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5100町步的新土地!
那位干部的脑海里随即显现如此激动人心的数字。
直到现在令人头痛的废石堆,不是就将填进海里变成宝坝了吗?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郡!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把一只手叉在腰上,微笑着说:
“怎么样?有信心吗?
“这样做了就能拦住海获得大量的土地。到了那个时候,祖国的面貌将发生多么大的变化啊!”
自古以来,以移山填海比喻自然改造的极限点,但殷栗的胶带输送机不是为单纯处理废石而建设的,而是名副其实地移山镇海改变祖国地形的大自然改造工作。
战斗打响了。在金山浦第一个爆破声响彻云霄。
战斗取得了光辉的胜利。今天,这一带的海岸线,在朝鲜地图上以新的形态绘制出来。
他引来的阳光
深夜,一直在办公室审阅文件的金正日同志再次拿起了电话筒。
他为了明天的国庆典礼,已经好几次打电话给国庆筹备委员会和气象预报站询问情况。
窗外的雨仍然渐渐沥沥地下着。
那年(1983年)秋天,雨下得特别多。
在普通的日子里秋雨连绵的天气也会使人讨厌,何况在国庆35周年庆典前夕,这样下雨更是恼人。
据气象预报站的仪器观测,雨还要连续下两天。
庆典筹备委员会每次作同样的回答说,已经彻底做好了一切群众游行示威的准备工作,只是因雨不住,不知如何是好,在等候金正日同志做出决定。气象预报站的干部,好象秋雨连绵是他们的过错似地很为难地说,每小时的预报都是准确无误的。
他凑到窗边凝望着漆黑的夜空沉思着:难道这场雨真的要和我们为难不成?
这次和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时一样,也是一百万群众的大示威游行。模型也很可观,游行队伍也搞得整齐、漂亮。
为了参加国庆盛典世界五大洲116个国家派来了27O多个高级代表团,这是史无前例的。
天老爷实在不做美,不住地洒下颇有凉意的秋雨。
推迟庆典当然不成活,但让众多群众去挨雨浇也是不行的。被雨淋毁模型或淋湿衣服倒是小事,影响到人民的健康确是个大问题。
他再次拿起了话筒,说:
“让示威群众回家去休息吧。
“立即用广播车和有线广播网通知,明天可能下雨,暂不能确定游行是否按时举行,让他们回家去休息。”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参加游行的有组织的群众也叫他们回家去吗?
干部们担心:叫那么多的群众解散回家,如果明天早晨按时举行庆典,能不能及时集合起来,所以不能明确地表示态度。
金正日同志宽厚地笑着说:
“你们怕我们人民不能及时集合吗?
“相信我们的人民吧。即使他们沉睡,只要听到明天要举行庆典的通知就会象一个人似地奔来的。相信吧。我们的人民就是那样的人民!”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信心。
金正日同志重新坐到办公桌前。
他的面前摆满了天气图、预报文、邻国的预报资料、由人造地球卫星发来的云图和电子计算机资料。
他好象感到烦闷,解开了领扣,拿起由人造地球卫星传送的云图审看。
他用放大镜悉心观察笼罩着我国、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云层,突然发现图中有一条细瑕疵,其粗细和长短与睫毛一样,他怀疑是粘在上面的尘土,用手抹了一下却不是。
他的两眼闪现炯炯的光芒。
他重新拿起话筒找游行指挥部干部。
那位干部接到他的电话以后,也发现云图中的瑕疵,急切地回答说:
“我这里的云图上也有那样的瑕疵。在北纬38°到39°的西海岸上空有一条细微的线。”
那条细线究竟是什么呢?如果这不是在云图洗印过程中出现的瑕疵,而是云层实际状态的话,很可能是放晴的区段的。
金正日同志越想越感到自己的预测得到证实,叫那位干部向气象预报站询问具体情况。
不久,游行指挥部干部汇报说:
“金正日同志,预报研究员说,那条细微的线正是放晴的区段。据他们说,云图上出现一个眼睫毛大小的线的区段宽40公里,长200公里,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往东移动。”
金正日同志在那放晴的区段划了一个圈,然后朝平壤划了一个箭头。。
他想,如果能使这个放晴的区段明天早晨移到平壤上空该多好。
他下指示说,从现在起,每隔30分钟报告一次气象预报资料。
过不久,他了解了模型保管情况及其他准备工作后再次看气象预报资料时觉察到象慧星一般向平壤飞驰的那放晴的区段已接近南浦前面的公海上空。
但是气象预报人员们估计这放晴的区段可能向海州方向移动,也可能相反地朝铁山方向移动。
现在不能再推迟了。
时间已到凌晨2点50分钟。
最迟也要在3点钟下决心做指示,才能及时保障游行示威。
窗外,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
金正日同志在房间慢慢地踱着步。
应该下决心。若不在这10分钟内下决心,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抱着要仰望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热切愿望熬了一夜的一百万人民,领袖和人民的那激动人心的见面,为革命贡献一切创造无数传奇故事的我们的领袖和我国人民的历史性见面,难道叫这场雨阻挡不成吗?!
