密结合,在敌后进行较长时间的活动。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这类空降作战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利用在本国国土作战能得到群众支援的有利条件,从战争爆发的第二个月起,就在敌后开展空降袭扰活动,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英国也极为重视空降破袭作战,其空降兵组建后第一个任务即是进行破坏,曾成功地破坏了德国重水工厂。
第二节 空降作战的组织与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降作战,都是按照组织准备、空降和地面战斗等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1.空降作战的组织准备
从空降兵受领作战任务起,至进入出发机场完成乘载准备止,为组织准备阶段,主要活动包括制定作战计划,组织与区分空降作战部队,准备出发机场,集结部队和完成乘载准备等。在预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师以上规模的空降作战准备时间通常较长,如美、英军在阿纳姆的空降作战,直接准备时间为6昼夜,苏军在第聂伯河的空降作战,直接准备时间为8昼夜。如果预先已有良好准备,直接准备时间可大大缩短。如美第82空降师在萨勒诺的空降作战,直接准备时间只用了8小时,包括制定作战计划,组织协同和各种保障,给部队分发弹药和给养,运输机进入起飞线待命等。
空降作战总的计划与准备工作在战区司令官监督下进行。大规模的空降作战,战区通常建立联合空降作战指挥部,负责具体的计划工作和作战的指挥。联合空降作战指挥部有空降兵、运输航空兵、战术航空兵以及其他有关军兵种的代表参加。空降作战计划包括地面战斗计划,空降着陆计划、空运计划和各种保障计划。在拟制计划之前,即开始进行战略与战场侦察,获取有关地域和空降航线上的天候、地形、敌情等情报。
合理确定空降编成,正确选择空降场,精心选定空降时机,是制定作战计划中的重要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规模空降作战,空降兵通常编为突击梯队和后续梯队。突击梯队由各战斗单位组成,伞降着陆,用以完成当前任务;后续梯队由各战斗和支援单位组成,机降着陆,用以完成后续任务。突击梯队兵力约占整个空降作战兵力的70%以上,以增强首批突击力量。在个别情况下也编3个梯队,即增加后方梯队,主要是空降兵的重型装备及后方机构,在空降部队与正面部队会合后,由海运或地面进入战斗地域,以保证部队完成尔后任务,如美、英军在诺曼底的空降作战即是这种编成。
空降场在上级指定的空降地域内选定。对空降场最基本的要求是便于以最有利的战斗部署夺占目标,完成当前任务。此外,并强调地形比较平坦,便于空中识别,有一定的地幅,附近没有集结的敌军。空降场可选在预定的夺占目标地域内,也可靠近目标或远离目标。通常是选在预定夺占的目标地域内,空降兵一着陆即投入战斗,以提高空降战斗的突然性。个别情况下,在远离目标的地域着陆,着陆后从地面隐蔽地进入目标区。基本上是每营一个空降场,师10-15个空降场。空降场的大小,根据运输机飞行速度、队形和空降方式而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运输机较小,每个伞降场的面积为1500米×500米,空降场与空降场之间的间隔以既便于进行战术支援,又不相互影响空降为宜。
空降时机主要根据作战任务而定,以达到对正面部队最好的配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看,空降时机有在正面部队进攻发起前、进攻发起后或进攻发起的同时。一般来说,小规模的空降作战,空降纵深较浅,空降兵主要是配合正面部队完成当前战术任务,因此,空降时机通常选在正面部队进攻开始之前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大规模的空降作战,空降纵深较大,空降时机通常选在正面部队进攻开始之后数小时或在进攻发起的同时实施,如过早空降,会增长空降兵与正面部队会合的时间,增加空降作战的困难,同时也会过早暴露整个战役企图。单独实施的空降作战,其空降时机通常选在敌疏于戒备的时刻,如黄昏或拂晓等。
2.空降
从乘载开始,至空降着陆,为空降阶段。其活动包括乘载、输送和降落。
乘载。通常利用夜暗进行,乘载前空降兵先进入机场附近的隐蔽地域待运,一当接到命令,即开进机场。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乘载,缩短部队在机场停留的时间。通常每营使用一个机场,完成乘载的时间为2-3小时。
输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多是1个师的突击梯队编成1个空中纵队向目标区进发。飞机队形是三机"品"字队形或双机编队,个别情况下为单机跟进,美、英军的阿纳姆空降作战,运输机以3架为1个小队,9架为1个中队,大队间的时间间隔为4分钟,第82师突击梯队的空中输送共用运输机480架,编为1个空中纵列,时间长径35分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伞降时的飞机飞行时速为240-290公里,伞降高度多为100-200米。
降落。通常以一个航次、数个波次进行。突击梯队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在一个空降场完成着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运输机装载量小,大规模空降作战使用的运输机数量多,降落的时间较长。美、英军的阿纳姆空降作战,第101空降师突击梯队的空降时间为90分钟;莱茵河空降作战,2个空降师突击梯队的空降时间为2小时。降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航空火力的掩护下强行降落,较大规模的空降作战都采用此种方式。二是不进行火力准备,秘密隐蔽地着陆,小分队空降作战多采取此种方式。
3.地面战斗
着陆起到完成战斗任务止,为地面战斗阶段。
空降兵着陆后,首先在空降场靠近进攻目标的一侧集合,以恢复建制,形成战斗队形。集合通常以连或营为单位进行。基本完成集合后,即对预定目标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