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7月14日,德军使用100架容克-52型运输机,伞降了5个营,机降了2个营。傍晚,正当德空降部队着陆集合时,天空又出现运输机和滑翔机,并且在同一场地降落,这是英军伞兵第1旅,准备空降夺占卜利马索尔大桥,以保障登陆部队向北发展进攻。英伞兵着陆后,与德伞兵发生了激战。由于英伞兵占人数上的优势,德伞兵被赶到空降场的南面,卜利马索尔大桥为英伞兵占领。英军占领大桥后,德伞兵在守桥部队的配合下,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大桥发起攻击,英伞兵无法坚守,15日夜大桥重为德、意军夺回。以后英伞兵进行了多次反击,均不成功,直到英正面进攻的装甲部队进至大桥后,大桥才为英军占领。
卜利马索尔大桥地区两支空降部队的交战,是空降作战史上唯一的一次空降兵对空降兵的遭遇战。但它不是有计划的以空降反空降,而是完全由于偶然和巧合所形成的一场空降对抗。
二、袭击意军统帅部
意大利在北非、地中海、西西里岛的惨败,加紧了墨索里尼政权的危机。1943年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并被新政府监禁起来。9月3日,意新政府与盟军签订了停战协定。希特勒发现意新政府的这一倒戈企图,即向意大利增派了大量军队。9月8日,盟军司令部与意新政府宣布停战宣言后,驻意德军第1空降军即包围了罗马,解除了罗马附近意军8个师的武装。9月9日晨,德又在罗马东北的蒙特罗当多伞降了第2空降师的1个营,以控制设在这里的意军统帅部。
伞兵营从罗马以南的福贾机场起飞,在意军统帅部周围伞降着陆。着陆后遭到意军抵抗,德伞兵亡60人,经过激战,伞兵夺取了附近的建筑物,切断了意军统帅部对外的通信联络,战斗持续了36小时。10日,意军统帅部停止抵抗,被德军解除武装。
三、营救墨索里尼——特种空降作战的典型
1943年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随即被意大利新政府监禁在意大利中部蒙特柯诺山上的一所"坎普将军"旅馆里。新政府准备将其引渡给盟军司令部。希特勒为使墨索里尼在意大利重新掌权,决定采取紧急措施将其救走。
"坎普将军"旅馆位于蒙特柯诺山南坡的一个陡峭的悬崖顶部,海拔1800米,离罗马160公里。山上地势险峻,只有一条缆车道与山下100米处的山谷连接,其他无路可通。担任旅馆守卫的约有250人。
1943年夏,德国组建了一支"突击队",确定由这个"突击队"执行营救任务。突击队长斯科增努中尉,为德空降集团军司令斯徒登特的随从副官。
斯科增努通过大量的间谍活动,了解了墨索里尼被监禁的情况。他从空中照片上看到,"坎普将军"旅馆旁边有一块很小的三角场地,可使用滑翔机在此处降落。斯科增努拟定了营救计划:用4架滑翔机在山上降落,救出墨索里尼,其余滑翔机在山谷降落,攻占缆车站台,阻止意军向山上增援,然后,用一架轻型飞机降落在悬崖顶部,将墨索里尼送到山脉西面的阿奎拉机场,在那里再换乘一架轰炸机送往柏林。
9月12日(星期日)11时,拖曳飞机和滑翔机经长距离迂回飞行转场到罗马附近的普拉特克德马雷机场。下午1时,突击队起飞,共90人,使用12架滑翔机。
起飞时,有2架滑翔机在跑道上撞毁,其余10架到达目标上空,在3600米高处脱钩下滑。斯科增努乘坐的滑翔机滑降在离"坎普将军"旅馆18米的地方。和他在一处降落的还有另外3架滑翔机。有5架滑翔机降落在山谷的缆车道站台附近,1架滑翔机撞毁在丛林里。斯科增努等离开滑翔机后即冲向旅馆,只用了三分钟时间就击败了守卫分队,救出了墨索里尼。在山谷空降的人员迅速控制了缆车站台。斯科增努按计划呼叫1架轻型飞机在缆车站台附近降落。但在着陆时被撞坏,不能再起飞。此时,1架观察机正在山头上空盘旋。斯科增努向他发出降落的信号。经过清理场地后,观察机在旅馆近旁降落。这架只能容纳1个人的飞机,同时上去了墨索里尼和斯科增努两人。由于场地太小,由12名士兵拉住飞机,飞行员踩着刹车,加大发动机油门,当发出放的信号后,飞机冲出起飞。飞机安全飞到罗马,而后换乘1架亨克尔飞机,当天将墨索里尼送到柏林德军统帅部。
四、夺占勒罗斯岛和厄尔巴岛
1943年11月初,美、英军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后,进到特尔莫利、康波巴索、特腊契纳一线,德军撤至预有防御准备的桑格罗河、加里格里诺河一带进行防御。为了巩固该地区的防御,德军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攻势行动。夺取勒罗斯岛和厄尔巴岛,即是这一攻势行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勒罗斯岛为希腊领土,位于爱琴海东部,距土耳其海岸仅数十公里。它对德军在爱琴海上活动妨碍甚大。当时由英军控制,岛上有英军第234旅3000人及希腊军约6000人。希军部署在海岸一线,英军处于机动位置。
