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原来,威其格乘坐的滑翔机在莱茵河附近的草地上降落后,他立刻命令部下在这块草地上修出一条跑道来。在士兵们迅速推倒篱笆,清除障碍物时,威其格在附近的公路上拦住一辆汽车。20分钟后,他回到了科隆的厄斯特哈姆机场。可是,那里1架容克-52飞机也没有了,他只好打电话从别的机场调了1架其他类型的飞机代替。这架飞机顺利地从草地上把滑翔机拖曳起来。这样,威其格才得以重新担当了突击部队的指挥官。
按计划,德军飞机又空投了炸药箱,突击队准备用这些炸药对还没有完全被炸毁的碉堡实施再次爆破。5月10日全天,德军都在埃本·埃马耳要塞进行"拨钉子"战斗,有的战斗小组甚至从高达40米的断崖上把炸药吊下去爆破。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收缩在要塞内部的比军痛苦地忍受德军的折磨。
德军第6集团军在德军空降突击的同时从正面向比利时发动了进攻。由于空降兵控制了埃本·埃马耳要塞外部,使要寒的枪炮不能发挥火力去阻止德军的前进,德正面进攻部队顺利地突破了比军前沿防线,渡过马斯河,于当天黄昏抵达艾伯特运河东岸,并接替了夺取桥梁的突击队。傍晚,德军1个工兵营企图在埃本·埃马耳要塞前面通过运河,但被1座未被伞兵消灭的暗炮台的火炮所阻止。夜幕降临后,德军派出1个由50人组成的工兵组用橡皮船偷偷渡过被水淹没的地区,摧毁了那座暗炮台和剩下的另外几座暗堡。11日凌晨,该工兵营顺利通过了运河,登上要塞,然后在空降兵的协助下,对钢筋混凝土的地下工事、坑道等进行连续爆破。整个上午,埃本·埃马耳要塞一直在爆破的震撼之下抖动,同时德军工兵手持喷火器和自动武器向要塞纵深推进。守备部队有60人被击毙,40人受伤。13时15分,比利时守军派出了谈判代表,桥特兰德少校请求投降。埃本·埃马耳要塞陷落。
在夺取要塞的战斗中,德军空降突击队以突然的行动获得了巨大战果,打死打伤比军110余人,俘虏1000余人,德军仅付出亡6人、伤19人的代价。德第6集团军从这个缺口向比利时快速推进,于5月17日占领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5月28日,比利时宣布投降。
德军空降突击埃本·埃马耳要塞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拖曳滑翔机作战的大胆尝试。埃本·埃马耳要塞的陷落使德军突破了艾伯特运河的防线,为地面部队打开了通向比利时心脏布鲁塞尔的大门。
血火长空
——"敦刻尔克大撤退"时的空战
敦刻尔克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法国港口城市,在二战期间,它却以世界上最大一次撤退的发生地而闻名于世。在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短短9天的时间里,近34万英法联军在这里奇迹般地逃脱了德军的三面重围,回到英国本土,从而为英国后来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在这场血与火的生死较量中,英德双方兵员损失惨重,美丽的敦刻尔克港也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空中、地面、江河硝烟滚滚,弹雨如梭,海滩、堤道、港口陈尸遍地,血流成河。到处都是飞机的轰鸣声,子弹的狂啸声和炸弹的爆炸声,法兰西在燃烧,在流血,在呻吟......
