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科普学习 > 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 > 第53章

第53章

书籍名:《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    作者:李广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昨天接到通知说,有重要文件要传达、学习。

            会上,中宣部副部长林默涵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在本月12日对文艺问题的一个批示,其是有:“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

            茅盾坐在会场里,直到会议结束,未说一句话。和与会同志分别时,他也没跟他们打招呼,只是默默地与周扬、林默涵、邵荃麟等同志握了握手。在汽车里,他靠在后座上,一直闭着眼睛。

            回到家里,就向书房走去。妻子问他要不要给给饭,他挥了挥手。看到丈夫脸色阴沉,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孔德沚没有问,悄悄地拉上了门,退了出来。

            茅盾担任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人民文学》和《译文》两个杂志的主编以来,写作的评论和文章有一百多万字。从1949年10月1日发表《略谈工人文艺运动》至今,他评论的作品有一百多篇(部),论述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的文章有几十篇。他多次号召文艺工作者,认真改造思想,坚决面向工农兵,要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撰写了《必须加强文艺工作中的共产党领导》、《洗心革面,过社会主义关》、《坚决完成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新中国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等等。他所热心提倡的,难道不是社会主义文艺,而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文艺?

            夜晚睡在床上,他辗转反侧,几次起来报安眠药,喝水,解手。

            妻子问他哪儿不舒服,他也缄默着,没有答话。

            1964年新年,茅盾参加了中国文联各协会的文艺整风会。各协会党组领导干部都对照“批示”进行检查,而且一次又一次地检讨。他坐在一旁,沉思不语。

            他能说什么呢,违心为“批示”说好吗?或是不顾事实地把十多年来自己的工作说得一无是处吗?

            7月12日,茅盾又参加了全国文联及下属各协会负责人的会议,听周扬、林默涵传达了毛泽东在6月27日作的另一个批示。批示中有:“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据说有少数几个好的),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最近几年,竟然跌倒修正主义的边缘。

            如不认真改造,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那样的团体。”

            多么可怕!他茅盾作为文化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岂非罪魁祸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而到头来,竟是如此结论!

            听过传达以后,茅盾更加沉默了。他什么意见也不说,什么文章也不写。

            此时无声胜有声!

            7月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一场连着一场。江青在会上大放劂词,把社会主义文艺说成是“为帝王相歌功颂德”,舞台上“群魔乱舞”,“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把一批优秀影片打成“大毒草”,其中包括夏衍根据茅盾小说改编的《林家铺子》。

            坐在主席台上的茅盾听到江青点了《林家铺子》的名,心中一震,知道江青又要搞什么阴谋了。但他缄口无语。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写回忆录才写道:“夏衍把《春蚕》改编成电影,这是他和我的第一次合作。三十年后我们又有了第二次的合作,他又把我的《林家铺子》改编为电影。但是这次合作却带来了大灾难!《林家铺子》的改编为电影,成为夏衍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罪状之一。现在翻翻三十年代对《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的某些评论,又回想当年对电影《林家铺子》的批判,觉得两者之间的观点甚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三十年代的评论,纯属学术观点上的百家争鸣,谁都不把它放在心上;而六十年代的批判,却成了决定一个艺术家的政治生命和艺术生命的帽子和棍子。”

            从听传达“两个批示”开始,茅盾就沉默了。不少刊物的编辑前来约稿,他都一一谢绝。

            7月号的《作品》刊出他写的评论《读〈冰消雪暖〉》,成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长达十二年之久,报刊上再也没有见到茅盾的文章。

            陈白尘写道:“在那一个混乱的年代,甘于寂寞,甘于沉默,是一个伟大革命者的一种武器,也是对跳梁小丑们最大的轻蔑!”吴奚如则写道:“茅盾同志不为林彪、‘四人帮’的淫威所慑,不为虚伪而玄高的政治所感,始终保持冷静的沉默、严峻的沉默,显示了这位无产阶级伟大文学家的政治风格!”

