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周品2005年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公司管理层重新认识联盟的价值。他告诉团队成员,首先要自重,百度管理层对各部门业务的重视肯定是有优先排序的,不可能人人都站在聚光灯下。但是,无论这个业务版块当前在公司处于什么位置,团队成员都要高度重视自己所做的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公司作出贡献,要在自己的领域受到合作伙伴的尊敬。要得到合作伙伴的尊敬,自己就要成为专家。
之前,百度联盟部的员工没有明确分工,大家四处出击,每个人都可以谈各种合作,也得自己负责运营和杂务。2005年以后,联盟发展部进行了详细分工,按照网站、软件、网吧、电信等进行业务分割,一个人只与一类渠道打交道,给联盟伙伴提供顾问式服务,这样每个人都能深入了解渠道伙伴的运营方式,最终成为受人尊敬的专家。来自外部合作伙伴的尊敬给联盟团队带来了士气和成就感,有了合作伙伴的认可,百度联盟在公司内部就有了更重要的地位。
第47节:联盟天下与"丐帮大会"(2)
2006年初,百度联盟的影响力还不是很大,联盟合作伙伴的规模都比较小,为了吸引网站参加,百度联盟不向参加联盟峰会的网站收费。
百度首届联盟峰会的时候,来的网站规模都不是非常大,大都是"草根"网站,被戏称为"丐帮大会"。虽然来的联盟网站比较草根,但是李彦宏和当时的几位公司高层、产品总监还是都去了。
这时候,距离百度成功上市才几个月,李彦宏等百度高层的到来,大大提升了联盟峰会的档次,显示了百度高层对联盟的重视,对百度联盟团队和会员是个巨大鼓舞。
后来,百度联盟峰会延续下来,每年举办一次。
随着联盟网站的发展,百度联盟合作伙伴成长迅速,很多联盟网站短短几年内就壮大起来。
2008年5月,第三届百度联盟大会在长沙召开,到场的有包括 51等在内的众多知名网站。"丐帮大会"此时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重要的年度英雄大会。
第48节:启动无线搜索
启动无线搜索
早在2005年左右,百度就开始关注无线搜索业务了。
2005年底,时任战略合作部负责人的任旭阳与技术总监郭眈开始合力筹备无线搜索业务部门。战略合作部门负责对外的商务合作和盈利模式规划,技术部门负责无线产品规划和技术开发。百度介入无线搜索体现了百度在创新方面的前瞻性和灵活体制。
2006年初,行业内众多投资者预计3G牌照将于该年年底颁发,导致大量投资商进入,无线互联网行业兴起。
无线互联网行业笼罩在一片"大干快上"的盲目兴奋里。此时,百度股价持续飙升,有了较为雄厚资本的百度,内部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投资的呼声,但是,最终,百度的领导团队冷静下来。战略合作部与商务分析、投资等相关部门合作,针对百度进入无线搜索产业链的市场关键点、用户需求、盈利模式等多项工作进行冷静分析。
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长期来看趋于融合,百度的目的在于让用户随时随地使用百度。因此,百度进入无线搜索领域是必然的。
对外合作方面,百度希望在产业链各个链条中达成紧密合作,把蛋糕做大。通过分析无线搜索的完整产业链,作为百度搜索的终端入口的手机厂商,成为百度的重点合作对象。盈利模式方面,百度的精准营销成为百度无线搜索的重点,结合手机可以拨打电话、方便付费等特点,百度的精准营销策略将得以更好地延伸。
作为百度无线搜索业务参与部门之一的战略合作部,即百度BD部,BD部成立得很早,
但是当百度的规模、知名度、影响力还很小的时候,BD部门只做一件事--跟很多网站谈合作,把百度的搜索框嵌到那些网站里去,后来这些业务全部归到了百度联盟发展部。
2005年2月底,百度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任旭阳被调到北京任BD部总监,这个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打造产业链、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任旭阳负责BD部门后,发现百度的外部生态环境不太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连一个真正有地位的产业链合作伙伴也没有。于是,决定重组BD部门,开始从公司战略的高度开展业务。因此,对人员也从零开始,重新进行招聘和岗位设置。
张东晨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加盟百度的。
