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urexs
日记的主人叫姚雨,现年47岁,绵阳市人民医院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员。地震以来,她在病区内搬运病人、病床、设备、物资等,参与帮助北川的亲人寻找亲属。这期间她听见、看见许多感人的事。每天,她在工作劳顿之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以下是日记的部分内容。
2008年5月12日
地震了,所有的病人都惊恐不已,因为他们多数无法走动,更不能马上躲到安全的平地,这时首先站出来的是白衣天使。12日下午14时28分大地震,15时15分住院部所有病区的病人在医护人员的组织和帮助下开始陆续撤离病房,此时不管他们心里多么牵挂自己的亲人,都坚定地留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医务人员无一人离开。15时30分医院接到本地第一批震后受伤病人,16时所有病人均撤离病房,来到了较安全的地方。
16时工人开始搭建第一个简易帐篷,18时所有病人均按病种病区划分安置妥当,19时临时手术室和抢救药品设备到位。
天黑了,医务人员和病人开始了震后第一夜的艰难生活。轻病人被家属接走了不少,约有病人总数的一半,给地震受伤病人预留了一些空位置,重病人仍留在地震篷内接受救治。
22时左右从北川擂鼓镇运来第一批地震受伤病人13人,主要受伤是头、四肢、胸、腹等部位,医务人员开始了紧张、忙碌而有秩序的救治工作。得宜于外地病人到来前,临时手术室和应急发电机准备就绪,医护人员能对受伤病人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3日凌晨2时许第二批外地地震受伤病人被搬运到医院有16人。4时许第三批外地受伤病人被搬运到医院只有一位病人,她是北川中学的一名17岁高中生,被救护人员从北川送到安县,又被省医院救护队从安县送到绵阳,因伤势过重在到达医院前已永远停止了呼吸。此时在场的十余名医护人员、司机和随车护士都忍不住落下了眼泪,为了便于震后统计伤亡人员,司机和随车护士又将她拉回安县。
2008年5月13日
地震的第二天下午医院出现了第一个抗震救灾志愿者,之后志愿者陆续来到医院,他们中有企业管理人员、工人、在校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还有医务人员的亲属和退休人员。
下午医院搭起了第二个临时救治蓬,然而由于工人人手有限,往帐篷内搬运床、床垫和被褥成了一个难题,这时我们想到了志愿者,我们将数十名男女老少志愿者组织起来,经过简单动员和部署后,志愿者开始搬运原住院大楼内的医疗救治设备,多数灾区病人也就在这时被陆续运到医院。于是志愿者搭好病床,就马上安排了受伤病人。一个男孩叫路遥是北川来的较重病人之一,头、胸、肾、脚都有伤,最要紧的是肾挫伤。
今天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坚守在岗位上没有回家,他们不停地接收病人做检查清创伤口做手术,他们脸上写满了焦虑和疲惫。
我做为医院的一位非医护人员,能做的除了搬设备,就是搬病人,我脑子里反映的就是搬、搬、搬。
晚上,病人更多了,我动员家人,搬出地震篷,因为伤员越来越多。我们住在内科住院大楼过道上,感到了几次余震。
2008年5月14日
天亮了,我放心不下路遥,去看了他。他今天状态好多了,眼光有神了,嘴角出现了红色,尽管脸色还有点苍白。郑旭主任说13日下午给他做了血透,今天状况马上有了改善。他不知父母的情况,没有亲人照顾,我给他安排了二个志愿者做陪护。
北川的电话打来又要有二车的重病人拉来,可是地震篷里的床不够。
我们发动了大部分志愿者到住院大楼内搬床、床垫和部分设备,几乎搬下床的同时,病人就到了第一车,我们所有的人几乎是含着泪把他们从车上抬下来的,伤员的痛苦叫喊声把我的心都撕碎了。登记来院伤员是我的新任务,一个叫周荃的物理老师是北一中的,伤势较重。
第31节:泪的日记(2)
任务最重的是医生和护士,我们的医生基本上没回家,从地震后到现在他们都战斗在岗位上,护士也一样,他们在抢救病人的间隙换班闭了一下眼睛,我想他们根本没睡着,不过休息一下也好啊。
今天志愿者发挥了很大作用,工人和志愿者一起把地震大篷内需要的床等物品从楼内搬了出来,基本满足了需要,他们真可爱。
一个不知姓名的信佛大姐也来到了医院捐了衣服和蔬菜,她想住在医院帮忙,我让她明天再来。因为我担心她的身体,她的头发苍白了,看样子有50多岁。
晚上我们仍睡在内科大楼一楼的过道上。
2008年5月15日
我想看看昨天来的病人,一大早就去了大篷,看见他们抬出了一具女性尸体,一打听是周荃老师,她只有21岁啊!
