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科普学习 >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 第11章

第11章

书籍名:《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作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И-15歼击机很快击落了数架日军轰炸机。日军歼击机企图撕开И-15的阵形,但苏机一直保持编队,前后掩护,使日机始终无隙可乘。20分钟后,日军约50架歼击机加入战斗,它们从高处向苏军И-15编队发起了攻击。苏编队指挥员立即命令部分兵力迎击来敌。战斗在两个高度层次同时展开,进行得更加激烈。苏机已无法保持原有队形,遂以单机与敌格斗,空中一片混乱。双方不时有油料耗尽的飞机退出战场,立即又有新投入的兵力加入战斗,空战规模越来越大。战斗最激烈时,交战飞机多达280余架。由于空中飞机密度过大,双方都出现了误伤己方飞机的现象。这次空中交战持续了整整8个小时,苏军损失了34架飞机,击落击伤日机50多架。苏联空军首次大规模参战,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

            6月18日,日军航空兵突击苏军一个前进机场,苏军歼击机部队立即进行反击,升空120架歼击机,从几个方向多批次突入敌阵,充分发挥其飞机数量优势,对日军飞机形成了多面攻击的态势。这次交战,日军损失惨重,轰炸机大部被击落,共损失56架飞机,而苏军仅有14架飞机被击落。

            从6月20日开始,苏军又从境内陆续抽调了8个大队200余架最先进的И-16歼击机,以加强迫在作战地区的空中优势。И-16歼击机已经过改装,装备了新式的火箭弹。新式的И-16飞机参加战斗后不久便显示出其强大的威力。6月26日,苏军出动了一个歼击航空兵团共50架И-16飞机对距中蒙边境60公里的日军干珠尔机场实施强击。在接近机场时遭到60架日军歼击机的拦截。И-16歼击机在远距离发射火箭弹,日军飞行员对这种远射程大威力武器毫无戒备,中弹飞机当即凌空爆炸。短短几分钟便有6架日机被击中。空战持续了2个小时,直至双方油料耗尽。这次交战苏军以损  失2架飞机的微小代价换取了击落19架敌机的胜利。

            苏日双方在交战地区上空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持续了近一个月,苏军凭借其飞机数量优势和性能先进的武器装备,到7月初已完全夺取了哈勒欣河地区上空的制空权。日军航空兵此后未敢再采取大规模行动,苏联空军此后转为主要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7月2日夜,日军1万余人偷偷渡过哈勒欣河,拂晓时偷袭了哈勒欣河西岸的苏军阵地。当时苏军仅有1000余人在这一地区进行防御,日军很快占领了巴莫查岗山地区的有利地形,并继续组织部队过河,向西发展进攻。为了将日军消灭于立足未稳之际,7月3日7时,苏军出动了200余架轰炸机和歼击机,首先炸毁了哈勒欣河渡口,阻止日军继续渡河,然后对日军夺占的阵地进行密集突击,突击强度远远超过了苏军的地面炮火。日军两次出动飞机企图接应被阻于哈勒欣河西岸的部队,均被苏联空军击退。一天以后,前来增援的苏军装甲部队赶到,航空兵又配合地面部队发起了反击。在反击发起前,空军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航空火力准备,摧毁了大量日军临时构筑的工事。到5日凌晨3时,渡河日军已彻底被粉碎,仅有少数残余部队撤回到哈勒欣河东岸。在两无的战斗中,苏联空军还消灭了日军34架飞机,其中有20架为俯冲轰炸机。

            8月20日,苏蒙军队发起了全歼日军第6集团军的总反击。这天清晨,苏军153架轰炸机在100余架歼击机的掩护下开始对敌实施突击。苏军机群飞过敌军前沿,主要突击敌炮兵阵地和装甲部队集结地。由于此时日本空军已处于完全

            被动地位,因此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阵地被蜂拥而至的苏军飞机炸得支离破碎。6时15分,苏军地面部队各种口径的火炮对敌各种目标进行了2小时45分钟的火力准备。8点30分,苏军再次出动200余架飞机突击了日军的前沿阵地和纵深预备队,这种超强度的火力准备已经完全打乱了日军的防御部署。15分钟后,地面部队以坦克为先导发起了冲击,很快突破了日军的防御阵地。

            21日凌晨,日军出动了临时拼凑起来的40余架轻型轰炸机和少量重型轰炸机,在20余架歼击机掩护下,准备突然袭击苏军后方集结的重兵集团,企图减轻地面防御部队压力。早有准备的苏军几个И-16歼击机中队闻讯后立即起飞。刚刚开始轰炸的日军机群发现了苏联飞机,慌忙扔下炸弹返航。一些飞机还未来得及投弹便掉头逃跑。苏军航空兵紧追不舍,在追击战中又击落敌轰炸机10余架,歼击机6架。由于日军仓皇投弹,命中率很低,丝毫没有影响战斗的进行。

