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古典文学 >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 第228章

第228章

书籍名:《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作者:杜晓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石昌渝著第四章中也对唐代传奇小说有"概述与场景――史传叙事方式的继承和发展"、"诗赋的插入"、"叙事类型的多样化"、"传奇小说的俗化"等相关的研究。

            三、唐人小说观念和写作理论

            唐代小说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的成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有意为小说",而其表现之一就是唐人具有较为明确的小说创作观念和较为成熟的写作理论。

            本世纪学界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虽然不太深入,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单篇文章主要有王枝忠的《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马成生的《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略说唐代小说家的小说观》、王开富的《唐宋小说理论述略》、韩黎范的《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刍议》、张宝坤的《唐代传奇的美学成就论略》等。其中马成生文认为,唐代著名小说家沈既济在《任氏传》中所说的"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从总结唐代小说的艺术入手,非常简要地概括了唐代小说家的小说观。唐代小说家,既在语言上提倡精雕细刻、文采修饰以至详尽描写,又在结构上重现波澜变幻、奇异莫测,以便引人入胜,这自然就可能造成"文章之美";唐代小说家,尽管在理论上还受到历史式实录的某些影响,自然也没有正面论述虚构问题,但是,在创作实践上,毕竟改变了六朝人那种"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设幻语"的实录观,而是沿着"虚"的即"纪闻"、"非政声"方面努力,实实在在地运用虚构这一塑造出如此众多的具有"要妙之情"的人物形象,攀上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高峰。王开富文也认为,唐人对于小说观念和理论,较之前人有较明显的发展。表现在第一,唐人认为小说应反映有趣味的,即有审美价值和人间奇事。唐代小说家注意反映世俗人情,但这种世俗人情应该是人们感到有趣的奇人奇事,这实质上就是用小说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第二,认为小说应描写人物形象,当然这一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第三,小说应具有真实性,这包含两个问题,一是他们追求艺术真实感,二是他们已经采取了艺术虚构,但不敢承认艺术虚构是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第四,认为小说应有娱乐性,思想性寓于娱乐性之中。这四点发展是相对于唐传奇以前的小说而言的。

            另外,一些文学理论史、文学思想史、小说理论史、小说批评史类的著作也多多少少涉及到唐人的小说创作观念和理论。                                                              

        第四节    唐代小说作家、作品研究      

            在唐代小说作家作品研究方面,本世纪上半叶研究得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王度的《古镜记》、张鷟的《游仙窟》、韦瓘的《周秦行记》等为数不多的几篇小说,且多是从党争、科举、侠义等角度进行分析的;五六十年代以来,学界则逐步扩大了研究的范围,几乎涉及到唐代所有现存的小说作家作品,分析的角度也转而偏重爱情婚姻、揭露现实、士子心态、宗教生活等,且作家生平考订与作品艺术分析、版本研究、校勘整理并重,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一、王度和《古镜记》

            《古镜记》是唐代现存的最早一篇小说作品,所以学界对之分外关注,而人们研究的重点又在作者为谁和写作年代两个问题上。

            作者问题  《古镜记》的作者到底是谁,本世纪学界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看法:

            (1)王凝说。《新唐书·王绩传》:"初兄凝为隋著作郎,撰《隋书》未成,死。绩续余功,亦不能成。"汪辟疆《唐人小说》据此推测"王勣当为王绩之误。度或为凝之改名。因绩尝罢六合县丞,而凝且以著作郎撰修《隋书》未成,皆与本文(指《古镜记》)所称吻合也。"刘开荣《唐代小说研究》、岑仲勉的《隋书求是》均持同样的观点。刘开荣且进一步肯定"王度即王凝"。

            (2)王勔说。段仲熙《〈古镜记〉的作者及其他》对王凝说持反对态度,他根据《古镜记》以古文笔法写作小说这一点,指出"作者当是深受王通家族的影响,并且有可能或是其中的一员,或是其亲戚门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王勔"说,其根据有两条:其一,《崇文总目》和《通志·艺文略》、《古鉴记》皆云为"王勔"撰;其二,王勔也有创作能力。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李宗为的《唐人传奇》都同意此说。李宗为并进一步申述道,如果《古镜记》确实是王勔托名王度而创作的话,那么"《古镜记》实为我国第一篇依托他人而以第一人称来叙事的小说"。