今天我把信佛的大姐安排到路遥的床边,让她照顾路遥,她还给病人买了这几天见不着的草莓。大姐也可爱。
今天来的志愿者也有100多人,其中绵阳中学30多人,是学生会主席罗云辉同学倡议并组织的,其中高二14班的一个男同学因劳累过度而虚脱,中午我们把同学们都劝回去了。
今天儿科小病人的家长来到了医院,大家悬着的心放下了,家长抱着儿子放声大哭,我们看着也流下了眼泪,是骨肉再次团聚的幸福泪。
大家都担心再发生余震,不敢回家。我动员家人,咱们勇敢一次吧,今晚都回家住,我相信这种因害怕而观望的心态会慢慢过去的。
晚9时左右明显感到有余震,晚11时我们全家人睡觉了。
2008年5月16日
早上我不自觉地来到了路遥的床边,床是空的,心里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我问了一下身边的护士,她说刚接班,不太清楚。
今天我能有更多的时间在帐篷病房里亲身体验医生、护士救治伤员的情景,感受她们的坚定、镇静、果敢、责任和爱心。
老乡,你挺住……
昨天开始,辽宁省抗震救灾医疗队一行33人来到我院,今晚他们的医生参加了夜值班。夜幕就要降临,我拖着疲惫的双腿,再一次来到骨科帐篷病房,路遥的床前。床上有人,脸型与路遥似像非像,都是双眼青肿,面部严重擦伤,腿上缠着绷带。我走上前问"是路遥吗?"回答是否定的。这时正好遇上骨科主治医师魏刚,他告诉我路遥已死亡,时间是在16日凌晨4时许。泪水再一次从我的脸上滑落。
这几天我们都流了太多的泪。我相信,我们的眼泪不会白流,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次大地震,重建幸福的家园。
我感受东方巨龙的颤抖/我听见灾区人民的血泪/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经历了风雨寒霜的洗礼/此刻/我为你哀伤/中华儿女们在这危机时刻/众志成城血浓于水/为了我们可爱的中华/为了我们敬爱的母亲/为了千千万万在废墟里的生命/我们万众一心一起出发/营救那些苦难的同胞们/我们相信/你们也应该相信/我们与你们同在
第32节:我们都是汶川人(1)
5.我们都是汶川人
捐款1.1亿的"钢铁大王"原是唐山孤儿
位于天津津南区的荣程联合钢铁有限公司通过天津市红十字会,于13日宣布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
在18日晚由国家七部委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荣程钢铁在出示了捐款3000万的捐款牌后,又在现场宣布再加7000万捐款,这样荣程钢铁为本次地震灾害捐献的款项已达到1.1亿元。
天津荣钢董事长张祥青说:
"我们对5月12日发生的四川省汶川特大震情非常牵挂,我们荣程集团人大多来自唐山,亲历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我们义不容辞!"
据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的当天,张祥青正在深圳出差,当他得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和在上海出差的总经理、在天津的董事们召开了一个空中的三地捐款董事会。电话里董事长张祥青坚定地说,我们荣程人大多经历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亲身感受过当时全国人民对唐山地震灾区的帮助,现在四川地震灾区正需要帮助,我们一定要献出我们的爱心,绝不能退后。于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董事会立即决定,尽最大力量向地震灾区捐款。之后,张祥青又仔细叮嘱公司有关负责人要立即筹措资金,全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善款寄到四川灾区。
张祥青在唐山大地震时失去了他的父母,他深深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心。张祥青从小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经过多年的拼搏,终于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张祥青所缔造的荣程集团,是一个跨地区经营的、以钢铁为主业的集合型企业集团,起源唐山丰南,壮大于天津津南,目前已形成了集采矿、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连轧一条龙生产。从2001年成立至今,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已向国家上缴税金超过29亿元。企业发展了,张祥青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多年来,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已向社会累计捐款达到1.7亿元。如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雨雪灾害,他们曾捐款300万元。
最后张祥青在电话里坚定地说:"企业捐款回报社会,是应尽的义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荣程集团必须做的,以后我们荣程集团还会继续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urexs。手机版阅读网址:m.wure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