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古典文学 >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 第222章

第222章

书籍名:《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作者:杜晓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其中,路成文文

            孙光宪及其词研究  孙光宪是花间集中创作成就仅次于温韦的一个代表作家,故学界对他的生平和创作的研究也比较深入。

            本世纪有关孙光宪生平研究的文章主要有:艾治平的《孙光宪》、吴金夫的《关于孙光宪的词及其生平的几个问题》、庄学君的《孙光宪生平及其著述》、刘尊明的《花间词人孙光宪生平事迹考证》等。

            对孙光宪词进行探讨的文章则主要有:詹安泰的《孙光宪词的艺术特色》、于翠玲的《孙光宪词初探》、蔡中民的《孙光宪及其词》、朱德慈的《别异温韦另一家――试论孙光宪的词》、陈如江的《孙光宪词论》、刘尊明的《来自"花间"  超出"花间"――论荆南词人孙光宪的创作成就》等。

            其他花间词人研究  除了温韦和李珣、孙光宪等,还有相当一些文章对花间集中其他词人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如肇洛的《欧阳炯及其词》、黄清士的《花间集词人张泌》、钱仲联的《毛文锡〈临江仙〉》、雷树田的《论牛峤的词》、于翠玲的《孙光宪词初探》、庄学君的《孙光宪生平及其著述》、程郁缀的《花间词中的别调――毛文锡边塞调〈甘州遍〉赏析》、王星琦的《风流凄婉  晏欧先声――读毛熙震词》、贺中复的《薛昭蕴考》等。                                                              

        第七节    南唐二主词研究      

            南唐二主李璟、李煜尤其是后主李煜词的创作成就很高,在词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本世纪学界对他们尤其是对李煜生平及其词作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一、二主合论

            生平合论  本世纪有许多研究成果是将二主合论的,在二主生平研究方面,主要有:夏承焘的《南唐二主年谱》、詹幼馨的《南唐二主世系》、《二主年谱》、唐圭璋的《南唐二主年表》、蔡厚示的《李璟、李煜简明年表》、傅正谷、王沛霖的《南唐二主年谱简编》等。其中,夏承焘谱筚路蓝缕,开创之功犹大,发明亦多,至今仍未学界所常参考。

            二主词合集  本世纪还有先后出现了一些将二主词合校、合笺的著作,如刘继增校笺的《南唐二主词笺(附补遗)》、贺杨灵的《南唐二主诗词》、谭尔进的《南唐二主词》、管效先的《南唐二主全集》、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会笺》、卢前的《金陵卢氏校刊南唐二主词》、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詹安泰的《李璟李煜词》、蔡厚示的《李璟李煜词赏析》、郑学勤校点的《南唐二主词》等。其中王仲闻著以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吕远墨华斋本《南唐二主词》为底本,并据其他刻本互较排印。书末附录了散见各书的二主词评语、本事、以及近人所作的有关考证材料。詹安泰著据清宣统沈宗畸的《晨风阁丛书》刻王国维校补南唐词本排印,参照1620年吕远墨华斋本《南唐二主词》影写本、清康熙侯文灿刻《十名家词集》本及《全唐诗》等校勘,并加注释,是目前较为通行李璟、李煜词的读本。

            二主词合论  至于,将二主词合论的成果就更多了,主要有龙沐勋的《南唐二主词叙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总评》、俞階青的《南唐二主词辑述》、施蛰存的《南唐二主词叙论》、吴鹭山的《光风楼随笔――论南唐二主词》、蔡厚示的《从审美角度看李璟  、李煜词》、詹幼馨的《南唐二主词研究》、陈祖美的《李璟李煜词新绎》等。

            其中,龙沐勋文认为:"诗客曲子词,至《花间》诸贤,已臻极盛。南唐二主,乃一扫浮艳,以自述身世之感与悲悯之怀;词体之尊,乃上跻于《风》、《骚》之列。此由其知音识曲,而又遭罹多故,思想与行为发生极度矛盾,刺激过甚,不期然而迸作怆恻哀怨之因音。二主词境之高,盖亦环境迫之使然,不可与温、韦诸人同日而语也。"施蛰存文分版本、考词、辑补、评论、诠释等五部分,他认为,中主词今仅存四首,皆杰作也。《浣溪沙》二首,尤有继往开来之义。而后主乃纯用自然,从性情中遣词琢句,长短句风格,至此又复一变而为雅淡。是故后主之词,于唐五代为曲终奏雅,于两宋苏辛一流则可谓风气之先。蔡厚示文指出,李璟、李煜父子致力于文学创作,把自身的欢欣、愁怨、或者不安都率真的写入词里。由于他们卓越的审美才能,概括了某些为绝大多数人能共同理解的喜、怒、哀、恶、欲之类的感情,创造出许多能供绝大多数人以审美怡悦的艺术珍品。他们把词从娱他性的歌唱文学变成了自述性极强的、抒写人的深层感情的审美艺术创作,它真实地表现了特定人物的心灵活动史。他们所创造的艺术手段,给后世词人以深远的有益影响。

