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与张蓬舟先生商榷》、邓剑鸣等《〈薛涛诗笺〉中几首诗真伪辨》、佟培基的《全唐诗重出误收考·薛涛》等。
薛涛诗集版本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有:傅增湘的《明本薛涛诗跋》、张蓬舟的《薛涛诗笺·版本源流》、万曼的《唐集叙录·薛涛诗》等。
三、张祜研究
张祜是中晚唐间著名诗人,其人、其诗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本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张祜研究趋于细致和深入,其中吴在庆和尹占华成果较多。
生平研究 谭优学的《张祜行年考》是本世纪较早对张祜生平和创作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生平和行事:(1)张祜的名、字、籍贯及生卒年。(2)元微之短沮令狐之表荐。(3)"钱塘论"、"争解元"之失意。(4)"累蒙方镇论荐"及"遍干诸侯"。(5)文坛朋辈之交游。(6)塞北岭南之广泛游踪。(7)祜之妻孥及身后萧条。文后还列有一简明之《张祜年表》。此后不久,吴在庆相继发表了《令狐楚表荐张祜时间考》、《张祜卒年考辨》、《关于张祜生平及诗歌系年辨伪的几个问题》、《张祜生年辩正》等文章,其中对张祜生平行事的看法与谭文颇不相同。如他认为,张祜《寓怀寄苏州刘郎中》诗与令狐楚表荐事无关,又据张祜《庚子岁寓游扬州赠崔荆四十韵》及《寄献萧相公》诗,考定表荐事在元和十五年秋;闻一多及谭文都认为张祜卒于大和六年,武汉大学《唐诗选注》定其卒于大和十三年左右,吴在庆则认为张祜应卒于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关于张祜的生年,闻一多云生于唐德宗贞元八年,谭优学云生于德宗建中三年,卞岐《张祜生年考辨》认为应生于贞元十八年,吴在庆在经过多方考辨的基础上,认为闻一多的说法比较可信;对于元稹是否可能谗毁张祜这一问题,以前有人曾否定过,吴在庆在多方论证后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吴在庆还提出张祜曾三入长安,而其寓京三年之时间乃其第三次入长安的大和末期。此外,高玉昆的《张祜何年进京》、乔长阜的《张祜生卒年和三入长安考》、尹占华的《张祜系年考》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诗歌研究 谭优学的《张祜行年考》中也涉及到张祜的文学观和诗歌创作,如他曾列专节论"张祜之文学观及为文态度"和"祜诗略论",他认为,"祜诗之佳者,首推宫词,微婉而多讽,艺术造诣,臻于化境;次则体物图貌、描绘山水之作"。又谓,"祜诗无僻字僻典,无诡怪陆离之状,纯熟工整,流转自然。均眼前事,眼前景,人人习见,而祜为之,情趣盎然。"
对张祜诗歌进行专门研究的论文则有:朱碧莲的《"千首诗轻万户侯"――评张祜的诗》、陈广宏的《中晚唐间著名诗人张祜》、张立名的《张祜诗刍议》、吴在庆的《论张祜的诗歌》、尹占华的《张祜诗辨伪》、张浩逊的《张祜宫词浅论》等。其中朱碧莲文首次对张祜诗歌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文章首先针对元稹评张诗为"雕虫小巧"的做法进行反驳,认为"张祜的诗是有一定的思想意义的,尽管诗集中不乏应酬奉和之作,也写了自己的流连倡家的荒唐行为,但那只是唐代落魄文人所难以避免的局限性,并不能因而抹杀她的诗歌所具有的思想性",其次对白居易认为徐凝的诗为先,张祜的诗为次的评论也进行了辩正,认为"总的看来,张祜的诗优于徐凝",文章最后对张祜诗歌在中晚唐诗坛上的地位作了总的评价:"在晚唐形式主义甚嚣尘上,诗风日益萎靡不振的背景下,张祜却能以如此质朴的五古,歌咏时事,关心朝政,'谏讽怨谲',锋芒毕露,自不失为佼佼者。他虽然不能与杜牧、李商隐并列,然亦相差无几。在政治态度和性格作风上,他与杜牧大同小异,特别在某些反映个人壮怀及描写时事的诗歌中,两人有共同的爱憎,诗风接近,无怪张祜晚年与杜牧成为莫逆之交,他们志趣相投,诗酒酬答,互相同情,互相支持。......囿于偏见的元稹和白居易难以认识祜诗的价值,只有深深了解张祜的杜牧才能真正懂得他的诗。"
另外,吴在庆的《试论张祜的傲诞狂荡》探讨了张祜的性格,文章首先从笔记小说中看出张祜的形象是傲诞的,探讨了张祜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傲诞狂荡"的性格特点:1、对某些权势者的蔑视与讥讽怨刺;2、耿介的性格,高洁的情怀,凌云的气骨;3、愤世嫉俗,终穷独醒。文章还分析了张祜这种性格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其人生的影响。
四、中唐其他中小作家研究
