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人脑使用手册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科幻小说 > 人脑使用手册 > 第21章

第21章

书籍名:《人脑使用手册》    作者:金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

            这套健身操共有8种动作,锻炼时无须循规蹈矩地从头做到尾,先学会哪一个就从哪一个动  作入手,而后逐渐增加,只要持之以恒,定当受益匪浅。

            这8种动作是:

            1双手手指交叉,伸直腰肢,使劲举过头顶,想象自己被天花板吸上去的情景。全身肌肉  往上拉伸,得以舒展。

            要求:情绪宽松平静,但身体保持紧张,聚精会神,一心想着上  升、上升、上升。如两边侧腰感觉疼痛,便说明已见成效,但疼痛不宜剧烈,要适度而止。  

            2双手背在身后,手指交叉,缓缓向后上方提拉,扩张胸肌和后背肌肉。保持后背伸直姿  势,身体不要前倾。

            要求:动作要缓慢,不要使用猛力,想象自己像一只合起翅膀的鸟儿,不用扇动翅膀,就可  以自由滑翔,感受天空好蓝,大地好绿。

            3席地而坐,两边脚掌相触,以手支撑。开始微微后仰,然后前俯,稍感疼痛为止。

            要求:关键在于缓缓前俯。如疼痛不堪,则不必勉强。想象自己全身将要脱离引力,身体的  重量逐渐变轻,大地的气息都从手掌进入身体,这时体内的毒素会被慢慢排除,身上逐渐有  舒服轻巧的感觉。

            4侧卧,以一只手支头,另一只手抓住脚脖子,将脚掌拉近身体,以拉伸双腿至腹部的肌  肉。如用力拉伸,后背也得到伸展。

            要求:腹式呼吸,虽然用力,但是要把速度放慢,想象自己是静卧在大草原的马儿或者白羊  ,在清新的空气中悠闲地伸展身体和手脚。

            5仰卧,伸展身体,一腿曲起,双手抱住,往上身拉靠,脖子伸直,然后一边抱膝靠近面  部一边抬头。另一条腿反复同样动作。

            健身体操的有益选择(2)

            要求:动作要舒缓,想象自己是在大海中嬉戏的鱼儿,首尾轻松地摆动着,享受大海的宽阔  和沉静。6伸直一腿,另一腿弯曲与之交叉。身体与头部尽量扭向与弯曲的一脚相反的方向,拉伸  后背和脚外侧肌肉。要求:最好是在古典名曲中享受此刻的肌肉拉伸,把自己想象成悠闲地站在树梢上歇息  的鸟儿,充分享受着春天的阳光温暖。7双手着地背朝天,后背拱起、拉伸。要求:把自己想象成伸懒腰的小猫,在春天的阳光下,那种舒畅、舒服从心里油然而生。  8?

            8一只脚往后伸直,上半身尽量前伸,如起跑姿势,拉伸腿腱和后背。  想象成在如画的荷塘中亮翅的白鹤,姿态优美,与画合而为一,心情惬意非  常。这套健身体操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使身体柔软,血流畅通,而且利于通便,如果能够在每天  洗完澡后坚持锻炼15分钟,效果则更明显。  

            学点穴位按摩

            人体上有365个穴位,按摩这些穴位,可以通过大脑的上行性纲状,来激活  系统与A10神经相连,刺激穴位分泌出β-内啡肽。

            

            在中医学理论中,针灸与按摩是两种离不开的治病手段,在我国古老的医学《内经》、《难  经》、《甲乙经》、《伤寒》、《金匮》等医籍中都有记载,已故的山西名医赵缉庵先生曾  经将此合编成四卷:《针灸要诀》、《按摩十法》、《针灸经穴图表》和《针灸验案》,书  中主要介绍了作者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虽然此书鲜为业外人士所知,但对一个业内人士来  说,不知道此书的人恐怕不多。

            简单地说,针灸与按摩是针对人体上的某个穴位而实施的两种医治手段,针灸主要分  NC043针、圆针、NC044针、锋针、铍针、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九种,虽然粗细  长短不  同,但其疗病之意,都不外乎取气、取血、取痛、取痹之用,或者用以疏通关节,或者用以  攻邪散结;而按摩是通过摸、推、剁、敲、拿、广、抖、伸、活、意十法,来推开体  内淤气死结,达到气血畅通、活络筋骨的目的。

            严格说来,针灸与按摩同属一个宗脉,两者之间的区别是,针灸是把人体内的肌肉分为三层  :初层为天部,二层为人部,三层为地部,什么样的疾病,针刺到何种程度,不仅在一提一  刺之中有很多讲究,而且必须配合以很多的手法;而按摩是针对人身上的365处关节、12种  经络以及七经八脉,来以手运气,以指代针,通过揉、拿、按、掐等手法,来对人身上的某  个穴位施加一定的影响,在一上一下、一起一落、一紧一松、一推一拿之间,把人体内的皮  、肉、血、筋、骨中的邪气驱散,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达到健  康的目的。

