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快乐人生七步骤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文学理论 > 快乐人生七步骤 > 第16章

第16章

书籍名:《快乐人生七步骤》    作者:玛西·西莫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我的采访中,快乐100人士之一的布鲁斯·弗拉瑟向我们讲述了他在学会对生活中的想法提出质疑后走出痛苦的经历。

            

            布鲁斯的故事

            

            唯有事实是重要的

            

            我和妻子结婚已经20年了,有一个19岁的女儿。我笃定那些海枯石烂般坚定誓言。离婚、分手,对我来说是个可笑的天方夜谭。

            

            可是过去2年我和妻子的相处开始变得困难了。因为工作,我必须暂时去另外一个城市,我们两地分居,每月才能见两三次。但我确信我们可以渡过难关。

            

            可是事实恰恰相反。

            

            一个周末,当我回到家,妻子突然告诉我她需要和我谈一谈。“我想了很多,”她说,“我们离婚吧。

            

            我感到难以置信,惊讶地看着她。她在说什么?

            

            她接着说:”当然,我仍然爱着你,想要和你做朋友,但我想要离婚。

            

            “离婚”这两个字眼像块巨石一样砸晕了我。虽然当时我的脑子有些迷糊,但我明白,她丝毫没有想要和我商量的意思,她已经决定了,只是通知我我们要离婚了而已。

            

            我感到难以相信,她在做这个生命中如此重要转变的时候没有把我考虑在内。那个周末过后,我试图用各种方法改变她的想法。我求她,和她谈条件,放声大哭,却都无济于事。

            

            又过了一周,事情变得更糟了。妻子坚定不移地要和我离婚,最后她告诉我她爱上了别人。这解释了为什么她不想要挽回我们的关系。她只是想要解脱,想要和他在一起。

            

            我的情绪失控了。我感到了自己被背叛、抛弃,爱已经离我远去,再也不能回来了。她怎能这样对我?我的情绪失落开始影响到了工作、健康,特别是我的思想。在百般失意时,我加入了一个为期9天的治疗,想要以此来帮助我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第47节:头脑的快乐支柱-不要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

            

            在治疗讨论课上,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用1到10分来衡量,你有多快乐?”我的快乐水平正好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因此我的答案是1分。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我只是坐着静静地听。治疗师告诉我们:“当坏事发生时,人们通常愿意在脑中虚构一个关于这件事的故事,事实上不是那些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感到痛苦,而是那些故事给自己带来了苦难。所以当自己不快乐时,要试着去质疑脑中那些所谓的故事是否真实。”这种方法据说很有效,但痛苦到麻木的我根本做不到。

            

            在第三天,一切似乎完全失去了希望,我开始用治疗师推荐的方法质疑我脑中的故事。

            

            我问自己:“我是如何看待这件乱七八糟的坏事呢?

            

            答案很快就有了:”我的妻子不应该那样做。她的背叛导致我失去了家和亲人,我不可能再快乐了。

            

            不知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我忍着自己痛苦的呼吸,扪心自问:“这些事情是真的吗?

            

            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真实,而我进一步提出了质疑:”我真的就确信她不应该这样做?我又真的确信自己就永远不能有快乐了吗?

            

            让我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是,二者的答案都是“不”。

            

            那一刻,我呆住了。我要打破过去2周一直折磨我的那种无穷无尽的思考-痛苦-思考-痛苦-思考-痛苦的恶性循环。我几乎笑出声来。没有了那些持续出现的悲痛思考,我开始感到了安宁与平静。

            

            我头一次感到,如果我把事情过于放大,就会丧失正确的判断力。妻子是否应该那样做其实完全是我掌控之外的。突然间,好像一切似乎都需要进行质疑。我对未来的恐惧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一种兴奋感。我在想:“或许,未来会更好!

            

            这一刻的期望和憧憬持续了几分钟,直到我想到妻子将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生活,痛苦和悲痛在心中再次爆发。她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但短短的几分钟憧憬已经释放了我的很多痛苦。我看着自己编造的故事,想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妻子爱那个人胜过爱我。

            

            我深呼吸一次,然后又问自己同样的问题:”这是真的吗?

            

            这一次,答案显然是真的。然后,我问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我确信她爱那个人胜过爱我吗?

