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urexs
天水、甘南等地医疗机构伤员救治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开展,每一位伤员都有专人护理,生活都有专人照顾。不论来自何方,不论是否相识,灾区的所有医务工作者都只有一个信念:我在灾区,我愿付出全部努力。
天使空中来
重灾区什邡县,空降兵医疗分队依次排开的9顶帐篷里,人来人往,伤病员正在排队接受治疗。
14日凌晨1点,接到上级命令后的空降兵医疗分队跟随空降兵大部队一起,乘坐伊尔76飞机抵达四川某军用机场,又马不停蹄直接开赴震区什邡。他们带来了50吨器材,其中有各种手术器械、诊疗器械以及先进的远程医疗设备等。放下行装,他们不待休息片刻便支起救护设施开始了救治工作。
"快,先输液!"随着救护车呼啸而来,骨科专家、空降兵457医院院长李菊成一边吩咐一边赶紧准备手术。简陋的帐篷里,李菊成有条不紊地对这名从洛水震区送来的严重骨折病人进行手术。"目前我们空降兵医疗队已救治近600人,开展手术66台,抢救危重病人6位。"李菊成骄傲地告诉记者。
在这支医疗队还有18朵"金花",她们用女性特有的温柔温暖着病人的心田、抚慰着他们的痛苦。这时,一个叫唐山的10多岁的小男孩被紧急送到护士谢海兰面前。小男孩脸部、手臂多处受伤,一看见针头就往后躲。谢海兰一边温柔地跟小男孩说话,一边轻轻地握针,准确地扎了下去。
又一名老年病人送来了,受到精神刺激的他问啥话也不答,护士姜楠灵机一动,在一个纸牌上写上"腹痛?""伤口痛?"通过一个个手势、一个个眼神,她便了解了病人的苦衷。
第24节:医生是我们的保护神
医生是我们的保护神
5月15日上午10时许,在什邡中学体育馆,数百受灾群众被安置在约二三百平方米的操场上,他们有的头、脚裹着纱布,有的面部青紫,有的步履蹒跚……医务人员正给他们做着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两天多时间没得好好休息,他们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眼袋肿胀,嘴唇干裂。
资阳抗震救灾医疗队什邡分队是13日11时第一支到达的医疗救助队。什邡中学体育馆是个分诊点,主要是对收治灾民进行检查,轻伤灾民就地治疗,重伤灾民简单处理后立即转院。"当天到达这里时,全体医务人员未作任何休息,连口水都没喝,就立即投入工作。"医生李涛说,"病人太多了,几乎平均每隔两分钟就有受伤灾民送进来。第一天只休息了一个小时,吃了一碗方便面。""多治疗一名灾民,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陈浩庆医生说。
"有两次大一点的余震,一些受到惊吓的病人家属都跑了出去,但医生和护士仍然坚守岗位,不断安慰受伤灾民,这一点太让我感动了。"绵竹县金花乡文河村李汝国激动地说。
"他们是我们的救护医生,更是我们的保护神,有他们在,我们感到很安全。"什邡市红白镇红白村陈阳锡在地震中被砖块砸伤了头,面部青肿。他说,资阳的医生服务热情,医术过硬,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医生们的大恩大德。
什邡分队投入抗震救灾医疗工作的67个小时里,诊治了1000多名受灾群众。
第25节:患难之中见真情
患难之中见真情
绵阳医疗分队是13日凌晨2点到达安县西苑中学救灾分诊点的,分队负责人刁祖强副主任医师说,走得太急了,大家没有带任何衣物和生活用品,都是穿着工作服就奔赴重灾区。灾区当时下着瓢泼大雨,一片漆黑,停电停水,雨在不停地下,病人在不停地送进来,一个操场全是病人,救护车、大卡车川流不息。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水喝,河里的水又不敢喝,电话又打不通。刁祖强激动地说,最危险的是余震又不断地来,一些病人家属老人、小孩都吓得大哭起来。医疗队的队员们硬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抢救伤员。
截至15日11时,绵阳分队抢救诊治了1000多名灾区人民。
15日,市卫局带着家乡亲人的问候,先后奔赴什邡和绵阳两个市抗震救灾医疗分队救灾点,慰问我市战斗在抗震救灾医疗战线的医务人员。大家表示,家乡亲人的关心增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大家一定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医疗工作中去,为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绵阳市卫生部门立即响应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号召,迅速组织60名医务人员组成市抗震救灾医疗队,分成三个小队分别赶赴都江堰、什邡、绵阳三个灾区。15日,什邡、绵阳两支医疗分队,72小时接治灾民2000多人。
在成都新光华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护的帐篷,里面住着46个产妇和婴儿。一个中年女性医务人员,从下午地震开始就忙着搭帐篷、安置病员,直到晚上10点还没有回家,有人问:"你有孩子吗"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说:"有,在学校,地震到现在还不知道孩