面试张东晨的时候,任旭阳送张东晨一本名叫《现在,发现你的优势》的书,这是美国盖洛普公司的一个研究成果。该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核心优势,如果所做的事情适合自己的核心优势,就可能发挥得更好。该书还附有一些测试题目,帮助读者判断自己是哪种类型的人。张东晨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并做了一下测试,结论是他的三大特质包括:完美主义者、自信、个别。所谓个别,在这里是说有个性,同时一些见解、做事方法又不拘一格。测试完后,张东晨觉得挺符合自己特点的,他确实有完美主义倾向,比如写一篇东西的时候,对文字、标点非常注意,不能错一个地方。
这是张东晨第一次在面试的时候得到对方送的一本书。这本书让张东晨感觉到百度的文化真是与众不同。加盟百度后,张东晨在招聘的时候也向应聘者推荐那本书,如果有特别合适,或者他觉得条件很优秀的,就建议他做一下测试,双方可以加深了解。
张东晨加盟百度后的第一个任务是,找一家品牌知名度高的手机制造企业与百度合作,开展无线搜索业务,将百度开发的一套无线搜索软件嵌入其手机里,与百度一起推出免费的无线搜索业务。
当时,诺基亚中国在百度有一些广告投放,张东晨通过朋友介绍,接触到了诺基亚中国的有关人士。
与很多跨国公司一样,诺基亚也是由总部决策,本地公司执行的。一开始,诺基亚中国公司对百度的这个合作提议并不是特别热情,因为他们没有详细了解这个业务,无法评估这个业务究竟有多大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向总部报告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这种情况下,百度决定走高层路线,因为当很多事情无法确定是哪个部门负责的时候,找该公司的高层领导是最佳的解决途径。即使是分公司的高层,由于经常与总部接触,对总部的战略也会比较了解,知道总部的部分需求。
经过多方努力,张东晨见到了诺基亚中国公司的高层。从那里百度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诺基亚总部已经定下了一个策略:发展移动搜索业务,诺基亚在其他国家已经与当地的搜索引擎合作了。比如,在欧洲,诺基亚是与Google合作的;但在中国,诺基亚的步子要慢一点,因为中国公司尚没有启动这个项目,也没有相应的部门设置。
第49节:说服诺基亚(1)
既然总部有这个大策略,那么百度就有合作的可能了。
张东晨长出了一口气,但他随即又紧张起来--在中国开展该项业务,诺基亚可以选择的对象很多,比如可以继续与Google合作,也可以跟雅虎合作,还可以与其他搜索引擎合作。
实际上,当时的情况对百度挺不利的。此前,Google在其他国家与摩托罗拉、索爱、三星都有合作,就差诺基亚一家没有达成合作了,一旦诺基亚也与Google合作,Google基本上就将全球手机搜索行业通吃了。届时,百度在移动搜索领域的发展就相当不利了。
作为成立不过5年,销售额只不过几亿元人民币的后来者,百度如何才能够成功说服诺基亚?
说服诺基亚
张东晨通过与诺基亚中国有关人员深入沟通,对方把信息传达到诺基亚总部了。
诺基亚总部有一个专门负责手机搜索业务合作的人。张东晨与其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充分交流了百度的构想、优势和诚意,该负责人终于到百度来面谈了。双方虽然第一次碰面,但谈得非常深入,谈判从下午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
客观上来讲,与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百年老店相比,百度明显处于弱势,在谈判中很难掌握主动。
百度如何才能在这场博弈中消除劣势地位,让诺基亚这个国际大佬顺利与自己合作呢?
张东晨首先告诉诺基亚,百度在中文搜索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这个优势是任何其他搜索引擎所不具备的;其次,如果合作伙伴只有一家,比如与雅虎独家合作,一旦今后与其合作出现问题,诺基亚转换合作伙伴的成本就比较大,合理的布局应该是在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之间可以相互牵制。
经过努力,诺基亚最终选择了百度。
2006年3月17日,百度与诺基亚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在内的中文市场,在诺基亚手机中植入百度搜索服务。诺基亚部分基于S60平台的手机(包括诺基亚N70、N90等)用户,将通过双方共同设计的友好的搜索菜单,以无线方式非常便捷地接入百度搜索服务。
中国国内市场用户可以从nokia/mobile search网站免费下载试用版本,内置该应用的产品2006年年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