            8月26日,强大的苏军在蒙军配合下已对日军第6集团军达成了合围,日军依托地形负隅顽抗。苏军航空兵接到命令,几乎倾巢出动对被围日军进行轮番轰炸和扫射。经过了近一天的空中打击,苏军终于于8月30日全歼了日军第6集团军。

            在哈勒欣河战役中,日军伤亡和被俘共6.1万人,损失飞机660架;苏蒙军队伤亡18500余人,损失飞机207架。在战役中后起,苏军航空兵牢牢掌握了制空权,有力地打击了敌战场上和纵深内的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加速了日军的失败。在空战中为了节省兵力,苏联航空兵采取了歼击机部队  在机场听召唤逐次投入战斗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战争中,日、苏双方都取得了大量使用航空兵、航空兵支援地面作战和航空兵与炮兵及坦克装甲部队协同作战的丰富经验。

        制空权理论奠基人

        ——杜黑与《制空权》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军事博物馆的战争史展览大厅里,陈列着人类战争史上所有的作战武器:从长矛、梭标、遂发枪、手榴弹到最现代化的枪械、弹药;从鱼雷、潜艇到飞机、导弹,各种兵器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置身于这个环境,几乎可以把战争演变的整个画卷一览无余。然而,在这个展览大厅中,最今参观者难忘的还有一个设计非常精美的专著陈列柜。柜里整齐地排列着同一著作的十几个世界主要语种的珍藏版本,有意文版、英文版、德文版、法文版、中文版、日文版、俄文版、西班牙文版等。这一专著的作者,就是一战后期意大利著名军事家朱利奥·杜黑。专著的名字就叫《制空权》。

            朱利奥·杜黑官职最高时不过是意大利中央航空局局长,军衔最终也只是区区少将。他既没有成吉思汗、拿破仑等人横刀立马扫平几大国的辉煌,也没有朱可夫、蒙哥马利等军内统帅力挽狂澜于既倒的伟绩;既没有恺撒大帝南征北战的剽悍,也没有诸葛孔明运筹帷幄的奇谋。然而,在世界古今名将之殿堂中,杜黑同样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一席之地,其原因就在于杜黑首创了对现代战争产生深远影响的制空权理论。

        年少立志初有成

            在意大利南部濒临地中海的小镇卡塞塔,有一处颇为引人注目的独门小院,小院里住着一户生意兴隆的商贾之家。1869年5月30日,朱利奥·杜黑就在这里降临人世。

            富足、殷实的家庭使杜黑有幸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学校教育。在父母的严厉训导之下,杜黑初入校门就养成了浓厚的读书兴趣。小杜黑对科技读物尤为喜爱,经常手不释卷,挑灯夜读。父亲给的零花钱也被他换回了各种各样的最新读物。

            15岁时,杜黑又迷上了军事,古罗马帝国的军事史,恺撒、贝利萨留等签名将领的战争业绩均给杜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这时期,杜黑立下志向,将来投笔从戎,以最新科技知识武装意大利军队与人民,重振古罗马昔日的雄风。

            1887年,18岁的杜黑应征参加了意大利陆军,随后考入与新的技术成就密切相关的都灵炮兵工程学校。在学校期间,杜黑以其天生的聪慧与刻苦、严谨的治学精神成为全年级以至全校的佼佼者,给全校师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许多教员只要一提到杜黑就赞誉备加。学完规定课程后,杜黑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陆军中尉军衔,成为陆军的一名炮兵军官。但杜黑并不满足于已有的学历,不久又考入陆军大学深造。

            杜黑从陆军大学毕业之后半年,莱特兄弟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的消息传到了意大利,再次激发了他对新兴科学技术的兴趣。于是,杜黑又考入特里诺技术学校,专攻电学。杜黑在低温物理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和试验,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成为意大利物理界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还代表国家出席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低温研讨会。法国索邦大学特意邀请杜黑为全校研究人员作了"以液化法分离氧气和氮气"的专题学术报告,引起极大反响。此后,汽车在意大利逐渐推广,杜黑又展开了对汽车应用的研究。他极力倡导发展军事系统的机械化运输理论。鉴于他在该领域的成就,意大利总参谋部特别任命杜黑参与军队机械化筹划工作。在深入进行专项研究的同时,杜黑还把兴趣的触角广泛涉及其他领域,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此期间,杜黑发表了多篇政治、经济、科技、文学等领域的文章,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1907年,法国飞机设计师亨利·法尔芒驾驶自行研制的"瓦赞-法尔芒Ⅰ复型"飞机成功地进行了1公里圆形飞行,使欧洲进入航空发展的新时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