子的情况怎么样。"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有人问她叫什么名字?孩子叫什么名字?在
哪个学校她摇摇头都不做回答,抹一把眼泪又投入到工作之中……面对残酷的灾难,谁不牵挂自己家人的安危?谁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站在自己的面前?然这位白衣天使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爱。对她自己的孩子来说,她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但她却是那46位已出生或将要出生的孩子最伟大的母亲,她的大爱感天动地。
"电台里说有人需要捐血,而接受捐血的地点只有两个,都离得较远。身边有邻居说话了:走,坐三轮去。"凌晨3点,还有人在询问医生能不能献血。在成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患难之中见真情。这种真情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普通百姓的善良、真诚和友爱上。抗震救灾,每一个人都不是看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有钱出钱,能义演的义演,能献血的献血。这种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就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
第26节:几位医生的口述
几位医生的口述
口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石欣
在北川的日子心也一点点变凉,因为病人明显越来越少了,但是我今天看到了一个奇迹!那是中午11点左右,我们所在的医疗点送来了一个50多岁的老人。担架刚抬近,我们就吓了一跳,一股尸臭味迎面而来。送他过来的消防队员告诉我们,是从外地赶过来的老人的弟弟指出老人地震前所在的位置,生命探测仪也证实了废墟下有生命迹象,他们才开始对老人的搜救。老人的弟弟就在一旁帮忙搬着砖块,焦急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有尸臭并不能说明老人已经死亡,我们立即展开了检查。老人没有骨折,但是右侧胸部被拉了一条10多厘米长口子,已经出现了感染。摸不到脉搏,心脏跳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从微弱起伏的腹部可以看出他还活着。因为长时间没有任何补给,老人很瘦,全身苍白,皮肤也显得皱巴巴的。我们迅速给他罩上氧气面罩,我不停地捏着皮球补氧。手臂上静脉注射已经行不通,我们的护士就通过静脉加压补液,同时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抢救了半个小时,我们听见老人的心跳开始变强,我们把他救了回来!当我们把这个消息告诉老人的弟弟时,他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半小时以后才恢复过来。虽然这兄弟俩没有和我们说过一句话,可是我们还是被感动了,是被生命本身的顽强感动的。被埋了将近120个小时,没有吃的没有喝的,身上还有伤,这样都能活过来,这不是奇迹是什么?72小时早就过去了,希望奇迹还能继续发生。
口述: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队麻醉师黄亚辉
这些天的救援工作让我感觉有些压抑,看到那么多严重受伤的同胞,心里很难过!我们的工作(绵阳三院)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现在大家都发扬不怕艰苦的精神全力抢救伤员。
目前在绵阳三院的麻醉师,加上我一共有7个人,他们原来几乎都是24小时在医院,我来了以后每天从上午8点一直要工作到晚上11点。手术室的药品和器械基本是可以供应上的,而且政府正在想办法源源不断地给我们送物资。
昨天我为6名患者做了麻醉,尤其看到那些小朋友,比如3岁的小欣宜还有2名5岁的
小孩子要做截肢手术,我心里非常难过,不忍心啊!(说到此处,黄亚辉的声音哽咽了)
现在对我们麻醉师的技术要求很高,如果要做全麻,呼吸机不够用,所以只能尽量给病人做硬膜外麻醉,这就需要病人配合摆体位。可是大部分患者都无法随意动弹,只能是在强迫体位下进行,而且很多患者因为长时间被掩埋或被挤压,肾功能很差,血钾很高,全身情况很糟糕,这对我们的技术要求就更高,尽管体力消耗很大,但还是全部成功了。
走的时候太匆忙,我只带了一件外套,由于天气太热,外套倒是没派上用场,这几天我就一直穿着临走时的那件T恤衫,很臭、很难闻!直到昨天,救护车到了,我才换上了一件他们送来的背心。
这些天一直忙也没和家里联系,还是刚到的时候和老婆说了一声,还没有告诉爸妈,他们是70多岁的老人了,怕他们担心,还是等回去了再告诉他们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urexs。手机版阅读网址:m.wure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