            (3)王度说。此说为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倡。孙望的《王度考》对此说进行了详尽的考证。他首先依据王福畤《王氏家书杂录》、《东皋子答陈尚书书》、王通《中说》等认为,《中说》中数次提及的"芮城府君",不是王凝,而是王度。其次,,他根据《东皋子答陈尚书书》、王绩《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吕才《东皋子集序》、《新唐书·王绩传》等考订,王度撰《隋书》在前,王绩续之,王凝再续之。《新唐书》有关王凝、王绩撰写《隋书》的记载有误。另外,孙望还根据杜淹《文中子世家》、《中说》、《古镜记》原文等材料,对王度的家世、弟兄排行及各自的思想倾向作了推定。他认为王度大约"出生于开皇初年前后",卒于"唐帝国建立之始的武德初年",活了38岁左右(581?-618?)。此后,韩理洲先后发表了《〈古镜记〉作者辨》、《〈古镜记〉是隋唐之际的王度所作新证》,对王度说进行了补证。他对王度的生平、仕宦、撰写《隋书》、王氏兄弟排行等问题的看法与孙望相近,但他不同意鲁迅将王度生卒年定为约公元585-625年的看法,认为王度生于公元584年之前,卒年当在武德四年(621)十月之前。

            此说影响甚广,五六十年代以来的诸多文学史、张友鹤的《唐宋传奇选》、程毅中的《唐代小说史话》、吴志达《唐人传奇》、侯忠义的《隋唐五代小说史》等皆赞同或援引此说。

            (4)作者无考。张长弓在《唐宋传奇作者暨其时代》(上海商务印书馆,1951年2月版)中认为王度只是"文中主角的人物",《古镜记》中的王勔与史实中的王绩实为两人。戴望舒《小说戏曲论文集》也持类似的看法。对于此说,徐斯年曾作《关于唐人小说〈古镜记〉作者的考证》进行辩驳。

            写作时间  对于《古镜记》的写作时间,学界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意见认为王度为隋唐间人,《古镜记》创作于隋末唐初。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称之为"唐之初年"的作品。汪辟疆认为此文"事虽出于隋代,记则实入唐初"。李宗为、程毅中、侯忠义、韩理洲、徐斯年等人也都认为它是唐朝初年的作品。韩理洲《〈古镜记〉是隋唐之际的王度所作新证》一文进一步确定其为唐武德初年的作品,其理由有三:(1)作者写(大业十三年)十五日古镜的丢失,是在暗喻隋室灭亡;(2)《古镜记》采用的是追忆的手法,充分说明它作于唐高祖武德元年至四年间。(3)根据王绩《与江公重借〈隋纪〉书》把曾为芮城令的王度称为"王兄",可见王度此时已死,而此信写于武德五年,因此《古镜记》的写作时间不会晚于武德五年。王宏钧则认为《古镜记》不是唐初而是隋末的作品。他在《〈古镜记〉传奇探微》中对汪辟疆等人"唐朝初年"的看法提出异议。他通过对隋末唐初历史背景的分析,认定《古镜记》是作者看到隋朝行将灭亡,而为它唱出的一首挽歌。刘开荣、徐斯年、吴志达、程毅中等学者也都同意将《古镜记》定为隋末唐初的作品,但均未确定具体的写作时间。

            第二种观点认为,《古镜记》是中唐小说。段仲熙《〈王度古镜记〉是中唐小说》持此说。其依据:一是,小说中尽多精灵妖怪,但所描绘的一次日食,是无中生有,与史实不符;二是,小说中漏洞很多,被扯上的历史人物有西魏苏绰,还制造了王度在隋代奉诏修国史欲为苏绰立传这个谎言;三是小说云"持节河北道",但隋朝只有州府而无道。所以作者根据顾况《戴氏广异记序》、《异闻集》得出《古镜记》产生在中唐的结论。同样,张长弓《唐宋传奇作者暨其时代》也认为《古镜记》当作于中唐以后而非唐初。

            其他  除了上述两个重要问题,本世纪学界还对《古镜记》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但多是在各种唐代传奇研究、小说史、文学史等著作中涉及的。

            如刘开荣的《唐代小说研究》就曾对《古镜记》的特点和形式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古镜记》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用"古文"体第一人称写成的,"在唐代小说史上实有不可磨灭的价值";第二,《古镜记》里有浓厚的道教色彩。"这一点是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的","《古镜记》仍然是被有浓厚的六朝小说的色彩",也"就是道教的色彩"。作者还认为,《古镜记》的形式"尤其是六朝小说与唐传奇小说中间的桥梁",其特点有三:(1)它有一个中心思想,有一个集中表现的主角,这可以说是较六朝小说大大进步的地方;(2)它虽然依然没有结构,组织松懈,然而排列法不再是线条式的,各自为段的,而是连接成为一篇,首尾相接的;(3)前面有一个小小的导引,这与真正的小说给读者一个时间与空间背景的意义相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