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科普学习 >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 第49章

第49章

书籍名:《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作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落在军舰周围的一些炸弹将舰上大量的光学仪器和火控设备震坏,"提尔普茨"号又需要动大手术了。

            但是,这时欧洲战场的形势已发生剧变,盟军和苏军已从东西两面逼近德国边界,也许不等"提尔普茨"号修好,战争就可能结束了,因此邓尼茨下令:不要再修复"提尔普茨"号了,设法将它开到特罗姆瑟,用作海岸浮动炮台。

            特罗姆瑟位于阿尔塔峡湾西南,直线距离大约160公里。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入侵挪威的德军准备在这一带抗击盟军登陆。"提尔普茨"号火力凶猛,可以有效地封锁出入特罗姆瑟的航道。

            10月15日,"提尔普茨"号在拖轮的帮助下缓缓驶出了阿尔塔峡湾,它没有想到,一架英国侦察机在云层后面远远地跟踪着。10月18日,从英国大型航空母舰"复仇"号上起飞的7架"萤火虫"式飞机在特罗姆瑟附近的哈科依锚地发现了"提尔普茨"号。"萤火虫"式飞机冒着高射炮火,从不同角度拍下了战列舰和它周围地势的照片。

            10月29日晨,泰特中校率领32架"兰开斯特"式从沃西默思基地起飞,第2次轰炸"提尔普茨"。当泰特中校一马当先飞近哈科依锚地时,他惊喜地发现锚地上空没有烟雾,泰特正要瞄准投弹,不料天公不作美,不知从哪里飘来的一大片阴云又遮住了瞄准视线。德舰猛烈的炮火使英机不能久留,机群胡乱扔下炸弹返航了。

            两炸"提尔普茨"不成,泰特中校有些着急了。不过他认真分析了前两次轰炸效果不佳的教训,认为"提尔普茨"的炮火不足为患,前两次攻击只有1架"兰开斯特"式受伤,关键是要有好的天气,并且要在敌舰施放烟雾之前发起攻击,对付"提尔普茨"号,不仅要斗勇,而且还要善于用谋。

            11月12日,西北风将天空多日不散的阴云吹得无影无踪,泰特中校终于盼来了一个便于轰炸的好天气。天还未亮,泰特中校就率领第1队飞机隆隆起飞了。每一架"兰开斯特"式的机腹下面,都微微露出半个圆滚滚的大炸弹,样子十分滑稽。这一次,29架轰炸机没有编队飞行,而是一架架地单独飞越挪威海岸,以造成侦察飞行的假象。直到8时15分,轰炸机群才在特罗姆瑟东南方集结,再次编成4队,在3270米至5000米高度上,向目标逼近。

            "提尔普茨"舰上,舰长荣格上校正在拼命向德国巴杜福斯空军基地求援:"有大群敌机向我舰飞来,距离75海里,请求空军起飞拦截!请求空军起飞拦截!"

            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荣格盯着雷达荧光屏上越来越近的亮点,只得下令施放烟幕。舰上的炮手们进入战位,大大小小的炮口指向了天空。风不断把浓烟吹散,军舰的上空依旧是一片蓝天,哈科依锚地开阔的地形使烟幕失去了作用。炮手们两眼死盯住英机来袭的方向,大有视死如归之感。

            9时38分,英机进入主炮射程,"提尔普茨"号前甲板的6门381毫米主炮发出巨响,一起将720公斤重的炮弹射向空中,紧接着150毫米副炮和105毫米高炮相继开火,霎时间在英国轰炸机群的前方织成了一张严密的火网。

            泰特率领第1攻击群飞在最前面,飞机周围到处是炮弹爆炸后黑色的硝烟。在剧烈的震动中,"兰开斯特"式机腹部位的弹舱打开了,"大顽童"似长了眼睛一样直向敌舰坠去。"提尔普茨"号这次在劫难逃了。"大顽童"落下之处,冲天的水柱挟裹着海底的泥沙拔地而起,乒乓球大小的钢铁弹片四处横飞,一颗炸弹笔直地落下,悄无声息地钻入前甲板巨大的炮塔,紧接着一声惊天的巨响,几十吨重的炮塔便被掀到了半空,舰上的水兵们惊呆了,还没等炸飞的碎钢破片下落,一些水兵便调头向甲板下的舱室奔去,他们还寄希望于厚实的主装甲板,认为它能保护他们的性命。但5.5吨重的炸弹简直无坚不摧,一颗炸弹钻过左舷锅炉舱上部的装甲甲板,将左舷外板炸开了一个大洞。破口从主甲板到装甲甲板、鱼雷舱壁,直至舭龙骨,长达14米。左舷主锅炉舱和主机舱进水,舰体迅速左倾。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4颗命中"提尔普茨"的"大顽童"炸弹全部落在军舰左舷,不一会儿,左舷中部就有67米长的部位进水,"提尔普茨"不断地向左倾斜......

