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空想社会主义对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有一定的影响。
浪漫主义运动是这一时期具有全欧影响的文学运动,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高涨时期的产物。
浪漫主义运动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运动,由于作家的立场不同,形成两个对立的流派,即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反映贵族的没落情绪和一些被法国雅各宾专政吓破了胆的小资产阶级分子的情绪;这一流派的作家从保守的立场批评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他们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幻想历史倒转,拥护封建复辟,把古代宗法式社会理想化。积极浪漫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思想情绪,这一派的作家对法国革命的后果表示失望,认为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理性王国”并不是绝对理性的。他们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抨击专制统治和教会,支持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要求进一步改变现状。但他们的思想核心仍旧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个人主义,他们仍旧跳不出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范畴。他们的政治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劳动人民的利益,但他们大多数脱离劳动人民,作品中流露着强烈的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想。
浪漫主义文学虽然从思想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两个流派,但从艺术表现手法上讲,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征。
描写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是浪漫主义作家的一个重要特征。他们并不致力于塑造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而特别着重描写作家个人的主观世界、对事物的内心反应和感受。消极浪漫主义作家缅怀过去,沉溺于玄妙、神秘世界的探索。他们抒发的大都是个人享受和自我陶醉或悲观厌世的情感。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强烈要求突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他们在作品中着力描写同封建社会或资产阶级社会统治集团格格不入的天才人物或叛逆性格。他们强调个人才能和个人的社会作用,同广大劳动人民有很大距离。
浪漫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着力描绘大自然景色,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浪漫主义作家通常以大自然为背景,或者以它为描写对象。他们经常把大自然的“美”和现实的“丑”加以对比。自然景象和作家自己的或作品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着,大自然被看作他们精神上的寄托。消极浪漫主义作家笔下的大自然有出世的、宗教的神秘色彩,他们从大自然里寻求刺激。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往往把对大自然的描写和对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歌颂结合在一起,但也常把大自然作为精神上的避难所。
浪漫主义作家对民谣和民间传说发生极大兴趣,用来作为创作的素材和借鉴。消极浪漫主义作家对资本主义带来的“文明”感到不满,他们宣扬普通人民是“纯朴”的,没有受到城市“文明”的沾染,实际上他们所描写和注意的是人民中受封建统治阶级影响的落后的因素,如顺从、乐天知命、迷信等。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们从民间创作中吸收养料,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学习富有号召力和战斗性的民间诗歌格律,歌颂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浪漫主义作家喜欢运用夸张的手法。他们常常在作品中描述异乎寻常的情节、自然环境和人物。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他们又常常突出它的某一方面。浪漫主义的风格特色是运用华丽的词藻和丰富的比喻;诗歌的格律比较舒展、自由;但是,也往往流于矫揉造作,以华丽的词句掩盖抽象的内容。
诗歌是浪漫主义作家最常用的文学体裁,这一时期特别盛行的是抒情诗。他们喜欢夸大诗人和诗歌的作用,把诗人视为人类的导师,认为“人类的伟大精神”和“深奥的思想”在诗歌中获得了最高的、最理想的表现。此外,十八世纪后半期发展起来的历史剧和历史小说也是浪漫主义作家所喜用的文学体裁,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在这方面的成就较大。革命形势和民族意识,他们往往选择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描写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谴责封建暴政,对民族命运表示关怀。
浪漫主义文学反对十七世纪以来统治欧洲文坛的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在十七世纪起过进步作用,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的创作原则已经日益成为束缚资产阶级作家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的教条。浪漫主义作家要求个性解放,在文学上,他们反对古典主义把古代作家奉为偶像,反对古典主义崇尚理性,压制个性,束缚创作自由。他们在美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同古典主义展开斗争,制订了纲领性的浪漫主义宣言。但是应该指出,有些浪漫主义作家也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一些艺术经验和创作手法。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在18世纪的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文学和英国的前浪漫主义文学中已有所表现。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和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对浪漫主义作家有很大影响。此外,18世纪后半叶欧洲许多作家所搜集的民间文学和当时流行的哥特式小说也为浪漫主义作家所借鉴。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不同,浪漫主义文学在各国发展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法国革命爆发后,欧洲封建反动势力进行疯狂反扑,与这些封建势力相呼应的消极浪漫主义首先产生。以后,随着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展开,积极浪漫主义取代了消极浪漫主义的地位,并在对后者的斗争中得到发展。
消极浪漫主义产生在封建势力顽强、资产阶级软弱的德国。这一派的代表有属于耶拿派和海德尔堡派的作家。耶拿派的史雷格尔提出了纲领性的浪漫主义理论。德国消极浪漫主义的创作和理论对英国和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这一时期德国进步文学的代表是歌德和席勒,他们同消极浪漫主义作家进行了斗争。歌德在这个时期完成了他的重要著作《浮士德》。
十八世纪末英国首先产生的也是消极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是所谓湖畔派诗人。他们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表示拥护,但在雅各宾专政后转而反对革命。湖畔派诗人柯尔律治曾留学德国,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消极浪漫主义文学影响很深,拜伦和雪莱在十九世纪初开始创作,他们同湖畔派作过尖锐的斗争。拜伦的作品和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对同时代和以后的欧洲作家如普希金、密茨凯维奇、巴尔扎克等有很大影响。
法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涌现了大量的革命诗歌。督政时期以夏多布里盎为代表的消极浪漫主义作家,标志着被推翻的封建贵族对法国革命的反扑。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过程中,倾向于积极浪漫主义的女作家斯太尔夫人起了很大的作用。她曾寓居德国,受到同时代德国作家的影响,她的著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法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雨果早期受消极浪漫主义影响,但从复辟王朝后期起,他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逐渐明确起来。他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十九世纪初,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产生了以白尔谢、曼佐尼和莱奥帕尔迪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基本上反映了意大利自由资产阶级的要求,它同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有密切关系。
在俄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是以雷列耶夫为首的十二月党作家和普希金。他们和消极浪漫主义诗人茹科夫斯基反映了浪漫主义在俄国的两种不同倾向。
波兰民族诗人密茨凯维奇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吸收歌德、席勒和拜伦等的一些特点,为波兰民族文学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是主要的文学潮流,但是也出现了最早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法国的司汤达1830年发表《红与黑》,巴尔扎克1829年发表《朱安党人》;普希金1830年最终完成的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也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30年代,在一些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国家里,劳资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也更加反动腐朽。浪漫主义作家的理想日益显出它的空幻性,浪漫主义运动趋于衰落,批判现实主义逐渐成为欧洲文学中的主要潮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E-mail:master@chinawriter.org TEL:010-64208453
第二节 德国文学和歌德、席勒
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到1830年左右,德国文学非常繁荣,“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发展。尤其是歌德和席勒合作的十年(1794-1805),在德国文学史上被称为文学的“古典时期”。
直到十九世纪初叶,德国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情况仍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只在个别地区,如东部的萨克森、西部的莱茵河流域,有了一定的发展。法国革命爆发后,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合欧洲反动的封建势力进攻法国,企图扼杀这场革命,但在法兰西共和国人民军队英勇抵抗的面前遭到失败,莱茵河以西地区为法军所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