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生命的感动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科普学习 > 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生命的感动 > 第19章

第19章

书籍名:《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生命的感动》    作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最新网址:wurexs
                                    《埃及新闻报》的文章说,抗震救灾时间紧迫,中国政府部署了大量武警官兵抗震救灾,温家宝总理也亲自视察四川灾情,并充满感情地呼吁人们积极投入抗震救灾。

        韩国《朝鲜日报》15日刊登题为《巨大灾难成为凝聚中国契机》的文章,称赞中国政府在这次巨大的灾难中显示出来很强的危机处理能力,中国民众踊跃捐款、献血,举国同心投入救灾工作,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凝聚力。《朝鲜日报》当天还在题为《温总理泪水感动大陆》的报道中说,温家宝总理以自己的言行感动了救灾人员和无数通过媒体了解救灾进展的中国人,给灾区人民送去安慰。韩国《韩民族报》15日以《人民解放军突破90公里泥泞徒手救援》为题,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灾后迅速以各种方式奔赴灾区救灾的事迹。文章说,中国每当有大规模灾害发生,人民解放军总是出现在救援的第一线。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报》15日发表文章说,中国政府在地震发生后的迅速反应令人钦佩,中国对地震提供了快速的新闻和信息,对地震的规模和可怕的场面没有任何掩盖和隐瞒。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15日详细报道了中国政府在救灾方面所做的努力,指出政府的迅速反应和积极行动与倾听网民的意见有一定的关系,显示中国政府更加开放和自信。

        法国《欧洲时报》15日发表题为《总是同胞爱骨肉情》的社论说,天灾是无法预料的。但在天灾面前,人们又一次体会到中国人民同心同德,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高尚品德。文章说,有国际社会爱好和平人士的大力支持,有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心奉献,中国人民一定会很快在地震破坏后的废墟上,重新建设起新的城市、新的乡村。

        英国《卫报》13日报道说,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全力救援的指示下,国务院总理亲自率队指导救援工作显得更加全面且有效。而温家宝在现场所说"大家请坚持,我们正在救援你们"的呼声更是被各大英国媒体援引,使用在报道中。

        《泰晤士报》的分析称,中国政府在三个月前应对南部雪灾时的表现和眼下解救四川震区民众相比,中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快速有效地处理国内的危急事件,能够更有效地向外界传递中国发展的现状和政府执政能力。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开设了"四川大地震"的专题,对此次天灾及救援行动进行全面的图、文报道,近几天连续发表《中国四川强烈地震国际做出反应》、《四川大地震近万人死亡救援已展开》、《温家宝:抓紧时间救人尽快打通道路》、《中国全力搜索救援震灾幸存者》等多条报道。

        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等大型通讯社也都对此次地震及救灾情况进行了追踪报道,发出大量电讯稿。对中国政府的快速反应与全力投入,各通讯社都予以了关注。路透社13日发自都江堰的报道称,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抵达灾区的温家宝总理指示:"一分钟也不能耽搁。早一秒到达受灾地区,就可能早抢救更多的生命。"报道还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发表公告说:"时间就是生命。要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美国《纽约时报》、日本《每日新闻》、《澳大利亚人报》等多家外国报纸也都对四川地震情况予以了关注,并对中国政府的救灾行动给予了积极评价。

        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当地时间13日发表文章称,安理会对中国地震救灾反应迅速给予肯定。文章说,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英国常驻联合国大使索沃斯表示:"在今天的安理会会议上,在中国所发生的悲剧性的地震被提及。尽管这不是安理会的一个正式议题,但我代表安理会通过中国大使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我们诚挚的慰问。这场地震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对中国政府和紧急救援机构对这一悲剧所做出的迅速的反应给与赞扬。"

        诚如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主任郑永年所说,中国发生"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西方媒体给予了大量积极正面的报道。中国政府所表现出来的开放和透明度,让西方媒体没有了制造新闻的空间和机会。此次中国政府的救灾表现,尤其是温家宝总理的形象,确实"感动了世界",让西方媒体感觉中国政府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政府。中国在地震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关爱,几十年后回头来看此次地震灾难,它在推动中国国际形象改善,以及促使自身现代民族国家的成熟上,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主任萨尔瓦诺?布里塞尼奥说,中国政府迅速、高效的动员和反应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国务院公告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5月19日下午2时28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在北京等地,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向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

