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由于行动的快速,战斗节奏明显加快。美军在越南作战,每次地面战斗持续时间平均不超过半小时。
4.战线更加模糊化。空中机动作战的广泛运用,使敌对双方的兵力都在广大空间展开。通过快速、隐蔽的机动,短促、突然的袭击,战斗后迅速、敏捷的转移,使战斗由点、线向面、向立体、向流动和剧变的方向发展,因此,作战线越来越趋模糊了,战斗队形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越南战争中就经常出现敌对双方难以辨别的情况。这样,战斗的意义和以往有所不同,每一仗的目的不完全在于占领阵地,而偏重于杀伤敌有生力量,摧毁敌武器装备,借以消耗敌人,夺取最后的胜利,全局的胜利。
第二节 应急机动作战
70年代以来、美、苏等国空降兵在作战使用上出现一个新的特点,就是被编为国家的快速反应部队,用以进行应急机动作战。所谓应急机动作战,即是在紧急情况下,作战部队通过快速的空中机动,从较远距离投入作战地区所进行的作战。它与一般的空降作战比较,有以下异同点:应急机动作战与一般空降作战,空降兵都是通过航空运输工具输送,以空降方式投入作战地区,但作战任务、作战方法有所不同。应急机动作战一般都是使用在战争爆发阶段,发动战争的一方以此实行战略突击,防御一方以此应付突然的军事威胁,而一般空降作战使用于战争全过程;应急机动作战不同一般的空降作战全在敌后实施,它根据任务需要,可能在敌后,也可能在敌前,或在己方控制的地域内;应急机动作战的空降方式不是单一的伞降或机降,而是对运输机、直升机的综合运用,如首先通过运输机机降到作战地区,在作战地区再使用直升机投入战斗;在应急机动作战中,空降兵部队多是独立行动,而在一般的空降作战中,空降兵多是在战役编成内配合正面部队行动。应急机动作战是空降作战在现代条件下一种新的表现。最初,进行应急机动作战的主要是空降兵,以后,不少国家以空降兵为核心组成专门的快速反应部队,专门用于此种作战。
最早组建类似快速反应部队的国家是法国。60年代初期,法国针对当时新独立的国家,将空降兵师改为"干涉部队"。70年代初,美国在海外的扩张势力受到挑战,1977年8月,美国总统卡特批准国防部筹建一支10万人的应急部队,以便在海外没有美国驻军的地区进行作战,但一直到1980年3月才正式组成,称为快速部署部队。开始它是美军联合战备司令部的一个部分,自1983年1月起升格为独立的联合司令部,即中央司令部,直接归美参谋长联席会议领导。当时兵力达23万人,以空降兵为核心,编入的陆军部队为整个第18空降军,包括军司令部、第82空降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第9步兵师、第24机械化师、第6空中骑兵旅、第194装甲旅、第5特种作战大队、陆军别动营,以及其它战斗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部队。此外尚有空军、海军及海军陆战队的部队,包括战略空运部队、战术空运部队,有各种飞机1100余架,可在48小时内空运1个空降营,72小时内空运1个空降旅,3-5天内空运1个机械化师,2周内空运1个整师到出事地区。
80年代专门组建了快速反应部队的还有法国、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等。法国的快速反应部队成立于1983年5月,由第11空降师、第9海军陆战师、第27山地步兵师、第4空中机动师和第6轻装甲师组成,兵力5万人。联邦德国的快速反应部队为1个空降师。英国的快速反应部队建于1984年,由第5空降旅、第3突击旅和其他战斗勤务部队组成,兵力约为1万人。意大利的快速反应部队组建于1983年3月,由伞兵旅、摩托化旅、特种营、工兵营、航空团等组成,共1.2万人。此外,印度和海湾一些国家也在筹建本国的或联合使用的快速反应部队。苏联虽没有专门的快速反应部队的名称,但他众多的空降师实际上是一支强大的快速反应力量。
第三节 特种空降作战
在核威胁条件下,一些军事大国不敢轻易挑起全面世界大战,而实施战略空降袭击,便成为他们对外诉诸武力、表达政治意志、解决重大争端的常用手段。以一支人数很少的分队,突然降落到对方战略要地,对重要、敏感目标进行猛烈袭击,或夺占破坏其重要军事设施,或绑架其政府要员,或策动对方反动势力进行反对政府的活动,或救援己方被扣押的人质等。它速战速决,即打即离,在对方尚未进行反击,外部世界也未作出反应之前,行动就结束了,既不致引起世界大战,也不易挑起局部战争,发动者在不承担大的政治风险,不造成大的财物消耗情况下,顺利达成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目的。国外把这种袭击行动列为特种作战。由于其渗透通常都是采取空降方式,实际是一种特种性质的空降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后,这种空降袭击行动日益频繁,美、苏等把它纳入国家战略之中,作为和平时期使用武力对外发动侵略的一种手段,用于此种行动的特种空降部队,得到快速发展。美国认为,这种作战与动用大部队从而导致不希望发生的事件或不可抗拒的卷入相距甚远,同时由于作战部队具有高度专业技能,可以保证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不论美国的利益在何处受到威胁,都将使用特种部队遂行任务。
