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科普学习 >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 第133章

第133章

书籍名:《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作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也许是它们的油料耗尽了,也许是出了机械故障,也许是喜马拉雅山恶劣的天气使它们撞上了山岩......如今这些飞机连同它们的飞行员长眠在这荒无人烟的山谷。

            的确,为了执行对日本的轰炸任务,盟军飞行员付出了巨大代价。运输机的飞行员们必须事先把B-29轰炸机所用的油料、弹药、飞机零配件等跨越"驼峰"运到成都,那些活塞引擎的C-47、C-46运输机在6000-7000米的极限飞行高度同恶劣的气候搏斗,飞行人员只能靠氧气面罩艰难地操纵飞机,后勤保障的困难真是太大了。

            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是艰难的,但飞行员们义无反顾。当天上午,92架B-29中有79架降落在成都,早已等候多时的地勤人员迅速迎上去,为飞机加油、挂弹、检修;飞行员们在简陋的休息室内匆匆用过午餐,顾不上休息就又踏上了远征日本的漫漫航程。但起飞时1架B-29坠毁,4架因机械故障返航,最后只有68架飞机继续前进。

            夕阳西下的时候,机群看见了辽阔的东海,海面上波光粼粼。1938年5月19日,中国空军的2架"马丁"式轰炸机也是沿着这条航线远征日本九州的,不过它们没有携带炸弹,而是在九州上空向日本国民撒下了漫天飞舞的传单。如今,再次飞临九州上空的将是撒下血与火的B-29轰炸机。

            午夜时分,B-29轰炸机群透过淡淡的云层辨认出了日本海岸的轮廓,地面上的点点灯火为机群指示了方向。领队指挥官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大声发出命令:"目标:八幡钢铁厂,准备投弹!"

            正在这时,地面上的高射炮响了,一串串曳光弹飞向空中,似流火一般在天空四迸开来,日本的夜航战斗机也升空拦截。但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依靠自身强有力的炮火击退了它们,至于高射炮火则只能作为夜空中的礼花供人观赏,它们对在高空飞行的B-29根本无可奈何。机群投弹了!成吨的炸弹呼啸着落向九州,1枚炸弹直接命中了钢铁厂,厂区内顿时燃起熊熊大火。首次轰炸成功了。

            从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期,日本轰炸机就在太平洋地区耀武扬威,把罪恶的炸弹投向南京、武汉、重庆,投向珍珠港、马尼拉、新加坡,有多少无辜平民在日机的轰炸中丧生。现在,日本人也终于尝到了炸弹的滋味。

            在此后10个月的作战期间里,美军轰炸机摧毁了位于日本本土的1个重型工业工厂、2个飞机制造厂、大量的海运设施、陆地交通运输枢钮和油库等重要目标。1944年10月中旬,美军还轰炸了冲绳岛和中国台湾日军机场,取得了一系列战果。

            但是,第20轰炸机指挥部的轰炸行动太艰难了。每次轰炸,巨大的B-29轰炸机都要往返飞越"驼峰",从成都起飞的B-29只能轰炸到日本南部地区,难以进一步扩大战果。因此在1945年3月,美军停止了从印度方面起飞的攻击,将第20轰炸机指挥部与第21轰炸机指挥部合并,成立了美国第20航空队。

        李梅的新战略

            在从中国和印度起飞轰炸日本的同时,美军也开始了以马里亚纳群岛为基地的轰炸行动。1944年7月9日,美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终于攻占了塞班岛。这场恶战整整持续了25天,共有17000余名美军官兵伤亡。8月10日,美军攻占关岛,并陆续占领广马里亚纳其他各主要岛屿。

            与此同时,美国陆、海军的基建工程兵和施工机械源源不断地开进这些岛屿,开始了紧张的修筑B-29轰炸机机场的施工。热带的气候变化无常,突如其来的暴雨常常使塞班岛上的道路泥泞难行,施工速度不尽人意。

            直到1944年10月12日,当海伍德·汉塞尔准将驾驶的第1架-29抵达塞班时,岛上伊斯利机场的第1条长8500B英尺的跑道还未修好,工程技术人员还在紧张地忙碌着。

            几天后,曾任B-17轰炸机驾驶员的埃米特·奥唐奈准将来到塞班岛,建立了第73轰炸机联队司令部。随后,大量的B-29轰炸机陆续抵达塞班,在奥唐奈准将率领下投入了紧张的战前训练。飞行员们先后几次轰炸了特鲁克基地和位于塞班岛与东京之间的硫黄岛,逐渐积累了远程轰炸的经验。奥唐奈认为轰炸日本首都东京的时机成熟了。