            9时52分,"提尔普茨"号终于底朝天地躺在了沙洲上,1000多名德国海军官兵被闷死在舱内。英国皇家海空军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扼住狼喉

        ——盟军航空兵比斯开湾猎潜战

            比斯开湾是一个狭长的水域,其东面和东北面是法国海岸,南面是西班牙海岸。海湾仅宽约300海里,但它却是德国3/4的潜艇往返作战的必经之地,德军邓尼茨元帅的"狼群"就由这里出发扑向大西洋,扑向加勒比海,扑向北美洲的东海岸,贪婪而残忍地嘶咬着大洋上的"羊群"——同盟国护航运输队。同盟国损失惨重,正如德国广播电台得意洋洋报道的那样:"您听到过钟摆的响声吗?钟摆每响一声,就有一吨物资沉入海底,然而,使您感到神经紧张的钟摆声仍然不停地响着......"盟国的战争决策者们发誓要向"狼群"开战,比斯开湾的航道顿时成了双方关注的焦点,在这里,盟军航空兵与敌潜艇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地狱的灯光

            1942年6月5日凌晨,一艘意大利潜艇"卢吉托腊利"号在比斯开湾西南角的水面航行。当时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分,海面上一片漆黑。

            突然,潜艇指挥室值班员发现艇首方向一盏耀眼的白色灯光迅速向潜艇接近。下潜已来不及了,那很可能是一架英国的飞机,为规避其攻击,值班军官命令左满舵,全速航行。约20秒种之后,灯光消失,一切恢复了平静。

            灯光确实来自一架英国飞机。它是英国皇家空军第172中队杰夫·格雷斯韦尔空军少校驾驶的"威灵顿"式飞机,该机首次使用利式探照灯作战。机上雷达员在约6英里的距离上用ASV雷达捕捉到目标,随即引导飞机向目标飞去。机组人员进入战斗岗位,放下利式探照灯。飞机逐渐降低高度,直到有照明的高度计读数为250英尺为止。这时雷达员报告:"目标一英里。"

            坐在机首的特里格少尉打开探照灯,慢慢转动面前的操纵手柄、灯光由近及远地移动,越升越高,但他却什么也没有发现......特里格又将光束向下照射,一艘大型潜艇在左机翼的下方一闪而过。格雷斯韦尔气恼地诅咒着:"他妈的,溜掉了。"因为他凭自己的经验知道,在他重新进入攻击位置之前,敌艇有充分的时间下潜到安全深度。

            这时,在潜艇指挥室里,正进行着一场热烈的争论。艇员们解释着刚才的现象:"一定是一架己方的飞机,否则为什么不进行攻击呢?"因为意见不能统一,于是决定发射识别信号弹。

            正当格雷斯韦尔调整航向准备再次进入攻击位置的时候,吃惊地看到红、绿、白三颗火球腾空而起。于是飞机的机内通话也变得活跃起来,飞行员们争论着,就像下面潜艇里发生的情况一样:这是不是一艘英国潜艇呢?但飞行员们很快想到,英国潜艇不向空中发射识别信号,它们只在水面点燃各种颜色的浮灯。于是争论结束,准备攻击。

            潜艇的信号弹给格雷斯韦尔提供了潜艇的准确航向,在信号弹的亮光熄灭之前,雷达员已准确地捕捉到潜艇回波。格雷斯韦尔再次向潜艇接近,又降到250英尺的高度,在距离目标34英里处,特里格打开了探照灯。他按通常的办法将B光束慢慢地由下而上照射,果然发现了一艘潜艇。格雷斯韦尔听到一声喊叫:"目标正前方!"便立即投弹。操纵机首机关炮的皮利少尉开始射击,一串炮弹直奔潜艇指挥室。格雷斯韦尔将飞机下降到50英尺,在潜艇的正上方投掷了4颗250磅深水炸弹,每颗间隔35英尺。

            深水炸弹几乎就在潜艇下方爆炸,潜艇遭到重创。电罗经被打碎,操舵装置严重损坏,蓄电池起火。艇长命令把弹药舱淹没在水线以下,以避免发生爆炸。潜艇已无法继续进行作战巡航,艇长决定将潜艇驶往最近的一个己方港口,即比斯开湾东南角的法国小港圣让德吕兹,准备在那里进行一下小修,然后开赴波尔多再进行大修。

            6月5日一早,这艘严重毁坏的游艇以15节航速,保持正东航向,摇摇晃晃地航行在距西班牙海岸约6海里并与海岸平行的海面上。大雾向潜艇逼来,由于罗经已部分损坏,未能指出艇首已过于向右舷偏转。艇长猛然发现,在100码远的地方,耸立着西班牙佩尼亚斯角的岩石海岸。艇长大喊全速倒车,但已经来不及了,艇首重重地撞在了岩石上。

            两艘拖船救出了这艘潜艇,把它拖到了西班牙的小港阿维莱斯。地方当局态度明确:按照国际法规定,军舰只允许在中立国港口停留24小时,超过时限则要受到拘留。如果到6月6日午夜意大利潜艇还不离开西班牙领土,它将被永远扣留在这里。

            没有别的办法,这艘可怜的潜艇于深夜以4节航速缓慢而又艰难地驶离阿维莱斯。出港后向东转向,与海岸相距3海里向法国航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