美国是特种部队最多的国家之一。80年代初,特种作战部队兵力突增30%,达到1.49万人,连同后备部队共3.2万人,以后又不断扩大,预计1990年特种作战部队总人数可达3.8万人。美陆、海、空军都有本军种的特种作战部队。陆军主要是4个特种部队大队,1个别动团;海军主要是2个海军特种作战大队;空军原为1个特种作战联队,1989年又将第39航空救援与回收联队改为特种作战部队。为了实施统一领导,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984年1月成立了联合特种作战局。
美特种空降部队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有5个突击队,大战结束前夕被解散。朝鲜战争爆发后,突击队恢复,组编了8个突击中队。1952年6月成立了第10特种作战部队,1953年成立了第77空降特种作战部队,1957年成立了第1空降特种作战部队。60年代开始,特种空降部队得到更快的发展,1960年春,第77空降特种作战部队改编为第7空降特种作战部队。1961年成立了第5特种作战部队,1962年在巴拿马成立了第8特种作战部队。1963年又成立了第3、第6特种作战部队。70年代后,在海、空军中开始组建特种部队。
80年代末,苏联军队系统中的特种空降部队约9万人,主要的有3个特种团、24个特种旅、41个特种连。特种旅辖3-4个伞兵营及其他支援分队。特种团辖6-7个破坏连。苏军特种空降部队主要是60年代后开始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战略威慑力量。泰国是亚洲地区首先建立大规模特种空降部队的国家。
1963年将第1别动队空降营改编为第1特种部队空降大队,以后,特种空降部队不断发展,70年代有4个特种部队大队和1个空降营。1982年7月,泰将4个特种部队大队扩编为4个特种团,组成第1特种师,并拟成立特种作战司令部。
埃及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在陆军空降部队的基础上,组建了埃军的特种部队——突击队。其任务是作为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尖兵,使用直升机降落于敌背后,进行袭击、骚扰。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时共编有10个大队,以后逐渐增加,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前增至28个大队。1976年重新整编,组成6个突击群。
第十八章 未来空降作战展望
第一节 未来的航空运输工具及其对空降作战的影响
一、未来的航空运输工具
根据国外的资料,2000年前后世界发达国家可能使用的航空运输工具主要有:
1.新型远程战略运输机。这种运输机既有很大的运载能力和续航能力,又有良好的起降性能,它不仅可实施战略空运,并可在野战机场着陆,将人员、武器装备从数千公里之外直接送到战场。如美军现在开始装备部队、2000年前后将继续使用的C-17型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259吨,满载航程4000公里以上,一次可装运2辆步兵战斗车、2辆带拖斗的卡车和2辆带拖斗的吉普车,或4架UH-60直升机,目前美陆军的各种重型武器装备它都可空运,同时,它还能够在短窄的简易跑道上起降和通过低空牵引空投,直接将物资送到各个阵地。又如,1988年底试飞成功的苏制安-225型运输机,最大起飞重为600吨,最大载重250吨,可装载80辆小汽车或其他重型兵器,满载航程4500公里,而起飞滑跑距离不超过1000米。
2.垂直B短距起降运输机。它具有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双重性能,既速度快、航程远,又可在野战条件下短距、垂直起降。如美国预计90年代中期可以装备军队的CV-22飞机,既能垂直起降,又能隐蔽防空,航程可达1000公里,乘载12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