本世纪以来,学界对中唐的一些中小作家,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虽然研究成果和取得的进展不是很大,但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作了必要的铺垫。
卢仝研究 关于卢仝生平方面的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刘曾遂的《卢仝不死于"甘露之变"辨――兼考卢仝生卒年》、姜光斗等《卢仝"罹甘露之祸"说不可信》、刘曾遂《卢仝生平事迹杂考》、孔庆茂、温秀雯《卢仝行年考》等。其中,姜光斗等文从诸多方面对卢仝死于"甘露之变"的传统说法进行了驳正,认为卢仝大约卒于元和七年或八年,并不死于元和九年的"甘露之变"中。刘曾遂的《卢仝事迹杂考》考证出:(1)卢仝早年曾寓居扬州,大约三十岁时才离开扬州;(2)卢仝曾隐济源王屋山(大约三十岁时隐居此处,大约四十多时移居东都);(3)卢仝无"两征不起"之经历;(4)迁居洛阳及与马异结交,等。孔庆茂等文则是一篇卢仝的简明年谱,其中对卢仝一生的重要事迹的考证多有自己的看法。
关于卢仝诗歌方面的成果主要有:项楚的《卢仝诗论》、孔祥祯《谈卢仝和他的政治讽刺诗》、王骧《试评中唐诗人卢仝》、董乃斌《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论卢仝、马异、刘叉的诗》等。其中孔祥祯文对前此学界不是谓卢仝诗"怪诞"、"险僻",就是说其是"反现实主义"诗人的研究现状表示不满,遂结合卢仝的生平身世对其政治讽刺诗作进一步的探讨,文章认为,卢仝政治讽刺诗的矛头是指向当时皇帝的昏庸,宦官的跋扈,藩镇的作乱,官场的黑暗。这类诗的特点是真切、大胆、深刻泼辣,而且富有创见。有些诗浪漫主义色彩很浓,有些短诗又很自然、流畅、清新。从整体上看,卢有怪僻松散的诗,但所占比例极少,绝大多数的诗想象奇特,语言古朴自然,感情真切。因此,不能用"怪僻"二字概括其全部诗歌,他更不是"语言奇谲怪僻"的一格宗师。
权德舆研究 关于权德舆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叶幼勋的《复傅沅叔年伯论权文公集书》、林家英等的《权德舆的为人、为文、为诗》、李文衡的《权德舆文艺观浅论》、王达津的《权德舆与中唐诗的意境说》、吴汝煜的《权德舆诗人名考证》等。其中,林家英文认为,在日益趋向没落的中唐时代,权德舆的为人从政,堪称是尽职秉公、刚正不阿;体察民病、宽仁温厚;他的诗,是其抒写情性、坦露内心世界的精神寄托;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多用白描手法,力求语言的清淡、省净、流畅、自然的同时,也注意锤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王达津文则认为,在中唐时期,首先明确提出意境说的正是权德舆,他他认为权氏已经看到意的高低决定诗境的高低,外界之境也有助于诗境,首先是使意更深远。境不仅是物象的铺陈,而是有广远空间,含深意的境界,最后可以使人得意忘筌。
李翱研究 关于李翱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李恩溥的《李翱年谱》、马积高的《李翱生平仕履考略》、陈尚君的《李翱卒年订误》、李光富的《〈李翱年谱〉订补》、郝润华的《李翱与〈李文公集〉》等。李恩溥文虽极简略,然为李翱的第一个年谱,有拓荒之功。马积高文较之李文更加系统,且对李翱一些重要行事进行了比较深细的考证。李光富文则对李恩溥文进行订补,在生卒年、籍贯、世系、行事等方面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郝润华文则对李翱的文学创作和文集的版本流传情况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项斯研究 关于项斯的研究成果则有:卞岐的《项斯籍贯考》、杨叔威的《说项斯的诗及其里籍问题》、卞岐的《唐诗人项斯的三首佚诗》、《关于项斯佚诗的真伪》、徐光大的《项斯籍贯生平考探》等。
其他 另外,有一些文章还涉及到中唐时期的其他作家,如储仲君的《李嘉祐诗疑年》、张瑞君的《李嘉祐、皇甫冉生平事迹补证》、郭殿崇的《唐徐州诗人刘商考》、汤擎民的《刘轲生平及著述考略》、张全恭的《唐文人沈亚之生平》、杨胜宽的《〈全唐诗外编〉所收沈亚之逸诗的真伪问题》、郭殿崇的《关盼盼妾属甄辨》、吴汝煜的《张仲素考》、曹汛的《茂陵才子马逢》、陶敏的《〈全唐诗〉令狐楚卷及李逢吉诗整理》、姜剑云的《令狐楚作品传统及散佚考述》、冀勤的《关于欧阳詹的生卒年》、储皖峰的《论郑嵎津阳门诗》、曹汛的《石贯诗事》、周勋初的《卢言考》、瑞需的《梁肃》、张天健的《刚肠侠诗话刘叉》、成志伟的《读坎曼尔的〈诉豺狼〉》、肖兴之的《关于〈坎曼尔诗签〉年代的疑问》、王宗堂的《舒元舆简论》、陶敏的《羊士谔生平及诗文系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