德军夺取该岛的计划是:登陆部队以2个营分别在岛的南北两端登陆,1个伞兵营在岛的蜂腰部空降。伞兵的任务是切断守岛部队的联系,协同登陆部队歼灭岛上守军。
11月12日拂晓,德军两个营分别在岛的阿彼第奇山南及瓦德特山东北同时登陆,上陆后相对进攻,夹击岛上守军。由于两处均遭到守军有力抵抗,进展缓慢。中午,德军第2空降师1个营在阿林达湾和古伦那湾之间的蜂腰部空降,英守军被分割成两个部分,防御受到威胁。英军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对德伞兵进行了反击。但由于力量薄弱,效果不大。13日,德登陆部队加强了攻势,同时由海上向古伦那湾附近的伞兵进行了增援,战斗持续了两天,岛上守军势孤无援,于16日被迫投降。
厄尔巴岛位于意大利和科西嘉岛之间。当时意大利的军队已被解除武装,而厄尔巴岛上的意军仍拒绝向德军投降。11月15日,德第2空降师以3个营从海上登陆,1个营在该岛首府空降。空降后,守岛意军没有抵抗向伞兵投降。
第四节 阿登反击战中空降兵的使用
1944年末,战争已逼近德国本土。当时,美、英军攻占了西欧大部地区,其战线中段已楔入德边境城市亚琛和特里尔。希特勒为挽回败局,集中了"B"集团军群的25个师约25万人,在美军防线薄弱部的阿登地区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企图分割、歼灭比利时、荷兰境内的盟军,改变西线的不利态势。由于盟军的坚决反突击,德军战役企图未能得逞,并导致西线处境更加恶化。德军在这次反击作战中进行了空降作战。这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最后的一次空降作战。德军的战役计划是:从普吕姆地区向列日一那慕尔、安特卫普方向进攻,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担任主要突击,在博特根巴赫南北段突破,向列日两侧马斯河上的渡口突进,第5装甲集团军担任辅助突击,第4集团军担任南翼掩护。使用一支空降部队在进攻第一天的夜间在马尔梅迪以北地区空降,切断通向北面的道路,阻止盟军增援部队向南机动,同时在敌后制造混乱,掩护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北翼。
为了准备空降作战,12月初,德军从严重缺员的第2空降军和伞兵学校中抽调了1200人组成了一个伞兵支队,代号为"奋战队",队长为海特上校。12月9日,"奋战队"到达阿尔屯集结进行空降作战准备,12月12日受领了作战任务。其要点是:16日凌晨,在正面军队发起进攻的同时,在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进攻方向上的巴拉格米奇尔地区空降,夺取并扼守一个三条重要公路的交叉点,以保障正面进攻部队通过。由90架容克-52型运输机担任空中输送,德境内的帕德博恩和利普施塔机场为空降出发机场。这是德军首次夜间空降作战,由于飞行员缺乏夜航和编队飞行经验,伞兵缺乏夜间空降经验,战役指挥员规定,从出发机场到前沿,由地面探照灯指示航线,没有探照灯的地方则使用高炮发射曳光弹;飞机在离空降地区50公里时打开航行灯,以保持飞行编队;在空降地区,由轰炸机投下不同颜色的燃烧弹指示空降场;伞降时投放照明弹,以保障伞兵着陆集合。
由于空降作战物资未能按时送到集结地域,空降时间推迟到17日凌晨。
16日拂晓,第1梯队的装甲师发起进攻,当即突破了美军防线。下午,伞兵"奋战队"从集结地域进入出发机场待命。
17日零时30分,运载伞兵第1编队的10架飞机开始起飞,在轰炸机引导下和地面探照灯、高射炮的指引下,于3时到达预定地区上空并进行伞降。在第1编队的飞机通过后,沿线的探照灯即关闭,高射炮也停止发射曳光弹,致使以后的运输机编队失去引导而偏离航线,飞过战线后,又遭受盟军高炮拦阻射击,被击落10架,其余飞机队形散乱,伞兵未降到预定地区,有的远离目标50公里。到上午8时,海特只集合到150人和一门迫击炮。由于力量微弱,伞兵进入密林隐蔽,等待正面军队抵达时投入战斗。夜间,又有150人来到海特的隐蔽地,并带来30名俘虏。这时,美军已对德伞兵发起了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