            客观地讲,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生病,但不管什么样的疾病,其症状表现也不外乎“痛、痒、  麻、肿、酸”五个字。痛是因为身体的某个部位受到了伤害,急需要人们对它采取保护措施  ;麻是提醒我们体内的某个器官组织受到了压迫,提醒人们赶快改变原来的行为姿势,来解  除对它的折磨;痒是皮肤细胞遭到了骚扰,需要我们用手去挠挠它,来改善这个部位  的血液循环;肿是受伤的部位被迫停止了活动,亟需要得到及时的休息和修补;酸是告诉我  们赶快停止这个部位的工作,让它放松放松。

            我们在这里提倡大家都学一点穴位按摩,一是指这种方法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二是指  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只要找来一本人体穴位图,就可以按图索骥的学习实施了。

            

            按摩虽然对人体健康有那么多的好处,却至今没有形成一种“全民运动”,其根本原因是  ,大家只知道按摩能治病,却不知道按摩能强身。

            从根本上来说,穴位按摩的手段虽然很多,但其目的却只有两个:

            一是促进血流畅通。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讲过,人的生命是靠血液流通来维持的,一旦  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就会发生收缩,进而出现氧气供应不足,于是体内就会产生乳酸。有些  经常出现肩痛、背痛、脖子痛的患者,在诉说自己的症状时,无一不是把“僵硬、死板  、酸痛”这些现象描述给医生,但真正的病因却是沉积的乳酸造成的。这时只要有人上  前去帮助他轻轻地揉动一会儿,沉积的乳酸就会自动散开,于是,疼痛感就会消失了。——  其实,由于乳酸沉积引起的疾病很多很多,譬如皮肤老化、内分泌失调、高血压、心脏病  等等,无一不与乳酸沉积有关。

            二是促使体内有益荷尔蒙的分泌。体内荷尔蒙的分泌虽然时时都在进行,但有益荷尔蒙的  分泌却是有条件有要求的,那就是一个人的好情绪与  内脏器官的有机联动,但因为人的情绪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所以通过按摩来帮助它们  协调一致,就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有力支持。

            总之,按摩作为一种既经济实惠、又简单易学的保健方法,人人可学可用,只要我们把它重  视起来,行动起来,许多疾病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实现人类125岁的寿命也会变得越来越  可期可待。  

            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休息(1)

            人在剧烈活动时,体内的血流量会陡然增大,突然间停歇下来,会使流通顺  畅的血液突然间出现缺氧现象,这种“氧气负债”带给人体的伤害,往往比超量运动还大。  

            

            在现实生活中曾经有这样一个实例:

            3年前,有一家老两口一齐退休了,男的60岁,女的55岁,为了使自己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  体来安度晚年,他们决定从退休的第一天起,就把锻炼身体提到最重要的议事日程。

            男的退休前属于文职人员,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再加上文质彬彬的性格,所以许多人们都  十  分熟悉的娱乐活动,他几乎一样也不会,例如打球、游泳、扭秧歌、打麻将、打扑克、下象  棋等等,别说不沾边儿,甚至连看一眼的兴趣也没有,他的唯一爱好就是散步,一个人走到  原野或者更远的地方,一散步就是两三个小时,并且风雨无阻。3年下来,不仅健康如初,  而且精神更加矍铄。

            而他的老伴呢,退休前虽然是个工人,但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是厂内的文艺活跃分子,退休  后更是把打太极拳、扭秧歌、舞剑之类的健身活动作为了自己的参与项目,每天不把自己活  动得大汗淋漓不罢休,乐此不疲,天天如此。遗憾的是,3年过后,她的身体健康不仅  没有  更大的进步,反而时常头疼脑热、动不动就感冒发烧,甚至还患上了脂肪肝和糖尿病。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锻炼还不如不锻炼更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吗?老两口带着这个问题,  去请教了一位保健专家。

            专家在了解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活动方式后,问女方:“你每天在做完各项剧烈的运动以后,  是马上休息呢,还是再继续轻松活动一会儿再休息?”

            女方说:“当然是马上就休息了。我已经活动得没有一点力气了,哪还有力气再继续活动一  会儿。”

            “这就是你锻炼身体还不如不锻炼的根源了。”专家说,“从健康的角度来讲,世  上所有运动都会给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带来帮助,但很少有人知道,真正对人体有益的运动,  不是剧烈的运动,而是最适宜自己身体需要的运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