            11月17日上午,数以百计的汽车开到伊斯利机场,几十名摄影记者和新闻电影摄影师等候在飞机旁边。自从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尔中校的B-25轰炸机袭击东京等地之后,还没有一架盟军飞机去直接轰炸日本帝国的心脏,因此这次行动意义重大。

            当奥唐奈准将爬上-29轰炸机时,几十架照相机的闪B光灯同时闪了起来,电影摄影师也起动了马达,气氛异常热烈。但老天爷好像在跟人们开玩笑,始终阴沉着脸,阴雨绵绵,轰炸计划不得不推迟。

            11月24日,天空放晴了。6时15分,晨光微露,塞班岛上响起了飞机发动机巨大的隆隆声,奥唐奈准将驾驶着1架B-29轰炸机沿着长长的跑道起飞了。在他身后共有110架"超级空中堡垒",它们迎着初升的太阳陆续起飞,在空中编成整齐的队形,飞向它们的第1个攻击目标——日本最大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东京近郊的中岛式藏野工厂。

            奥唐奈准将心里清楚,东京附近的防空力量是很强大的,由于美军战斗机航程有限难以护航,轰炸机群在东京上空必将遭到日本飞机的顽强攻击。但奥唐奈对手下的飞行员是十分了解的,他们大多数身经百战,有的参加过对德轰炸,有的在北非上空作过战,可谓经验丰富。更主要的,B-29轰炸机的出色性能使他对完成这次轰炸任务充满信心。

            不料东京上空浓云密布,云层很低,目视轰炸相当困难。奥唐奈当机立断,命令装有轰炸瞄准雷达的42架飞机利用雷达对原定目标进行轰炸;未装雷达的59架飞机可以实施目视瞄准,对东京城市工业区轰炸。机群得到命令后马上兵分两路,起向各自的目标。

            巨大的B-29轰炸机在顺风的作用下以时速约455英里的速度掠过目标上空,从30000英尺的高空投下一串串炸弹,东京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弹起横飞,火光冲天,一些市民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声吓呆了,望着天空中黑压压的机群不知所措。

            100多架日本"零"式战斗机气势汹汹地追了上来。但面对在30000英尺高空飞行的B-29轰炸机,大部分"零"式战斗机束手无策,只能盲目地射出子弹,只有少数飞行技术精湛的日本飞行员不顾"零"式飞机的升限,冒死仰攻,B-29则以猛烈的炮火予以还击。

            B-29轰炸机不同于以往的重型轰炸机,设计人员为了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空中堡垒",在B-29飞机的尾部、前上部、左右侧和后舱的上部共安装了5个自动炮塔,其中4个炮塔安装了双管12.7毫米机枪,位于前上部的1个炮塔则装有2门20毫米机关炮。这些炮塔由3名机组人员控制,能够在雷达的帮助下准确地射击各个方向来袭的敌机。数架B-29就可以在空中织成一个严密的火网。

            那些少数不怕死的日机不断撞上B-29机群密不透风的火网,一架接一架地中弹起火坠向地面。只有1架受伤的"零"式飞机挣扎着突破了B-29机群的防护火力网,撞在1架B-29的尾部,2架飞机顿时化为一个巨大的火球。轰炸进行得很顺利,绝大部分轰炸机安全地返回了基地。

            1944年12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战况的发展,拟订了在日本本土实施登陆的计划。他们的设想是,在占领冲绳之后,加紧对日本进行轰炸和海空封锁,以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尔后于1945年11月在日本南部的九州登陆,建立海空基地,为1946年3月在日本本岛登陆创造条件。因此到1944年底,美军飞机轰炸日本本土的次数更加频繁了,每次编成的机群也越来越庞大。一位日本妇女在描述美机昼间空袭的情景时说:

            "在东方天际,出现了一群又一群的B-29飞机......屁股后面拖着长长的尾烟,在碧蓝的晴空排着整齐的队形,就像一群群珍珠色的鱼在海洋中游动。我们觉得,美国飞机都带有新型炸弹,因为它们的爆炸声都与上次使用过的炸弹不同,没有听见过的声音,使每一次空袭都增加了恐怖和紧张......"

            日本人在猛烈的爆炸声和刺耳的空袭警报声中迎来了1945年的新年。裕仁天皇在皇宫图书馆下面的地下室里向首相询问莱特湾战况时,整夜都能感到炸弹落下的沉重声响。谁都知道加强防空的必要性,但日本已没有资源来造出更多的飞机,用于保卫东京的战斗机少得可怜。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将军被任命为第21轰炸机指挥部的司令官,当时他年仅38岁,是陆军航空队中最年轻的两星将军。李梅出身于工人家庭,没有进过西点军校,是个十足的土生土长的将军。他曾是B-17重型轰炸机的驾驶员,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强烈的进取心,而且足智多谋。他领导的第3轰炸机师在轰炸德国中表现得非常出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