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古典文学 >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 第226章

第226章

书籍名:《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作者:杜晓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而他们的自身又是那样晶莹可爱,如碧玉似的隽洁,如水晶似的透明,如海珠似的圆润。有一部分简直已是具备了近代的最完美的短篇小说的条件。......他们是中国文学史上有意识的写作小说的开始。他们是中国短篇小说上的最高的成就之一部分。""唐人传奇文不仅是第一次有意的来写小说的尝试,且也是第一次用古文来细腻有致的抒写人间的物态人情以至琐屑情事的。这种新鲜的尝试,立刻便得到了成功。"

            三四十年代发表的一些专题论文也较深入地探讨了唐代小说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如汪辟疆的《唐人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首先从人物描写和艺术表现两方面分析了唐人小说与六朝小说之别,以见唐代小说的历史贡献。他认为,六朝小说"其摛文之旨,实在尽事实之变幻,本不以人物为中心","迄于李唐,始有意为小说之创作,而其篇中之中心人物,乃有整个之记述。毋论其事之怪,之诞,之奇,每读一篇,其主要人物,印象甚深。此唐人小说之异于六朝者也"。复次,六朝小说"大抵平直简质,艺事无足动人,故其流传未久,率皆不存。......唐人则不然,往往于志怪之余,兼擅文事,其描写人物风景,浓至篟丽,蔚然可观,反覆展玩,荡气回肠,后人抚拟,汗流莫及。则艺事之工也。"文章还从唐代小说与诗歌、曲、骈散文、后代笔记小说等其他文体之关系着眼,进一步探讨了唐代小说的历史地位和对后世文学之深远影响。同样,姜亮夫的《唐代传奇小说》也指出,唐代小说的特点,并不是在一件事中摘出一个异点,一个人中摘出一个特点来说说,"他显然是结构完备的小说了",他还将唐人传奇为后世戏曲所拟者列了以简明的表格,以见唐人传奇对后世戏曲影响之深,亦可见各种题材在后世演变之迹。霍世休的《唐代传奇文与印度故事》则指出:"唐代的传奇文在意境或题材上,当然也不是毫无所本,却比较地能够融会贯通,经过相当的消化作用,不像六朝人的生吞活剥;而叙述的婉转,情节的曲折动人,以及洋洋洒洒,在在说明作者的有意为文。"钱卓升的《唐人小说的史学价值》则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唐人传奇的史学价值:(1)识地理,(2)习官制,(3)知信仰,(4)明俗尚,(5)了解唐人小说本身在文学史上之地位,(6)领会逸史笔法。周潜的《论唐代传奇》也认为,唐代传奇"是小说体裁之完成,亦开后世小说独立完成之先河"。文章还分析了唐人传奇的优缺点,认为其优点是:"文辞华缛,伟丽稀奇,结构森严,精深闳博";缺点是:"题材每多抄袭窠臼",内容"烦琐拖沓,累赘重复,千篇一律","无意味之延长";"描写之目标为何"、"全篇之中心思想何在",读者茫然不知,"是无目标之描写"。

            五六十年代,学术界对唐代小说的评价则更高了。如中科院文学所编著的《中国文学史》就认为,唐代小说"提出的许多反对封建压迫、要求爱情自由等等的思想主题,不仅代表着当时、也代表着后世的群众要求;又由于它在艺术上创造出许多生动美丽的人物和故事,因此,它几乎成了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汲取题材的宝库。"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则指出:"它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序幕,反映了城市社会生活的繁荣复杂,把反对封建门阀制度和礼教压迫当作自己的基本主题。一些优秀作品则往往兼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六朝小说"都只截取某一个生活片断,来描写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而"唐传奇则比较全面地采取了史传文学的手法,把一个人前后完整的一段生活,甚至一生的经历都描绘下来,形象地揭露社会矛盾,表现出人物的微妙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体制简短而有长篇小说的规模,这种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小说形式,是由唐传奇开始的。而唐传奇中大量出现的惊奇情节、大胆想象,以及生活细节的细致刻划,对后世戏曲小说创作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唐传奇还以简洁、准确、丰富、优美的语言,把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了很高的地步。"

            当时发表的一些专题论文也同样给予唐传奇以极高的评价。如徐士年在《略谈唐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中就认为:唐传奇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它所塑造的人物有鲜明的个性,有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有体贴入微的心理刻划,同时也有动人心魄的浪漫情调,这一切使唐人小说在艺术上区别于过去的志怪小说。

            八十年代以后,学界对唐代小说艺术成就的分析更细、评价也更高,但总体上未有大的超越。                                                              

        第三节    唐代小说的综合研究      

            本世纪学界除了探讨了唐人小说兴盛的原因、分析了唐代小说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还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了唐人小说的表现艺术及其与其他文体、社会、政治、宗教等因素之关系。