            

            ”不,我不能。“她爱别人胜过爱我的想法曾使我的痛加重了好几倍,但我不能完全肯定那是真的。这个想法让我不知所措,怎样回答这个问题蕴藏着决定快乐的力量。

            

            倏然,我茅塞顿开。我把治疗课上听到的所有东西汇聚到一起。事情其实很简单:我给自己编了一个故事,看起来像真的一样,痛苦和悲伤因此而来。然而当我去仔细研究那些”所谓的事实“时,却发现其实它们压根站不住脚。我既震惊,又感到宽慰,因为我意识到这件事本身并不是痛苦的起源。

            

            第48节:头脑的快乐支柱-不要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

            

            发现这个道理让我感到异常兴奋,接下来的一周,我开始急切地质疑自己的思考和信念。

            

            在这9天治疗课结束的时候,我不再感到那样失落,相反,心中充满了安宁和宽容接纳的真诚。我懂得了痛苦往往来自于自己的臆造。关注当下,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自由自在!

            

            回来后,我给妻子打了电话,告诉她我已经准备好和她离婚了。我甚至告诉她,如果她发现了有什么比我们的关系更美好的东西,就应该大胆去追求。而事实上,这也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

            

            一年后,这种自由的感觉仍然在我心中,不过偶尔也会有一些残存的痛苦萦绕心头。但只要那些痛苦的想法一露头,我就会马上把它压下去。然后细细品味那些故事,扪心自问:这痛苦的背后是什么?这是真的吗?最开始时,我还需付出努力才能做到,但是久而久之,这样的思维模式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我仍记得,就在参加了治疗课的几个星期后,我偶然看到了桌子上摆着的我和妻子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我看着那灿烂笑容,想到一同度过的幸福时光,一阵悲伤不禁袭上心头。我停下来问自己:”这份痛苦因何而生?“因为那是我过去的最爱。”但我不可能再享受当时的快乐。“于是我问了自己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种感觉是真的吗?突然我想起照片里的世界也并不永远都是艳阳天,那天下午我们一直在吵架,拍照之前我还要更快乐一点。

            

            生活其实就是这样:思绪来而复往,朋友来而复往,痛苦也是一样。通过自己的故事我发现了,痛苦其实就是自身错误的奢求。

            

            现在的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平和,生活中该放手的,我学会让它随风而逝,也学会了完完整整地接受事物的本身状态,而不会有其他更多的奢求。简单的改变带来了超乎想象的快乐。如果现在再用1到10分来衡量我的快乐程度,我会给自己打9分--也正向满分前进。我会义无反顾地一直前行。

            

            转转脑,生活大不同

            

            困扰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所思所想。

            

            --埃皮克提图,古希腊哲学家

            

            我也从布鲁斯在故事里提到的转念自问法中受益匪浅。转念自问法是由拜伦·凯蒂发明的,由针对痛苦想法和念头的4个简单提问构成。

            

            1?这些想法是真的吗?

            

            2?你能完全确定它是真的吗?

            

            3?当你确信时你会做何反应?

            

            4?不这样想生活又会怎样?

            

            转念自问法是让你体会到镜子的另一面,随着提问,你的状态会突然反向好转,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颠覆你的想法和信念。

            

            拜伦·凯蒂也是在自己生活的转变中发明了转念自问法。作为3个孩子的母亲,她也经历了一段痛苦期,她说自己当时”彻底失落,自我毁灭,完完全全地陷入痛苦和自我厌恶“。有时她能连续几天或几周都不起床洗漱。最后,她的自尊心降到了极点,甚至觉得自己不配在床上睡觉,而开始躺在地上睡觉。

            

            第49节:头脑的快乐支柱-不要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

            

            一天早上,她躺在地上,一个东西从她脚踝处爬过,惊醒了沉睡中的拜伦。她睁开眼睛,看到一只蟑螂匆忙爬过,也就在那一刹那,一道灵光闪过,拜伦突然意识到自己所承受的这一切痛苦都源自她认为自己的生活太糟糕了,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快乐,而没有实事求是地考虑实际情况是否真是如此。拜伦笑了起来,内心豁然开朗起来:她突然明白当她相信自己臆造的想法时,就会感到很痛苦;而当她不相信时,她就会变得快乐起来。不仅是拜伦一个人,所有人都是如此,痛苦其实都源自我们的臆造。

            

            我想要知道拜伦·凯蒂是否真的做到了不需要理由的真正快乐。每当我在研讨会上看到她时,她看起来都显得非常快乐,但那是在公众面前,当她离开聚光灯后是怎样的呢?我决定为了这本书去采访她。

            

            拜伦·凯蒂真的令人感到惊叹,她是我认识的人中活在当下的最可爱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