雨,必须停下来,一定要停住的。
他好象向着高空的流云下命令似的遥望着天际,毅然决然,迈开步走到电话机旁。
他拿起话筒用洪亮的声音象下战斗命令似地说:
“注意听我的话。立即用广播车和有线广播通知,照原定计划举行庆典。
“要按各组织系统转达指示。”
他脸上现出微笑,以坚决的语调说:
“让群众带上所需的模型、道具,汇集到金日成广场上去!”
“明白了!
霎时整个首都沸腾起来。
从前准备游行,最快也要12个小时,但这次正如他所估计的在7个小时内圆满结束。
好象他所划的圈里的放晴的区段按照箭头转过来似的,在平壤上空停留下来。
早晨10点正!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登上广场主席台的那一刻,天空突然放晴,阳光灿烂夺目。
全国各地都在下雨,唯独平壤上空放晴。
真是奇迹!
鸣礼炮,气球腾空。
一百万群众游行队伍仰望着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浩浩荡荡地通过主席台前,欢呼声震撼大地。
那是团结一心的人民的洪流。
金日成同志举手向欢呼的人民致意。金正日同志站在他的身边容光焕发。
干部们仰望着为这个光荣的日子呕心沥血的金正日同志内心沉思着:这真正是20世纪的新传说……
那天,观看一百万群众示威的一位外国代表团副团长说:
“金正日同志决心在今天举行大群众示威,实在英明,果断。
“金正日同志预知天机,才决定举行庆典。”
湖变海
1967年7月下旬,正值三伏天气,一个非常闷热的大晌午,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在东海岸一个淡水湖——长渊湖畔踱着步。干部们怀着歉疚的心情跟在后面,不时地回答金正日同志的问话。
金正日同志在对咸镜南道地区进行现场指导的途中,来到这里。干部们对他在这炎热的夏天不辞辛苦来访此地,不禁感激,只因为没有什么可以让他高兴的事,心里甚觉不安。
金正日同志一一了解了位于广阔的东海滨和景致优美的长渊湖畔的这个水产合作社社员们的生活情况,看来他们未能很好地利用这里的自然资源,生活还有些困难。为此,他深思起来。
水产合作社的干部们具体地向他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这里前海波高浪猛,船无法拢岸,加上大浪涌来会把渔网打散,浮子被冲到岸上去,所以很难搞小渔业或浅海养殖业。
“长渊湖是淡水湖,因此不能养殖海藻类,可是,有时咸海水从浅滩涌进来,弄得连淡水鱼也养不成。
“就因为是这样,人们把这湖叫做‘画中之饼’。”
“‘画中之饼’……”
金正日同志低声重复了这句话。
干部们都低着头跟在他后面,好像那变化无常的自然现象也都是他们的过错似的。
金正日同志解开领扣,好像心里发闷,站在湖畔沙滩上,朝大海望一会儿,又朝湖这边望一会儿。
经长久的岁月,由于变幻无常的自然现象造成了这样坏的自然环境,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只好顺应这种环境。金正日同志对他们的这种处境甚感怜悯,久久地站在那里。他问道,有时海水涌进湖里来,那么说,湖和海是相接的,那个浅滩的位置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