        第60节:五星红旗也在哭泣(1)

        五星红旗也在哭泣王蒙

        头一天晚上参加赈灾募捐,午夜才回来。第二天五点多起床,打开电视,正是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如往常,庄严郑重,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到了顶端,然而至此并没有完,五星红旗悲哀至极、沉痛已极地降落下来,成了半旗了。

        下降了的半旗,在风中晃动。

        在国旗下降的一刹那,我战栗了,我几乎哭出声来。

        然后是新华门前的五星红旗,上演了相同的一幕。

        我们的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色,是国家的政体象征于一颗大星与四颗小星,如歌声中唱出的:"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骄傲的五星红旗,崇高的五星红旗,你怎么能轻易言悲,你怎么能轻易垂下你的高贵的头颅?

        然而它降下来了,为了汶川,为了国家的基础--人民,为了生命的珍贵与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多灾多难!

        政治是伟大的,因为它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国家是高于一切的,也因为它凝聚着保护着服务着人民。革命是伟大的,因为它是为了人民的千秋万代的幸福。

        五星红旗为受灾死难的人民志哀,为人民的苦难而悲痛。人民为五星红旗的荣誉与光辉不惜献出生命。

        我们感受到了国殇的大哀,也感受到了五星红旗的大恸。哀兵必胜,民气可用,民心如虹,多难兴邦!让我们与五星红旗一起为我们民族的灾祸而热泪如注吧,它是我们的力量的积蓄与凝聚,是新的跨越前的准备与屈体,也是对于生命、对于死难者的最大敬意和永远的怀念!

        闻国务院宣布全国哀悼日

        易中天

        神兵天降已如神,

        天地无情总不仁。

        骨肉万千离散日,

        斯人无泪哭斯民。

        辑六重建美丽家园

        没有什么能阻隔我们的呼唤

        没有什么能冰封我们的希望

        风雨后,彩虹中

        请用生命的庄严

        把未来种成一棵参天大树

        希望,在废墟上生长

        第61节:五星红旗也在哭泣(2)

        大灾过后的汶川,孩子,还有琅琅的书声,仿佛希望的绿意,蓬勃绽开在断壁残垣上,是重建家园的号角,是受伤的土地上最美丽的风景。

        5月18日,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不懈努力,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汶川地震援建的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在四川绵竹市遵道镇落成,这是全国第一所

        抗震希望小学。校舍由新型轻型板材搭建而成,共有9间教室和1间教师办公室,总面积大约在1100平方米,具有良好的抗震、防火、防水性能。至此,遵道镇中心小学600多名学生全部复课。

        5月19日9时,没有音乐的伴奏,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北川中学508名高三学生,在集体清唱的国歌声中复课了。

        远在大别山腹地的安徽岳西上海文艺石关希望小学的师生们闻讯后立即展开募捐活动,他们要用自己爱心汇集更多希望小学的力量,决心要在汶川同样建起一座希望小学,回报社会的爱,回报祖国的爱。

        向部分灾区5500名中小学生赠送的首批新加印的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的教科书,已分别从成都送往受灾的部分市、县临时搭建起来的帐篷学校和教学点。还有价值数千万元的活动板房或帐篷将运抵地震灾区,搭建出抗震希望小学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能够及时复课。

        一切都在好起来。

        孩子们的笑脸就是雨过天晴后的彩虹!

        第62节:心灵,在重创后复苏

        心灵,在重创后复苏

        灾难过后,重建的不仅是生活的家园,更有灵魂的家园。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通过对伤员和孤儿的心理危机评估,专家表示,幸存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中国心理学界危机和灾难心理救援项目组的专家透露,此次灾害波及到的心理危机人数估计有1000万,学校和儿童的救治将成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中之重。

        5月18日,上海首支由四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专业心理师组成的心理医疗团队赶到了都江堰市,采用催眠疗法,给灾民做放松治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urexs。手机版阅读网址:m.wurexs

                                

                                

                                

《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生命的感动)》第19章:第19章

Copyright © 品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