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生命的感动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科普学习 > 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生命的感动 > 第11章

第11章

书籍名:《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生命的感动》    作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最新网址:wurexs
                                    

        在灾区当"交通协管员"的沈阳张女士

        "她只是说自己姓张,来自辽宁省沈阳市,原本订了12日晚的机票回家,但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她打消了回家的念头,选择了奔赴灾区救灾……"5月18日,四川华西都市报讲述了一位普通沈阳市民在四川抗灾的故事。

        第33节:我们都是汶川人(2)

        5月15日中午,华西都市报记者董馨来到都江堰市医院进行一线采访。当采访车行至都江堰市医院交通管制区域时,一个带有东北口音的女声从采访车旁传出,"快,右拐!请留出120通道!""都江堰怎么有东北的志愿者?飞机、火车都不通,她是怎么来四川的?"董馨的脑海中打出一串串问号。由于采访车暂时进不到医院,出于记者的职业本能,董馨借机和这位东北女子攀谈起来。

        通过简短的攀谈董馨了解到,这位中年女子姓张,来自辽宁沈阳市,从事司法考试培训工作的她来四川已有两个月了,她本订了12日晚的机票打算飞回沈阳。然而突如其来的灾难却让她打消了回家的念头。13日一大早,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后,她就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奔赴彭州救灾,14日又到了都江堰救灾。

        由于平均10秒钟就有救护车从都江堰市医院驶入驶出,需要为救护车开辟"紧急生命通道",张女士就当起了"交通协管员",呼喊着给伤员争取抢救时间。她还不停地冲上道路,将前来医院的私家车、三轮车、摩托车和行人指挥到通道外。"她大声地说'快一秒钟,就多一线生的希望。'"张女士执意不说出姓名。"当时在都江堰市医院外,一共有9名志愿者,张女士始终是嗓门最大的一个,急切的心情写在她脸上,在随后一小时内,她始终保持着高分贝的呼喊,但却没有喝一滴水。"董馨说,面对一些莽撞的司机,张女士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去阻拦私家车辆进入120通道,这个沈阳女子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小朋友志愿者

        在高水社保定点医院,来了两位小朋权,一位是跃进路小学11岁的白宛茹,另一位是高水小学12岁的刘可心。地震后学校停了课,5月13日即地震后第二天,他们便来到医院做起了志愿者。他们从每天早上7点一直干到晚上9点。别看他们年龄小,他们可不是来这里添乱的,看看他们那娴熟的动作,活像一名小护士。倒尿盆、洗衣服、做饭喂饭样样都干。"我们不怕苦不怕脏,是我们自愿来的,爸爸妈妈都很鼓励我们。""我们希望他们早日康复,然后和我们一起为病人服务。"两个小女孩争先恐后的说道。在医院里,有两位在地震中和父母走失的儿童:来自绵竹秀水小学9岁的刘畅和来自北川曲山小学7岁的黄山。两位小朋友自地震后至今一直与父母联系不上,情绪不太稳定,特别是黄山的右手还受了伤,院里的工作人员都不敢提她父母的事儿。12岁的志愿者刘可心小朋友自动上前陪她玩耍,安慰她开导她,黄山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林老板成了抗震救灾义工队长

        "我们现在要将最急需的药品送到灾民手中!尤其是儿童消炎药,维生素,止咳,抗过敏药。"开着私家车从浙江缙云赶过来的林云听完医生的嘱咐,立即和贵州、成都的两位志愿者去采购药品。他们几乎把绵阳一家药店的药品买空了,老板娘听说是给灾区运送药品,打了很大的折扣。

        第34节:我们都是汶川人(3)

        林云是浙江缙云人,在当地拥有一家大型机床加工厂,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广州出差,"当时心里太震撼了!"第二天,林云就立刻赶回浙江,将厂里的事情安排了一下,14日,他就开着自己的越野车,装满了一车救灾物质,向四川灾区进发。几天里,他忙东忙西,一直在四川做志愿服务。

        昨天,这支临时组建的送医送药志愿者小分队出发了,在这支小分队里,林云被拥为了"头儿"。队友们说,他对当地地形熟悉,而且还具有十年的骨科医生经验,救助伤员非得听他号令。

        他并不知道,在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中,他这个浙江人已经小有名气了。从绵阳至江油路段,再往北至大康、桂溪,平通、南坝一带,直至平武。林云的吉普车不知道来回跑了多少次了。也不知道他到底运送了多少物资了。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可是只要是看见这辆军绿色的吉普车,就知道是这个"浙江人"来了。江油一个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李萍对记者说:"总是看见他在银行提款机上取钱,后来又看见他一箱一箱搬运救灾物资,就知道他做了很多的好事。"

        在灾区的这段日子里,林云已经组织了很多次小分队,因为志愿者们都是根据灾区的需要去奔赴岗位。一般不会固定在一个地方工作。而林云却始终坚持在这一路段。因为他认为,这个从绵阳到平武这条路段非常重要。不仅灾情很严重,而且也是运送伤员的交通要道,以及救助灾民的一个中心地带。