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英国皇家空军为掩护地面撤退,与占绝对优势的德国空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战,在空中谱写了一曲曲反法西斯侵略的动人乐章。
希特勒突然叫"停"
早在1939年10月9日,希特勒就指示陆军总司令部制定入侵西欧的"黄色方案"。1940年5月,在北海至瑞士边境800公里长的西部防线上,希将勒集中了训练有素的136个师,其中包括拥有3000辆坦克的10个坦克师,7个摩托化帅,在大批重型轰炸机、战斗机、伞兵运输机和满载突击队的滑翔机的配合下,闪电般攻占了丹麦、挪威两国。英、法仓促对德宣战。就在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令人宽慰地断言"希特勒已经错过时机"之后5个星期,德国又对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发动了闪击,同时以10个装甲师为先头部队越过阿登山区,直逼法国腹地,将法军苦心经营的马其诺防线置于无用之地。
冯·伦斯德将军率领势不可挡的德国装甲部队拦腰切断了法国北部战线英法联军与李姆河以南法军主力的联系,尔后挥师南下,追击节节败退的英法联军。英法联军虽然也实施过多次反突击,但终因兵力不足、行动迟缓而失败。34万英法联军和部分比利时军队在短短10天内就被围困在敦刻尔克至比利时边境海滨的狭小地域内,命运危在旦夕。
此时,阿道夫·希特勒狂热的日耳曼民族自豪感又升腾起来,他为他强大的德意志军队而欣喜若狂。他兴奋地吼叫着,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叫嚣着让进攻部队发动更猛烈的攻击,一举歼敌于敦刻尔克。就在这时,帝国元帅、纳粹空军头子赫尔曼·戈林坐不住了,他有自己的一番打算。敦刻尔克的盟军显然已成了瓮中之鳖,他不能容忍强大的帝国空军在这种时候无所作为,而把功劳全部记在装甲部队头上。"出击,出击,坚决要出击"的欲火促使他岂不及待地拨通了元首的电话。
德国空军此时正当春风得意之时,在此之前的战斗中它曾有过不少的"杰作":
在攻击比利时的德军大炮打响前2小时,德国的伞兵部队和由滑翔机运输的突击部队首先对比利时境内的重要目标进行了大胆的袭击,一举夺占或摧毁了比方的主要防御工事、桥梁、交通枢纽、司令部和军火库,并且完好无损地占领了横跨艾伯特运河的三座重要桥梁,同时还出动轰炸机空袭比军机场,将其一半以上飞机毁于地面。
在荷兰,德国伞兵部队出岂不意从天而降,控制了重要的马斯河大坝水闸,从而打乱了荷军试图以洪水阻挡德军进攻的计划。轰炸机群向英法防御部队进行了超强度的突击,为地面装甲部队轻而易举地在盟军坚固的防线撕开口子打下了基础。
此外,德国空军还同英、法空军进行过多次交锋,给原本就不太强大的法军以重创,也给英国远征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因此,德国空军常常以"世界最强大的空军"而自居。1分钟后,希特勒在他的"石头城"统帅部拿起了电话。戈林焦急的请求道:"元首,就让帝国的空军去结束这场战斗吧!光荣的地面装甲部队应在休整后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希特勒与作战局长约德尔少将商议了戈林的方案,约德尔十分赞同戈林的建议,他认为将装甲部队用于敦刻尔克周围的沼泽地带是不明智的,而应将这股铁流融入对巴黎的进攻。但是这一建议却遭到了古德里安等前方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激烈反对。他们认为:在对敦刻尔克已达成三面包围,但海上退路并未切断的情况下,任何给予敌人喘息机会的行为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他们的意见与参谋本部取得了一致。戈林得知这一消息后怒不可遏,大骂他们根本没有把强大的帝国空军放在眼里,这是对他本人难以忍受的污辱。终于,凭借戈林在纳粹党内不可动摇的副领袖地位,使得参谋本部最后与空军达成了"共识"。
5月24日,德国围攻敦刻尔克的坦克突击兵团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停止攻击行动,消灭敦刻尔克敌军的任务改由地面炮兵和步兵配合空军完成。"
"发电机"计划
早在德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法国西北部挺进之时,英国人就已经发现:德军进攻的目标并不是巴黎,而是英吉利海峡一线。非常明显,德军旗图将英国远征军包围在法国大陆,使之孤立无援,陷入绝境。
英国远征军最高指挥官戈特勋爵焦急不安地向英国战时内阁报告说:他也许将不得不在德军包抄他们后路前使英国远征军脱身。然而,他接到的命令却是要他向西南方向的亚眠进发,与法军主力会合。
5月20日,形势急转直下,德军装甲部队先于英军抢占亚眠,并且抵达海滨。至此,英法联军被南北割裂的事实已成定局,南部英军的命运不容乐观。
就在这时,英国战时内阁接到了新任首相丘吉尔的指令:"做为一种预防措施,海军部队应征集大量运输船只,时刻准备驶向法国沿海的港口和海湾。"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奇爵士奉命制定一项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计划。该计划预计在法国沿海的加来、布伦、敦刻尔克3个港口,每天各渡送1万人回英国,以保存远征军实力;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下,泽布腊赫、奥斯坦和纽波特港口也要加以利用。海军很快便筹集了30艘渡船,12艘海军扫雷船和其他可以利用的船只,其中包括横渡海峡的一日游游艇、6艘小型沿海商船以及部分前来英国港口避难的荷兰渔船。
与此同时,拉姆奇爵士建议战时内阁给英国远征军加强适当的空中力量,因为远征军现有的老式飞机数量有限,攻击力不强,很难担负如此庞大的撤退掩护任务。遗憾的是他的建议遭到了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司令休·道丁上将的反对。休·道丁认为在国内担负保卫本土任务的作战飞机绝对不能少于现有数量。必要时,可派飞机越过海峡支援远征军的行动。
5月23日,德军装甲兵先头部队突破英军临时设置的最后一道防御阵地,情况万分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