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如果他们围上我们几个月,饿都能把我们饿死啊。”
刘政那张保养得非常光滑的脸,随着李弘挥动的双手神经质地抽搐了几下。李弘的话终于打动了他,迫使他下定决心出兵支援渔阳城。
“子民,留多少人守卢龙塞比较妥当?”
“一千人足够了。”李弘看到刘政已经同意出兵支援,惊喜的和鲜于辅交换了一个兴奋的眼神。
“援军刚刚赶到,非常疲惫,不适宜再次长途跋涉。你就带上卢龙塞的两千人马立即出发吧。”刘政这个人一旦下了决心,倒也雷厉风行。他马上就下了出发的命令。救兵如救火,时间就是一切,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鲜于辅跪倒在刘政面前,为表示对他的感激之情,一连磕了三个头。
刘政挥挥手,示意他起来,笑着说道:“告诉你家大人,右北平郡能力有限,也只有李司马这两千人马可以抽调了。这两千人有一大半都是李司马从鲜卑人手里救出来的马贼,没有他,也就没有卢龙塞的援军。如果能够击败胡人的入侵,希望你家大人不要忘了多多提携李司马。”
李弘心里一阵感动,连忙跪下给刘政行了一礼,大声说道:“大人请宽心。此次出战,子民必不负大人的期望,誓死奋战,击退胡虏,保我大汉国土。一旦战事完毕,当即刻返回卢龙塞,重归大人麾下效力。”
刘政伸手把他扶起来,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突然伸手将李弘散落在胸前的几缕长发顺到他的肩后。动作虽然细微,不经意,却是那样的温暖,充满了慈祥的长者对小辈的爱护之情。李弘心内一阵激动,眼眶不由自主的有些湿润。
此去战事险恶,将来可有相见之期,谁能知道?
刘政没有说话,只是用力地拍拍李弘的肩膀。
李弘再施一礼,大步走出。
天上明月当空,繁星点点,正是杀敌报国的大好时机。
李弘大吼一声:“击鼓,整队出发。”
霎时间,如雷一般的战鼓声震撼了整个卢龙塞。
李弘站在山坡上,望着两千四百名骑兵战士飞驰在徐无平原上,心里沉甸甸的。鲜于辅站在他旁边,轻轻问道:
“大人……”
第二十七章 临危受命(5)
李弘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我们曾经一起出生入死,并肩作战,彼此之间无需这么客套。我不喜欢你喊我什么大人,真的。我想喊你羽行兄,可你每次都恭恭敬敬的叫我大人,让我无法出口。我们真的不熟悉吗?”
鲜于辅不曾想到李弘会说出这种话,一时间愣住了,神情非常尴尬。
李弘笑了起来:“羽行兄叫我子民,难道不是很好吗?”
“可下官……”
“人与人之间交往,朋友与朋友之间交往,讲究的是投缘。换成是你在卢龙塞,你也就是军司马了。官职的大小可以让你我之间连朋友也做不成吗?”
鲜于辅非常感动。其实在内心里他还是非常想结交李弘这个人的。只是因为官职,因为年纪,或者是因为在一起的时间非常短,总之鲜于辅有些难以开口象喊朋友一样的喊一个自己很敬重的人。可李弘不这么想,他听了觉得别扭,他想和鲜于辅交交朋友,他觉得鲜于辅看上去就是一个非常稳重可靠,很有才华的人。
“渔阳之战,胜负未卜,也许你我都会死在那里。”李弘苦笑着说道。
鲜于辅不好说什么。
“天亮后我们就到徐无城,是不是歇一下?”
李弘突然想起了小雨。
谷雨轻轻拉开门。
她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她看到了披头散发,一身甲胄的李弘。
李弘站在门外,满面笑容,默默的望着她。
“你过的还好吗?”李弘轻轻问道。
谷雨点点头,清秀美丽的一双大眼睛里,全部都是惊讶和欢喜。
李弘一直看着她,默然无语。想到自己一旦战死,这个女人将怎样生活下去呢?谁来保护她呢?姬明临死前的叫喊似乎再次在他耳边响起。
李弘心里一阵剧痛,脸上的笑容突然之间消失了,眼睛里都是无尽的悲凄和无奈。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伤心欲绝的风雪。她现在已经到了扶余国,她好吗?
谷雨似乎读懂了李弘眼内的悲伤,她无力地靠在门框上,小嘴嗫嚅着,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雷子把许多东西搬进了屋里。随即飞身上马,等待李弘地离去。
“小雨,我来看看你。”李弘平静了一下心情,缓缓说道:“部队要出征。”
两人互相望着,谁都不再说话。
谷雨脸上的哀怨和无助越来越浓烈,几乎让李弘透不过气来。
“保重。”
李弘再也不望谷雨,转身上马,绝尘而出。
谷雨心里一痛,泪水悄然滚落。
第二十八章 暗流汹涌(1)
两天后,部队到达飞云山。此处距离鲍丘河五十里。越过鲍丘河,再向东北走一百五十里,就是渔阳城。
“羽行兄,你说的援军为什么还是没有看到?按照路程计算,他们应该比我们先到才对。”李弘望着正在逐渐变绿的大山,担心地说道。
鲜于辅没有做声。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援军到现在还没有到达飞云山。这是他和阎柔当初约好的会合地点。
“你说的那个广阳郡的兵曹掾史阎柔非常厉害吗?”
