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接着,又把价格提到了35~39美元,还是没有人卖。
价格提高到40美元,但还是没有人愿意出售。没过多久,交易员又报出了42美元、45美元。这次的掌声稀稀落落--大家都惊呆了,人们都围了上来。报价还在不断上涨,那个交易员吓坏了,人在发抖、声音在颤抖,手也在发抖。
这时候,毕胜看了一眼李彦宏,发现李彦宏流下了眼泪;再看看徐勇,徐勇也是泪流满面。
当时交易员看到有一个人以85美元一股买,同时又看到那人下的买单是市场价,不管市场价格多少,他都买那么多股。
快11点40分的时候,不开盘已经不行了。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交易员的老板已经站在了他身后,开始指导交易员去平衡买卖。最终在11点40分,第一笔交易完成,百度开盘价66美元,报价超过70美元,人们在交易大厅看到开盘出去的价格是72美元。
这时候,所有的掌声和欢呼才真正释放出来,所有的人拥抱在一起。
第一笔交易出来之后,李彦宏给刘建国打了一个电话。尽管他当时有很多话想说,但他说了两句就说不下去了,眼泪一直往下流,无法控制。电话那头的刘建国也非常激动,热泪盈眶。
5年来,大家一起风风雨雨,经历了那么多事,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李彦宏后来说,他当时的眼泪,更多的是为这么多年的艰辛流出来的,而不是为成功的喜悦流出来的。
5年前,百度刚刚创建,还只有两间办公室,加上李彦宏一共7名员工,当时李彦宏就对大家信誓旦旦地说,百度有一天会上市。那时大家虽然信心十足,干劲十足,但觉得上市还是遥远的事情。没想到,5年,仅仅5年,这个愿望就真的实现了。
这怎么不令人激动?怎么不让人喜极而泣?
而对于李彦宏来说,这个日子还有更特殊的意义--2005年是他36岁的本命年。
下午2点40分,百度股价超过了100美元。
在曼哈顿43街街口,纳斯达克交易大楼矗立在这里,旁边是著名的百老汇。街上人流涌动,交易大厅外的临街大显示屏前,围了不少纽约市民和游客。显示屏正交替显示不断攀升的百度股价、百度Logo和此时此刻中国网民百度搜索的关键词。
第29节:纳斯达克神话(3)
李彦宏出现在纳斯达克大楼前的街头,许多刚刚在电视幕墙上见过这个年轻人的热情游客,纷纷过来合影。就在这个时候,李彦宏无意中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难忘的动作--由于天气炎热,他把西装脱下来随意搭在肩膀上。这个动作被很多记者、游人拍摄下来。
李彦宏随后的一句话,为这个动作进行了最佳注解:"我更像一个旅行者,现在走到了这一站。但这个地方不是我的家,我只是到这里来,证明自己做到了一些想做的事情。"
一名记者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的确,李彦宏是一个旅行者,路的起点是中国,1991年到美国求学,1999年回国创业。这期间,他从美国华尔街旅行到硅谷,但无论这个时间有多长,他都只是一个过客,直到他最终扎根中国。
百度上市后,在李彦宏贴吧里,有网友多次提问--李彦宏是中国籍吗?有两次,李彦宏亲自回帖:"我再说一遍,我是中国人,中国国籍。"李彦宏特别强调这一点。
回到2005年8月5日的美国。
下午3点整,李彦宏带队进入交易大厅,进行闭市仪式的演练。下午4点,在分别与投资人、银行家、上市团队合影留念以后,李彦宏启动了纳斯达克的闭市仪式,百度的收盘价格定在122.54美元,百度市值39.58亿美元。
李彦宏以22.9%的百度股份,身价超过9亿美元。同时,百度诞生了数十名千万富翁和上百名百万富翁。
此时,那些在百度第三轮融资中嫌价格太高,而没有购买的机构投资者后悔不已;而那些认为百度将发行价格提高到27美元合理的投资人,此时只顾开怀大笑了。
百度此番首次公开募股成功改写了很多纪录:第一个股价突破100美元的中国概念股,纳斯达克股市自Google以来第一个首日股价收盘突破100美元的股票,美国历史中上市当天收益最多的十大股票之一,在美国上市的外国企业中首日表现最佳的企业。
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的CNBC,一般在很长时间不会重复采访同一个CEO,但是百度上市当天,CNBC分别在中午休市和下午闭市的时候采访了李彦宏两次。一般CNBC采访一个企业家不超过三分钟,而那天采访李彦宏达20多分钟。此外,《福布斯》、《财富》杂志等众多美国知名媒体也都对李彦宏进行了专访。
如果说网景上市引爆了全球互联网的第一次热潮,Google上市无疑是引爆了互联网的第二次热潮。如果说中华网的上市引爆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热潮,百度的上市则全面引爆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二次热潮。
