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极力拉拢墨索里尼,但墨索里尼心里明白,意大利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实力均比不上德国,所以对是否参战长期犹豫不决。1940年6月10日,面对英法联军节节败退的战局,以为可以大捞一把的墨索里尼政府终于宣布加入"轴心国",对英法宣战。同年10月28日,岂不及待的墨索里尼便不顾政府和军方大多数人提出的"准备不足"的劝告,悍然进兵希腊,结果遭到希腊军队的英勇抵抗,损失惨重。直到1941年4月,德军大举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意大利军队才趁势挽回败局,也算是找回了一点面子。
墨索里尼一直以"恺撒大帝"自居,却丝毫没有军事上的才干。意大利军队与德国"并肩作战",非但没能"助德军一臂之力",却经常要靠德军兄弟"拉一把",为此,希特勒很看不起墨索里尼,但也无可奈何。
1941年,意大利出兵苏联,战绩不佳。同年意军在北非战场又被英国的韦维尔将军打得大败,墨索里尼不得不向德军求援,"沙漠之狐"隆美尔坐阵非洲后很快收拾了意军的烂摊子,这使墨索里尼又一次大失脸面。
好景不长,蒙哥马利的英军很快就席卷了北非,德军大败。1942年11月,盟本转入反攻,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登陆。1943年5月,突尼斯陷落。7月,艾森豪威尔统率的盟军又在西西里登陆,意大利本土门户洞开,随即遭到盟军空袭。7月17日,盟军飞机在罗马等地散发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给意大利国民的劝降传单,上面写着:"诸苦难之根源在墨索里尼!快放下武器,停止战斗!"本来就动荡不安的意大利国内局势于是更加一片混乱。
在这种混乱之中,意大利陆军总参谋长安布罗西奥将军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想法:要想拯救意大利,只有更换政府首脑。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三世也早有此意,加之法西斯党内也有人指责墨索里尼,要求解除他的职务。于是,一张拘捕墨索里尼的大网已经徐徐张开。
"恺撒大帝"就擒
1943年7月13日,墨索里尼接到最高委员会要求召开会议的请求。他一直心绪不佳,勉强答应7月24日星期六下午开会。
此时,以工会主席迪诺·格兰弟伯爵和德·波诺将军、德维埃凯将军等为代表的一批政界及军界要人早已进行了秘密协商,要求墨索里尼下台。
在7月24日召开的最高委员会会议上,墨索里尼与反对派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你们的意见是正确的,如果意大利战败了,就把全部权力奉还国王。可是德国正在研制新武器,若近期成功,战况将会为之一变!"可次日表决,墨索里尼还是失败了。下午,墨索里尼接到国王埃曼努尔的通知,要立即接见他。
他驱车前往国王的萨沃亚宫,想到在最高委员会上,连他的女婿,前外交部长皮亚诺也反对他,除了气愤外,心里还有一点儿不祥的预感。
这天是星期天。7月的天气潮湿而闷热,让墨索里尼感到有点透不过气来。国王亲自来到宫门口迎接。墨索里尼发现,今天国王不但一反常规地身着元帅服,而且周围还部署了警察,不免顿时紧张起来。
会谈了一会儿后,国王笑容可掬地站起来说:"亲爱的首脑,国内外形势正面临严重关头,军队士气低落,最高委员会已决定解除你的职务。现在,人们对你怨声载道,我成了你仅有的一个支持者。为了你的安全,我想把你保护起来!让巴多利奥元帅接替你。"
墨索里尼脸色苍白,呆若木鸡,他已经感到无力回天了。
接见过程仅持续了几分钟。墨索里尼同秘书一起跌跌撞撞地走出宫门,朝停在一边的黑色专车走去。肃立静候的皇宫卫队长拦住了他:"国王陛下命令我保护你,请跟我到这边来。"说着,将他带到一辆涂有红十字的白色救护车前。车的后门已经拉开,里面坐着几个荷枪实弹的卫兵。墨索里尼上了车后,救护车便飞驰而去......