            詹幼馨著对李璟、李煜词及其缺佚词、存疑词、其他作品分别作了校勘、考证、笺注、解说,并提供有关词牌、词话等资料。全书围绕二主尤其是后主"真"的词风,对二主词作了全面的审美考察,因此它与其它同类著作不太相同,处处带有作者之主观色彩:校勘不罗列版本,只依审美风格与词艺对异项择善而从:考证多以知人论世而对此作系年;笺注强调从意境上把握;解说更是自初机杼,评议则对同期作品作归纳性之研究。书后所附二主词论、世系、年谱等资料较为全面,可供治二主词者参考。

            二、李煜及其词研究

            由于李煜在词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本世纪学界对他的生平及其词的研究,也就特别全面和深入。

            生平、性格和思想  在李煜生平研究方面,本世纪出现了相当多的年谱、年表、评传和对其一生重要行事的考证文章。

            其中,年谱类的著作主要有衣虹的《南唐后主李煜年谱》、章崇义的  《李后主诗词年谱》、夏承焘的《南唐二主年谱》、高兰、孟祥鲁的《李后主年表》等。其中,夏承焘文对李后主的生平行事考证得最为详备。

            传记类著作主要有郭德浩的《李后主评传》、唐圭璋的《李后主评传》、杨荫深的《李后主》、顾学颉的《李后主传论》、高兰、孟祥鲁的《李后主评传》、田居俭的  《绝代才人,薄命君王――南唐后主李煜新传》、《李煜传》、杨抱朴的《南唐后主李煜》等。这些著作大多对李煜一生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地介绍,对其思想和艺术也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本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专论李煜生活、思想和性格的文章,如曹懋的《谈谈李后主》、知任的《词人李煜》、佚名的《李后主和他的周后》、叶德荣的《亡国词人李后主论》、柯在实的《漫话李后主》、沤盦的《李后主与小周后》、金启华的《李后主的悲歌》、唐圭璋的《李后主之天性》、林敬文的《李后主的文艺生活》、刘扬忠的《李后主这个人》、李勤印的《风流才子,误作人主――南唐后主李煜的悲剧人生》、区潜云的《李后主与牵机药》、叶嘉莹的《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谈谈纯情词人李煜的任纵与奔放》等。这些文章大多对李后主的性情、才华和遭遇深表同情、感叹,从某个侧面说明李后主之所以在词的创作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原因。

            关于李煜词的的评价和讨论  在本世纪大半时间里,学界对李后主词的成就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方面,都是一致肯定并给予极高评价的。但是,五十年代,学界在分析和评价李煜词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并展开过较大规模的讨论。本文下面拟在参考《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编辑部编《李煜词讨论集》和卢兴基的《五十年代讨论李煜词的评价问题》等资料基础上,对当时的讨论情况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这次讨论是从1955年8月28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刊发表的陈培治《对詹安泰先生关于李煜的〈虞美人〉看法的意见》一文和同期詹安泰的答复开始的。此后逐步展开,由对《虞美人》一词的分歧,扩展为对整个李煜词的评价问题,参加讨论的人数越来越多。除了《文学遗产》,其他报刊也有相关的文章发表。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还组织了专题讨论。

            这次讨论大约持续了一年半,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自陈、詹二文发表以后,楚子、夏兆亿、吴颖、谭丕模、游国恩等学者都围绕着李煜词是否具有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的后期,集中对毛星的《关于李煜词的讨论》一文中的观点进行讨论,重点是李煜词为什么在千百年来能获得广大人民的喜爱。

            在第一阶段的讨论中,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李煜前期词大多数还是具有人民性的,应该加以肯定。如吴颖在《关于李煜词评价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李煜前期虽然一方面比较荒淫,但也有"严肃的一面",即他对昭惠后的爱情、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却是"很诚挚"的。他世界观的主导思想是"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因此认为他的作品"大多数还是有人民性的,应该基本肯定。即使题材较为狭窄,人民性的深度、广度也远远赶不上他后期的词,但在同时代的词人中还是杰出的。"楚子在《李后主及其作品评价》中则认为,李煜不仅与昭惠后感情深挚,与小周后的爱情也值得肯定。他说,周后去世立小周后为继室以后,二人过着热烈的爱情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