“阎柔阎子玉和我同乡,都是渔阳人。他自小父母就被鲜卑人杀了,后来他随几个乡邻一起参加了马帮,在草原上讨生活。乌丸人,鲜卑人,匈奴人他都非常熟悉,会讲他们的话。他武功好,擅长骑射,可以左右开弓,箭无虚发。他为人仗义,讲信用,劫富济贫,是条好汉,在草原上人们都叫他火烧云。”
“为什么叫火烧云?”李弘奇怪地问道。
“阎柔喜欢穿一件火红色大氅,在草原上他带着自己的兄弟们象云一样的来去如风,所以有这么一个外号。”
李弘恍然大悟的点点头,回头问站在身边的雷子:“你认识这个火烧云吗?”
“在北疆他和胡子一样,非常有名气,手下有几十号人。几年前听说他突然不干马贼,带着弟兄们回大汉国谋生去了。”雷子笑道,“原来是做了大汉国的官。”
“你认识他吗?”李弘问胡子道
“我没见过他。马帮之间一般互相都不认识,各干各的。”胡子说道,“不过这小子在北疆很有名气,比我差点。”
李弘笑起来:“真想马上见到他。”
阎柔果然是一条好汉。身躯高大魁梧,比李弘还高一点,一张棱角分明,坚毅刚强的脸,一双深沉的眼睛里闪烁着机智和凶猛。也许是自小就混迹江湖的原因,他比同年人明显的多了一份沧桑和成熟。
李弘和他一见如故,彼此惺惺相惜,立即就熟悉起来。和鲜于辅比起来,阎柔的性格开朗豪爽,为人粗旷不羁。鲜于辅就显得内敛稳重,彬彬有礼得多。
“潞城和雍奴的援军集结得太慢,步兵又多,实在是快不起来。”阎柔和李弘他们见面之后,立即解释来迟的原因。
“子玉兄带来了多少部队?”李弘着急地问道。
“广阳郡骑兵六百。潞城和雍奴城有骑兵两百。三地的步兵加起来有一千人。”随即阎柔把两城的带兵县尉窦峭,章循叫过来。两人看到传言中的豹子比阎柔还小,脸上都露出难以相信的神色。
“比不上你们右北平郡人多势大,一出手就是两千骑兵,厉害。”阎柔笑着说道。
李弘苦笑,“为什么这么少?”
“各地的郡国太守大人都不相信渔阳城能够守得住,所以把主要兵力都布置在坚守各自的城池上。按惯例,胡人的部队深入到内地后,因为担心部队的补给跟不上,一般在内地停留的时间都比较短。一旦他们攻打城池受阻,就会在城池附近的乡村大肆掳掠一番,然后就撤回去。所以各地的大人对出兵支援一事,都不是非常积极。”鲜于辅在一边小声解释道。
“难道乡村百姓就不是大汉子民吗?”李弘气愤地说道,“没有他们种田织布,城里人早就饿死冻死了。”
“子民,还是想想如何渡河作战,不要生这些无谓的气了。渔阳城的百姓还在盼着救兵呢。”鲜于辅立即小声劝道。
李弘愤怒地踢了一脚地上的杂草,大声吼道:“出发,到鲍丘河去。”
郑信的斥候队士卒陆续返回。带回来的消息都不好。
慕容绩的大军狂攻渔阳城南门。熊霸的部队已经到达渔阳城东门,正在展开攻击。裂狂风率领五千大军到达广平后,已经出城,正在沿着鲍丘河往渔阳而来。
城内四千守军在刺史大人刘虞,渔阳太守何宜,都尉田楷的带领下,死守城池。双方损失都比较大。
敌人的斥候密布在鲍丘河沿岸,要想悄悄渡河几乎就是不可能。
由于刺史大人刘虞的授权,军司马李弘全权指挥这支四千多人的部队。李弘在部队行进途中,以阎柔的六百骑兵为前曲,以鲜于辅的四百骑兵加上雍奴城潞城的两百骑兵,六百骑为后曲。以里宋为军候,窦峭,章循为左右屯,领一千步兵跟在骑兵后面。
郑信飞马赶来。
“大人,据此二十里有一个地方适合部队渡河。那里地形比较隐蔽,水流也缓,只是河面稍宽一些,但敌人的斥候对那里看得很紧,不可能做到秘密渡河。”
李弘点点头,随即对传令兵喊道:“把长敬老伯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