墨索里尼就这样悄悄地被捕了。这位不可一世的"恺撒大帝",执掌意大利政权达21年之久的法西斯头子,如今成了阶下囚。
晚上10时45分,意大利电台发表新闻:"国王批准了政府首脑贝尼特·墨索里尼阁下的辞职,并任命波得罗·巴多利奥元帅接替这一职务。"这一消息立刻在全国传开,人们涌向街头,欢呼墨索里尼下台,呼吁结束战争。
随后不久,盟国部队渡过墨西拿海峡,进军亚平宁半岛。以巴多利奥为首的意大利新政府,经与盟国多次秘密接触后,准备掉转枪口,对德宣战。
"狼穴"受命
也是在7月25日这一天,柏林伊甸园饭店的餐厅里,希特勒特种部队的突击队长斯科增努和他的几个伙伴畅饮正酣。几个巴伐利亚红葡萄酒瓶子翻倒在桌下,喝酒的人眼睛泛红,语无伦次地责骂着什么。台上那个时髦歌星的演唱也到了狂热的高潮,但已丝毫勾不起斯科增努等人的兴致。
华灯初上时分,一名党卫军士兵急匆匆推门而入,来到醉熏熏的斯科增努身边,向他耳语道:
"上尉,基地司令部到处找您,元首要在大本营接见您,听说有紧急任务,飞机已准备完毕。"
斯科增努酒意立刻消掉了一大半,连忙招呼其几名部下,驱车直奔机场。他一边登机,一边对等候的飞机驾驶员说:"快!,腊斯登堡!"
这个斯科增努和希特勒可算是同乡。他本是奥地利人,1938年德奥合并,他才成为德国公民。和许多奥地利人不同,他的性格更像他的祖先斯拉夫人,任性、凶猛、倔强、严谨。他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工学院,30岁时在技术上已小有成就。由于仰慕飞行员的生活,他毅然加入德国空军,接受了5个月的飞行训练,但由于他平时跟教官的关系非常不好,所以在5个月之后被教官刷了下来,说他不适合做一名飞行员。后来,他很快被选中加入了著名的阿道夫·希特勒装甲师,凭着他的知识和积极努力的劲头,很快便崭露头角,被任命为见习军官。
不久,他被调到党卫军第255师。从1940年到1941年,他参加过进攻巴尔干、莫斯科等战役,战功卓著,但仍是因为他那桀岂不驯、任性抗上的性格,军衔只升到中尉,与他的勃勃野心相去甚远。这使他情绪有点消沉,生活也极度放纵。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那蕴藏的巨大能量被点燃了。他终于获得了施展才干的职务,并且这个职务和他酷爱冒险的性格完全相符。
和大战初期的丘吉尔一样,1942年的希特勒也一时心血来潮,命令组建一支类似英军'哥曼德'式的"突击队",以执行特种作战任务。德军最高统帅部对于又建立这样一支非正统部队感到心有余悸,因为出于希特勒的"灵感"而成立的这种"怪"部队已经不少,他们担心这种部队可能因有特权而不听指挥。但是,希特勒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于是,党卫军司令部便开始物色一个军官来组建、训练和领导这支德国突击队。
一天,正在柏林医院养伤的斯科增努接到通知,要他去司令部报到。
"我们研究了你的经历和表现,认为你适合这项工作。不知你个人的态度如何?"司令部的一名处长接待了他。
"我感到喜出望外,我第一次找到了我应有的位置,"在战后的回忆文章中,斯科增努写道,"我胆大妄为,粗暴抗上,不是一个好军官。但我却能独立指挥一支突击队。英国的'哥曼德'抢劫荷兰雷达站,偷袭北非隆美尔的司令部,支援希腊的游击队,这些我都能干!"
果然,1943年4月18日,斯科增努被任命为德国弗里登突击队的队长,并被晋升为上尉。党卫军还特意从苏德前线调回了一个作战勇猛的连队,由斯科增努在柏林附近的弗里登基地进行训练。到墨索里尼事发前,这支突击队已训练成熟,只待一显身手了。
"这次元首紧急召见,莫不是与此事有关?"在飞往腊斯登堡的途中,斯科增努不断地猜测着自己的任务。
深夜,他赶到了希特勒的大本营"狼穴"。"狼穴"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戒备森严的堡垒,而只是一处简陋的房屋,周围仅有一些伪装了的临时营房和简易掩蔽壕,警卫也只有一个营,重武器也只不过有几十门高射炮而已。如果说有点与众不同的话,那就是四周浓密的树林。没人知道为什么希特勒把大本营选在这儿。
当斯科增努跨进元首的地下室时,显然希特勒已等候多时。参谋人员给斯科增努简单介绍了墨索里尼事件的情况。"你的任务很明确,"元首有点急不可耐,那双不可捉摸的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斯科增努,"必须把这位意大利领袖抢救出来!墨索里尼是个宝。巴多利奥靠不住,他一定会和同盟国搞幕后交易。抓住墨索里尼,他们可以和英美人讨价还价。而我们控制了他,则对稳定南线战局大有用处!你能办到吗?"
听完元首的指示,斯科增努心中一颤,没想到他的小小突击队的首次使命竟如此事关重大,又如此棘手。但一向自负和喜欢冒险的他没有显示出一丝畏惧,立即站了起来:"当然能办到!"
"好,"希特勒最后指示说,"准备把你调往空军,有关细节,请你听从空降兵司令施托尔腾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