            这年12月20日,茅盾作为山东省选出的人民代表,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会议结束,他就被免去了已担任十五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的职务,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五六、总理保护,免遭劫难

            1966年2月,林彪、江青炮制的所谓“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笼后,全国各地涌起了批判“三十年代资产阶级文艺黑线”的浊浪。一大批优秀作品被打成“毒草”,许多知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导演、演员被诬陷为“牛鬼蛇神”、“判徒”、“特务”、“黑线人物”,遭到了批斗。

            茅盾也被江青点了名,指斥他是“三十年代文艺黑线的祖师爷”。在东总布胡同二十二号中国作家协会的大院里,已刷出许多批判茅盾作品有大字报,说他“美化资产阶级”、“丑化劳动人民”;他培养了一茬又一茬的文学新人。此时竟被加上“和党争夺青年作家”的吓人罪名。

            在这阴云密布的时候,他除了出席半月一次的政协座谈会,应邀参加一些外事活动,有时去医院看病以外,大部分时间闲居在家,看报、听广播、读书,或者依照过去的习惯,将旧的德文版《新闻导报》对半裁开,细心装订成册,加上用彩色画报纸作的封面,制成一本本日记本。长期来,他就用这种自制的本子记日记。

            对于政治形势,谨言慎行的茅盾在日记中避而不谈的。但有时也偶而流露出一些情绪。

            他在5月4日的日记中写道:“七时赴人大三楼看电影《桃花扇》,此乃三、五年前所摄,今则作为坏电影在内部放映矣。”“昨晨因抽水马桶漏水,水流泻地,蹲身收拾约半小时。当时未觉劳累,昨晚稍觉两腿酸痛,不料今日却更感酸痛。老骨头真不堪使用了!”

            年逾古稀的茅盾这一声长叹,流露出这位文豪在十年浩劫来临时无限沉重的心情。

            5月31日晚上,聂无梓等人的大字报向全国广播之后,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刹时间,大字报铺天盖地而来。

            连日来,茅盾被通知到统战部或政协听报告、学习文件或讨论。晚上,他常常躺在床上想着正在发生的事情,久久不能入睡。他只得通过看书催眠,或加服安眠药。

            6月27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晚阅书至十时,服药PH、LI、L、M各一枚,继续阅书。

            但至十一时尚无睡意,乃加服S一枚,仍阅书以催眠,不料一小时后乃入睡。时已为翌晨一时矣!”

            这一年的夏天,似乎也因“文化大革命”而显得更加炎热。多少在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上做出贡献的教授、作家、学者,被当作“牛鬼蛇神”进行“游斗”!多少珍贵的文物和书籍被当作“四旧”被破坏或烧毁!

            对这些,茅盾时有耳闻,也曾目睹。8月11日。他就在楼上见到隔壁社会科学院情报所造反派稿的一次“游斗”。这在当天的日记里有记载:“今日上午比邻之科学院情报所有一小队(大概是该所的干部)在所内草坪内游行,其中有戴纸帽者七人,当即右派,但不知其为单位的,抑有科学院其他单位被揪出的反党反社会主久右派分子。纸帽甚高,有字。在窗前望去,不辨何字。”

            8月18日,他被通知参加毛泽东首次接见红卫兵大会。这以前一天晚上,他“入睡后约二小时即醒,加服S半枚,M一枚,旋即入睡。但四时许即醒,闻街上鼓声咚咚,盖群众赴天安门集会,毛泽东将在门楼与群众见面。四时半起身,开炉烧开水及早餐,盖褓姆例假,而德止又因腰疼不能工作也。至六时许早餐已毕。六时廿五分机关事务局来电话请到天安门来了,即出发。七时五到开安门楼。七时半大会开始。九时回家。九时半又赴政协参加追悼聂洪钧之追悼会。十一时返家。”(日记)

            8月25日,即人民艺术家老舍被迫害致死的第二天,他目睹了一场“破四旧”的闹剧。日记中是这样写的:“今日下午有若干小孩,闻系文化部职员之子女,大者十余岁,小者有十岁左右,先在文化部宿舍之辽中将旧放在露天之汉白玉石盆(有桌子大小),一一推翻,不知其何所用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