此时,身为盛大总裁的唐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百度登陆纳斯达克首日受资本市场"疯狂追捧"的现象,不仅对国内行业,对他个人而言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百度此次以27美元的发行价上市是个被低估的价格。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杰·里特尔表示,百度首次公开招股的发行价远远低于随后的开盘价,这意味着原本应当属于百度公司的大量资金打了水漂。
但李彦宏表示,他并不为公司在首次公开招股中损失的潜在收益感到困扰,因为百度仅仅发售了一小部分股票,公司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因为创e 成就无限......................7edown
第30节:泡沫争论
泡沫争论
大多数人都认为,百度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再次表明,中国将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重心。此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人数已经超过1亿,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
国外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百度股价大幅度上涨是因为"Google效应",也就是说Google过去一年在股市的神奇表现为百度股价的井喷埋下了伏笔。
李彦宏认为,百度股价大幅度上涨,不能说与Google一年前上市大涨完全没有关系,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是因为Google,他觉得起主要作用的是两个因素:一是搜索行业的价值正在被世界认可;二是百度的中国概念赢得了投资人的青睐。
尽管百度的长期投资者都得到了不错的回报,但是随着每次融资估值的上涨,越来越多的人不能理解百度的估值为什么这么高。
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百度股价被大幅度高估,是因为中国市场在全球网络搜索市场中所占比重并不大。2004年,全球网络搜索市场总产值为80亿美元,而中国网络搜索市场总产值仅为1?5亿美元。百度此次上市,只是一次小规模的首次公开招股,百度仅仅发售了400万股存托凭证,如果按照每股100美元计算,百度总市值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
还有分析人士认为,百度2004年的利润为1 200万元,收入为1.11亿元,2003年则亏损890万元,2005年第一季度的赢利猛增了140%,达到250万元。根据百度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布的财务数据,百度股票发行价的市盈率达到540倍,上市当天收盘价的市盈率达到了2 450.8倍;而Google 的市盈率当天为85.66倍。
某网络评论称:"看到百度上市首日在纳斯达克的表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互联网泡沫盛行的1999年。百度在首个交易日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从某种意义上讲,百度的高股价并没有相应的公司业绩提供支持。"
对于百度的股价问题,李彦宏表示,其实很难评价这个股价到底合不合理,但就百度自身来说,股价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也不是百度追求的目标,百度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至于资本市场给予多高的股价,那是投资人的判断。
随着盛大、百度、分众在纳斯达克上市,以及雅虎10亿美元收购阿里巴巴股份的惊人交易,有人说中国高科技又进入了第二个高潮阶段,也有人说这是第二个泡沫。
第31节:李彦宏"消失"了(1)
李彦宏不这么认为,他说,20世纪90年代末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先想出一个商业模式,然后招一批人,再上市圈钱,圈钱之后才开始干事情。因此,当时有很多公司争着上市,每隔两三天就有一家,而且一上市就是几十亿美元的市值,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没有赢利能力。而2005年8月的中国,互联网已经非常普及,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到美国上市的公司,赢利能力都非常强,潜力非常大,此时出现集中上市不能用泡沫来形容。
李彦宏"消失"了
百度上市后的第二天,中外报刊铺天盖地地对百度上市进行了报道。但是,大多数报纸都将焦点放到了百度超高的股价上,刊发了大量诸如"百度一夜暴富"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