        志愿者小分队昨日下午两点,出发准备到达桂溪陈家坝红旗乡。

        桥断了,就趟水过河。

        走到红旗乡,依然可以看见将帐篷搭建在家门口,舍不得离开的人们。林云总要上前去劝说一通,然后将一些医药用品放下。

        "这两天的物资没有一开始那么紧张了,现在需要的主要是药品和消毒水。"来自成都的志愿者说道。"嗯,这趟物资送好,我就去医院帮忙,许多一线的医生护士已经连夜奋战了很多天。他们太需要休息了。"林云说:"我做了10年的骨科医生,自从做了自己的企业以后,就没有机会用到专业了,现在即使是生疏了些,但也可以临时顶上做个护士啊。"

        一边说着话,一边背着重生的一袋水,志愿者们虽然满头是汗,可是并不觉得疲惫。

        "这就是志愿者的心情,只要能发挥自己一点作用,内心就有一种极大的满足。"

        "桥断了!前面不能再走了!"一个解放军战士走过来,对我们说。

        林云点点头,对我们说:"走下面,水不深,过河吧!"他说完就朝河堤下走去。走几步,回过头对后面的人说:"你们4个女的,不要过去,原地待命。"说完,他和来自唐山的志愿者,头也不回地向前走了。

        第35节:我们都是汶川人(4)

        重庆志愿者清理尸体

        一支80多人的重庆志愿队伍抵达灾区什邡市红白镇,首个任务便是最危险的尸体掩埋场消毒。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不少,足有200多人。与重庆志愿者相邻是15名"背包族"。原来他们都来自贵州。领队是一名叫王长江的警察。他说自己恰逢公休,独自坐上火车欲往前线当志愿者。他相信,大难当前,像他一样前往灾区的贵州市民肯定还有,于是便一节节车厢打听。列车员被他感动,在广播中帮他喊话,15名"单兵"就这样走在了一块。

        这里,一支由一名河北男子领队、纪律特别严明的志愿者队伍也相当引人注目。据介绍,他们20多人来自全国近十个省市,男男女女,全部是在火车上认识并走到一起的。

        重庆志愿者领队找到共青团四川省委领导争取任务,但几次都没有成功。见志愿者们"求战心切",有关部门经过商量,为重庆志愿者开出了去什邡和都江堰的通行证明,让他们开赴前线后再见机行事。

        来自贵州的志愿者,因队伍规模小,自己无交通车,一直等在晚上都没任务,大家心里非常着急。渝黔两支志愿者队伍整合在一块,仍以"重庆"对外命名。当晚10时过,由20辆车组成的重庆志愿者车队终于正式开往前线。

        昨日凌晨1时30分,重庆志愿者救援队终于抵达什邡市。不时有灾民从什邡灾区出来。他们围住志愿者们,请求大家一定早点进去,将亲人们从废墟中挖出来。据他们称,什邡的三河、红白、八角、落水等镇灾情特别严重,建筑几乎全部倒塌,许多中小学生被埋。

        听着灾民们的哭诉,志愿者们心里十分难受,恨不得立即奔赴灾区,但此时已是深夜,灾区没有电,大家只得作罢,在什邡城东街边公路上安营扎寨。等队友们睡了,领队张洪、王警官和记者则在一名志愿者的带领下,奔往什邡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到并领取任务。

        指挥部雷市长热情接待我们,给我们开了介绍信,答应找货车将我们随车携带的救灾物资运进灾区,并安排了工作任务--赴红白镇按需执行任务。因为那儿当晚公路即将疏通,仅有空降部队进了现场,有大量灾民需要救助。一切准备到位,我们回车休息已是昨日凌晨2时30分。

        因地震已过去四五天,加之当地下雨后,气温转高。许多遇难者遗体从废墟中挖出来时都已开始腐烂,恶臭无比。抗灾指挥部特别重视灾区消毒,要求灾区要全面消毒,从灾区外出的车辆和人员要消毒,而尸体及掩埋场更是必须消毒。用石灰到尸体掩埋场消毒,是最危险,也最考验人的一份工作。一些志愿者了解这项工作的高风险后纷纷退缩,惟有重庆志愿者赶到红白镇后,闻讯主动请缨。

        第36节:我们都是汶川人(5)

        昨日下午3时,按医务人员要求,志愿者每人戴上双层口罩、薄胶手套后,又在外加戴一双厚厚的帆布手套,身上还穿了一件黄色的塑料雨衣。一切准备就绪,大家扛起每袋40公斤的石灰前往目的地--位于半山腰的掩埋区。

        石灰扛上去后,大家将石灰一把把往成排的新坟上撒。这几天的灾区天气又闷又热,穿上这身防护装,不动都已十分难受,但志愿者们没有一个退缩。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urexs。手机版阅读网址:m.wurexs

                                

                                

                                

《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生命的感动)》第11章:第11章

Copyright © 品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