            一、题材和分类研究

            唐代小说题材多样、意旨不同,所以学界对唐代小说的题材和分类研究也表现了一定的兴趣。

            八十年代以前  如方世琨在《小说在唐代的倾向》中将唐代小说作家分为贵族的和资产阶级的两派,认为"贵族文学的特色,在其超脱人情,叙写光怪陆离的故事",资产阶级文学则以揭露社会现实黑暗为主。他还指出,"唐代中叶,为文化进展最高潮头。贵族文学代表作如《汉武内传》、《西京杂记》、《搜神记》、《虬髯客传》等,都是当代丰富的作品的表现。资产阶级方面则有《会真记》、《南柯记》、《南楚新闻》、《摭言》等。""就中贵族文学的作品,多半是写天子的逸事,或奇侠的传概。似乎是比资产阶级文学来要差得多,因为他们的目标并不一定就在启示人们、感化人们。"周潜则在《论唐代传奇》中将唐传奇的派别一分为三:侠义派、恋爱派、神怪派。

            五六十年代,学界对唐传奇的分类稍细一些,但也大抵不出爱情类、历史逸事类、现实讽刺类、神怪寓言类等四五种。当时专门对某一题材进行探讨的文章则主要有:一粟的《谈唐代的三国故事》、谈凤梁的《略论唐代爱情小说的阶级局限与糟粕》等。

            八十年代以后  七八十年代以后,从题材角度研究唐代小说的文章就更多了。如专论爱情题材的文章就有王国安的《略谈唐传奇中的爱情主题》、虞晔如的《唐传奇爱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严正广的《浅谈唐代的爱情小说》、幺书仪的《元剧与唐传奇中的爱情作品特征比较》、费秉勋的《唐人爱情悲剧小说初探》、啸马的《悲剧性格的崇高于优美――试论唐传奇爱情王国里的女性形象》、郝在今等的《唐人小说中的爱情文化信息》、任洪杰的《试论唐传奇爱情故事的几种结局》、陈节的《唐传奇中人神恋现象的思考》、徐素风的《从爱情传奇看中唐以后市民意识的萌芽》、詹丹的《仙妓合流的文化意蕴》、程遥的《论唐代爱情婚姻小说的道德理想》、夏晴的《风流中的超越与固守――从中唐爱情传奇看当时士子的人生观》、程国赋的《试论唐代婚恋小说的嬗变》、朱迪光的《唐传奇中爱情婚姻作品的结构因素及其组合模式》等。

            其中,严正广文专门对唐传奇小说中的爱情题材进行了评论。他认为唐传奇继承了民歌、民间故事中爱情题材的传统,以肯定的态度描写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抨击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揭露封建统治者的奢侈于残暴,反映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唐代传奇小说与六朝志怪的不同之处在于思想意义的进一步加强,表现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封建统治政权的否定。幺书仪文认为,元剧和唐传奇中的爱情作品对人物性格、情节矛盾的不同处理,显示出两个时代的处于不同阶层的作家不同的爱情理想和社会理想。其不同点有三:第一,从唐人小说到元人爱情剧,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值得注意的变化。唐代传奇中男子身分较高,社会地位较优越,而元代爱情剧中的读书人的身分地位却有些下降;第二,从唐传奇到元人爱情剧,作品中矛盾的性质也有所变化。在唐人小说中,矛盾冲突大多数发生在男女双方本身。唐代社会的门第观念,以及知识分子在仕途前程上的实际考虑,常常成为酿成爱情悲剧的之间原因。元代则是男女爱情与外力干扰的冲突。第三,在元人爱情剧中,女子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在反抗外力的阻扰,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中,表现了一种积极的主要精神。相反,在唐代传奇中,这种主动权操在男子手中。另外,在"仕宦"与"爱情"的关系处理问题上,唐代小说往往是牺牲"爱情"来维护"仕宦",而元代爱情剧则"编织了爱情与仕宦统一的轻飘飘的美梦,聊以寄托不平、感伤、失望等等极其复杂的心理"。而且,由于作家创作心理的变化,在唐人传奇与元人爱情剧中共同涉及的某些问题上,作家的处理发生了明显的不同。如唐人小说中,贯穿着一种对男子"始乱终弃"的行为加以谅解、甚至赞同的道德标准。但到元代爱情剧中则不再出现,相反,作品中贯穿了对爱情的专一和忠诚的强调。啸马文对唐传奇中的霍小玉、崔莺莺、步飞烟等优美的女性形象所体现的悲剧性格进行美学分析,作者指出,霍小玉"于沦落风尘之迹,把生命的全部意义附丽于她明知是一个悲剧的爱情,宁可在人性的升华中毁灭,也不愿沉沦于灵魂的堕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